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5700145.jpg 

從攝影看職場

如果我們把一張好的攝影作品,拿來跟一位成功的人來做比較,可以發現兩者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也就是除了要做足準備之外,有更多的機遇、抉擇,雖然這有很多世人所不能控制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平時就多做準備的人,相較沒有準備好的人,成功的機會是會比較大的,因為,我相信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最近我開始學習攝影,從最初只拿著一般數位(數碼)相機隨處拍攝,到後來開始買了單眼相機,以及陸續買了幾支昂貴的交換鏡頭,而每隻交換鏡頭都用於我個人,在不同的情景時所想要的不同構圖,有適用於廣角、長距離、近距離定焦,只是開始學攝影時,因為沒有養成隨時帶相機的習慣,所以當有很多奇景,就會非常的懊惱,因為沒相機可以拍下這瞬間的美麗,後來又因為嫌太重或是沒什