不要成為沒有宏觀只有微觀的「井底之蛙」
人常常會用眼前聽到、看到與感覺到的人、事、物,直覺的與主觀來做出決定,只是,等到有一天當自己的視野更寬廣時,才猛然發覺原來自己居然是沒有宏觀只有微觀的「井底之蛙」,不僅判斷錯誤,決策也產生了偏頗與失誤。
昨天請同事一起到東筦聚餐,除了犒賞他們這一年的辛苦之外,也算是年終尾牙,因為是要犒賞同仁,當然聚餐地點就由他們來選擇,因此,大夥兒還是選擇到東筦市區上次我們吃過飯的那家拉丁烤肉店,剛好昨天有幾位同事從外地來洽公,所以,也就一起跟著我們聚餐,當我們車子從廠區進入東筦市區時,這幾位外地來的員工,很驚訝東筦市區的繁榮與熱鬧,幾乎一點不輸給他們看過、待過的各大城市,突然有位同事冒出一句「早知道東筦是這麼熱鬧,當初我應該到這邊來這邊發展」,這位同事去年本來有個很好的發展機會,但是,因為自己一直認為東筦是個鄉下地區,可能會無法適應與習慣這裡的生活,不過,當他昨晚經過大半東筦市區之後,臉上浮現了後悔與錯愕的表情。
我自己年輕時也有過這樣難忘的經驗,曾經有個很棒的發展機會,可是因為自己當時年紀輕,沒有累積深厚的人脈與貴人,所以欠缺了宏觀的思維,只以微觀的直覺與想法,對這個機會做了很短窄的判斷,決策的結果當然是錯誤的,導致了後來整個職場發展差點全盤皆輸;人常常會因為沒有宏觀只有微觀,就像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一樣,而錯失了良機,或是面對危機、挑戰時卻渾然不知,還以為是機會,而做出很糟糕的決定,相信不管是組織、個人,都會有因為沒有宏觀思維而造成困境。
宏觀思維可以看成是對事情的全盤思考,這過程當然包含了用眼觀察、用耳朵傾聽、用心感受,還有就是用腦思考,除此之外,也必須對於資訊的收集能夠確實的掌握與了解,而不只是僅從一個點或僅獲得部份資訊,就誤當成是全部的實況,以致誤導了或忽略了事實的真相,就像大家耳熟能響的「井底之蛙」的故事一樣,那隻坐井觀天的青蛙,雖然很積極的想像天空的美麗,但很無奈的是,因為所看的視野有限,所以,再會想像也沒辦法拼湊出整個天空事實的真貌,而永遠只能在自己所獲得的資訊,去做出判斷與決策。
想想不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或是問題分析與解決,如果欠缺宏觀的角度來思維與判斷,只用很窄小的微觀,造成見樹不見林,相信都不容易解決自己所預期的目標與結果,我想這也是很值得大家作為參考的想法。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才與公司成長:人力主管怎麼想?

鍾翠玲

IBM日前公佈透過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門(Global Business Service, GBS,前身為PwC)所完成的《2008 IBM人力資產研究報告》。在這份針涵括北美、南美、亞太、歐洲等40個國家400多個HR主管訪談所做的報告旨在探討全球型企業為了因應外在競爭的挑戰,對公司團隊的人才需求,以及強化團隊的聘僱條件與管理方式。
本報告簡介針對幾大議題進行調查:公司團隊能否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對領導能力的培養,人才的管理與培育、留任,以及如何經由分析找出人才,同時,也顯示這些主管們在人才管理上的困境(或工作挑戰)。不過據了解,台灣地區只有一家公司的HR主管參與這份報告的調查。所以這份調查不一定能反映台灣企業的真相,但仍不失為一個參考,有助於你了解國內與其他地區企業的差異何在。

以下是一些重點摘要:
大部份自認可適應環境變遷
基於市場快速變化、全球性的競爭、新創經營模式的需求以及安全考量等多種因素,人力主管們都認為企業必須具備高適應性的工作力(workforce),問題在於能力高低。在被問及自家公司的工作有沒有足夠能力適應商業環境的快速變化時,14%的人對自己應變能力信心滿滿,53%的受訪者自認還算有能力。30%的主管認為有部份能力,只有3%表示公司沒法適應環境變化。
而怎麼樣才是「很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呢?在那些回答很能適應環境的HR主管中,80%指出「預測未來技能需求」,74% 的人相信公司要「能有效率地找到專家」,以及72%的主管很重視「促進組織溝通」的能力。相較之下,三項特徵在其他(也就是另外三組人)類別中,只分別得到56%、55%及49%。

組織協同是一大問題
公司內的部門主義是導致溝通障礙、以及員工太忙而無暇幫助其他人是最大的二個原因。覺得這些因素影響相當大的HR主管各有42%和40%。不過37%的HR主管表示,協同並不包含在個人績效評量的標準則是第三大因素。
對28%的主管來說,IT工具無法提供公司員工有效協同。約20%的人認為這是因為公司不重視協同,11%的人表示是受限於智慧財產權(即部門機密)的緣故。

擔心接班能力的不足
人力部門主管在被問及「貴公司面臨最主要的能力挑戰」時,76%認為是培養接班人或領導人才,其次是促進鼓勵學習與成長的文化(39%)及將領導人才調任各種業務部門或地區(36%)。
若以地區來看,近半亞太地區的企業擔心領導人才的不足,而歐洲、南美分別為約37%及32%,北美最少,只有23%。因此亞太地區的HR主管相當重視培養接班人。
然而另一方面,HR主管們卻感覺員工流動速度加快。覺得今年比去年離職率高很多、和高一點的主管分別有14%與33%。36%認為差不多,只有13%的受訪者覺得比前一年低,覺得比去年少很多只有3%。
有趣的是,企業又覺得人員流失的問題沒那麼嚴重。在被問到「貴公司面臨工作團隊上的最大挑戰」時,最多人說是「無法快速培養人員技能以滿足現在與未來的業務需求」,52%的HR如此表示。而「欠缺領袖」和「員工技術不符合現在的組織目標」各佔36%,其次是公司各部門的知識無法協同或共享(31%)及找不到適合的員工(27%),僅18%的主管擔心無法留住核心員工。
IBM建議,國內企業培養接班人,除了提供更好的機會外,或許還可以從培養全球性觀點、發展團隊合作式(而非早期台商在大陸採取的高壓式)管理理念,並且給予課堂以外的學習機會。IBM並強調,主管對員工不會再齊頭式平等,而是挑選最值得投資的員工加以培育。

如何吸引員工、留住員工?
如果有人才荒,那這些公司憑什麼吸引員工,又憑什麼防止員工不被挖角?在吸引新進員工方面,企業形象(49%)、公司轉型及持續成長的歷史經驗(42%)為前二名,亞太地區更是如此;兩者比例分別為46%和53%。其次是工作有挑戰性(40%)與有明確的發展機會(37%)。
但是這三、四名卻成為員工願意留下來的最主要因素,在留任員工這個問題上,比例分別上升到48%與43%。其次則是薪水和產業及平均值相比(39%),以及工作是否符合個人興趣(34%)。
除了被動等待外,企業也要主動了解什麼人才才是他們要的,以及那些人在哪裏。「領先群」的公司主管指出,參與未來企業發展情境的研究(註:IBM說,台灣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活動),比較容易了解哪些核心職能是未來因應變化所需,而他們尋得這些能力的管道,包括自己發展、從外部引進(委外、人力派遣)或策略性採購。並使用「員工黃皮書」、「人才資料庫」、「技能追蹤資料庫」強化搜尋專家的能力。
對於人員招聘能力、薪資、公司品牌還有待加強的如中小企業,如果對員工培育、人員職涯規劃、人力資源分析等問題自認無法自行解決,IBM建議可以運用「人力資產共享式服務」,像是由外部專家提供包括薪酬與福利制度、績效管理評量、生涯發展、員工留任與招聘、與勞資相關法令的諮詢。IBM指出傳統產業公協會有這樣的「聯合服務中心」服務,當然,如果再有錢一點,IBM也提供了HR委外服務
員工或許也應該化被動為主動。台大商研所教授陳家聲舉例,國內一些國際級的公司,像是D-Link、趨勢科技等已在日常生活中形塑提供員工全球性視野的環境,例如這些公司跨國跨部門協同的工作流程、趨勢科技帶著高階員工到菲律賓幫當地學童蓋屋等等都擴大員工的視野。
他指出,在這種企業中,員工也要更積極學習、懂得開口尋求自我發展的機會,不要坐等公司設定好升遷的路子。
後記
如前面所說,由於受訪的國內企業只有一家,如果你想了解國內大型企業老闆在想什麼,這份報告可能不見得有很高的參考性。畢竟符合IBM大型企業定義的公司本來就不多,而且忽略掉很多人的因素,例如有很多金控公司「接班人」就是自己的兒子、女兒,或者有的老闆似乎反而是鼓勵內部競爭,而非合作協同。這份報告導向的HR委外建議合不合用於台灣企業,也是見仁見智。
不過有一點或許值得思考的:即使在大公司,員工也要積極一點,才能爭取到學習機會,否則很容易被視為「不值得培育」的非核心員工,甚至連你走了公司也不覺得可惜。
還有,文中所謂大公司引進人才常用到「人才資料庫」、「技能追蹤資料庫」,該不會意味著「不必當風立,有麝自然香」的時代過去了?作為員工的我們是不是最好經常和獵人頭公司保持聯絡呢?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跨區域文化的e-Learning
在台灣很多企業導入e-Learning已經很多年,不僅熟捻e-Learning的作法,對學員喜歡或可以接受課程的展現方式也都不陌生,只是當企業的組織擴展到各區域之後,HRD人員可能要思考與面對每個區域員工的文化,以及對e-Learnig課程的展現方式的接受度,可能都與台灣的習性幾乎不盡相同。
隨著組織全球的佈局,越來有越多的台灣企業逐漸成為管控全球的總部,當然這之間也包含了HR單位,而人資單位最重要的規劃,除了人資策略的規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讓組織的人力資本提升,當然這個重責大任就會落在HRD的身上,而T/D在推動 One Company的制度與運作作為時,e-Learning系統當然就是優先被納入規劃與導入的工具之一,畢竟e-Learning可以有效的把總部很多一致性的觀念,很快速的、也隨時的可以深入每位員工的心理。
在我所接觸與了解或自己曾經待過的一些全球知名外商企業,幾乎都會由總部HRD單位,編制一群優秀的e-Learning 團隊,從系統設計、規劃,到課程內容的腳本、大綱的研發、課程拍攝、製作都是一貫作業,當然系統與課程的文字、語言都是以英文為主,這些課程幾乎都是以影片教學為主,其他工具的展現方式為輔,當然,這樣投入的人力、成本與時間都非常的高,這也證明了外商公司在這部份很願意來投資的。
相較之下的台灣企業,絕大部分會以外購平台、課程為主,也會運用簡單的工具來自製一些研發、技術課程,而外購的平台與課程的展現方式,大都會從台灣多年來較熟悉的方式,來規劃設計與執行,而目前台灣企業所管轄的大部分員工,都是以大陸地區員工為主,感覺上兩邊的員工都是同文同種,在文字、語言的使用都相類似,但實際上彼此之間的文化、喜好差異性是非常大的,舉例子來說,台灣的員工喜歡比較有趣、活潑的影片製作方式,但是,對於大陸員工則喜歡的是有真人現身演說方式來說明,還有繁、簡字體的差異性,還有表達與用詞的方式都不盡相同,這樣的差異性會讓台灣總部規劃與製作的e-Learning,延展到大陸之後,會有水土不服的現象,可能還會讓訓練效果大打折扣。
HRD在整合所謂的One Company的制度與運作作為時,很多文化性的差異性還是必須去思考與考量的,如果只是貿然的從自己的角度來規劃與推動全公司的e-Learning,相信文化的衝擊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畢竟台灣企業在規模與很多部份都不能與外商相比較,如何能在One Company的方向,讓e-Learning的內容能順應文化需求,這對於HRD而言,將會是一項挑戰與壓力!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州白雲山健行記
白雲山是廣州最高的山,也是廣州的地標,而白雲山不管平日與假日都是廣州市民郊遊、踏青之處,每年的九九重陽節,這裡會是廣州很多百姓必來之處,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來了好多次的廣州,這兩年幾乎每次都是圍繞著中山大學附近在活動,當然廣州附近很多景點我都曾經去探訪過,像是白雲山也曾經到過,不過,那多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而且上次我是直接搭乘索道(纜車)直接上山,這次則是決定跟同事利用假日來爬山、運動,除了更清楚的流覽白雲山之外,也藉此帶領大家來活動筋骨,增進整個部門大家的感情。
白雲山大約高度只有380公尺左右,這樣的高度如果跟台灣一些高山相比,也許遜色太多了,不過,它卻廣州最高的山,也是廣州的地標,白雲山位於廣州市的東北部,也是大陸南粵的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稱。山體相當寬闊,由30多座山峰組成,如果天氣晴朗時,可以俯覽到整個廣州市區,且遙望珠江,而這裡除了是廣州市民假日的休閒之處,也是廣州市民心中的聖山,每年的九九重陽節,這裡會是廣州很多百姓必來之處,人山人海好不熱鬧,因為,據傳當天如果能登白雲山,未來自己將會大福大貴的。
我們幾位同事,在公司樓下集合之後,共搭一部計程車,直奔白雲山山下的登山口,因為白雲山是廣州人郊遊、踏青最常之處,因此,對我們廣州同事而言,白雲山已經是去太多次了,這次純粹是來陪我們兩位來自台灣的同事,其實白雲山並不高,要走到山頂除了搭乘索道(纜車)之外,健行步道總共有兩條,一條有好幾百階的階梯路,距離比較近,另條則是平緩的柏油路,不過距離比較遠一點,經過大家討論之後,決定走那條距離雖遠,但是路比較平緩的柏油路,因為我們大家認為,可不要因為求近而去逞強,讓自己的腳有可能因為酸痛,而在第二天連抬都抬不起來。
沿著柏油路往上走,沿途除了很多來往的遊客之外,也有很多團體與運動協會,也都聚集於上山路上的空地,感覺十分的熱鬧與有趣,當然,我與另位台北的同事,當然不能放過這個拍照機會,只要覺得值得景色優美,我們兩人就拿起相機猛拍,還硬把我們大陸同事當成照片的配角,拉過來一起拍照,終於在這樣歡樂有趣的氣氛下,感覺一點都不累的就走上了白雲山頂,霎時除了感覺山頂涼風的舒爽之外,也在頂峰來鳥瞰整個廣州市區,讓人整個身體與心情都跟著開朗起來了,我想這也是為何廣州人喜歡常來白雲山的緣故了。
在白雲山待了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們又慢慢的從山頂往下走,到達了山下時也剛好是正午的時間,除了剛好是用餐的時間,也是結束我們今天的白雲山之旅,我想這也是令我難忘的一次的廣州週末之旅吧。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珠江夜遊記
珠江是大陸南方的大江,也是圍繞廣州成的河川,而珠江的夜景也是廣州最值得欣賞的美景之一,如果沒有搭船夜遊珠江,就無法更深入了解廣州夜間的美麗,尤其是珠江四周經由規劃的美麗景色,讓人嘆為觀止。
昨天下班之後,正逢是週末,我與同事穿越中山大學到所投宿的賓館,在跨越校區的過程中,我們除了瀏覽中山大學的之外,沿路也針對一些美景來拍照,當我們來到中山大學的碼頭拍照時,剛好看到碼頭上剛好有晚上夜遊的船隻,正開始準備賣票,因為,我與同事雖來廣州都已經很多趟了,不過,都沒機會搭船到珠江去夜遊,因此,我們兩人決定臨時起意,參加今晚這趟的珠江夜遊,也還好同事有帶相機,也順便可以記錄整個珠江的美麗。
上了浩大的遊艇之後,心情十分開心與愉悅,畢竟能在夜間搭船遊珠江,來渡過我們的週末,也算是一種福分,尤其船上除了我們兩位「老」先生之外,其餘的幾乎都年輕男女的情侶,不過,我們兩人還是像小孩般一樣開心的到處到船上的四周去拍照,尤其從船上直接俯視中山大學的北門,在夜色中的燈光中真是美輪美奐啊!
當船緩緩駛離中大碼頭之後,首先進入我們視線的就是沿岸堤防的燈光,這些燈光不斷的閃爍,讓人眼光目不轉睛,景接著是沿岸各高樓大廈的五顏六色霓虹燈,這些霓虹燈不規律的從大樓照射到珠江,直接映射到江水,產生了出奇的美麗,而且沿岸每棟大樓的霓虹燈的照型均不一樣,真有點像似台灣元宵燈節的美麗景象,而且很多大樓還裝設了電視牆在撥映廣告,令人被這些五花八門來自四面八方的美景,給吸引的無法言語,更令我非常驚訝的是,每艘於珠江夜行的船隻,也都有不同的設計與布置,有些船隻打扮成古色古香的龍舟型態,有些則是裝扮成會行走的液晶電視機,最大共同點都是利用燈光與影像來展現每艘船的特色與美麗。
從珠江夜行除了看到美麗的燈光夜景之外,也等於搭船繞了廣州一趟,很多我從來沒到過的地方,這次都一併參觀,因為,每到一個景點,船上的導遊都會利用廣播來介紹這些地方的特色,當下,我突然感覺到廣州政府與全民,可以這麼努力的運用一切努力來吸引觀光客,反過來想想我們自己,內心著實有點小小的難過,我想如果未來我們的淡水河或是愛河也能這樣的規劃,肯定可以吸引更多觀光客來台灣觀光,增加我們的收入與提升經濟;而隨著快樂時光的飛逝,夜遊船也航行回到了中大碼頭,結束了這令我終身難忘的一次夜遊珠江之旅。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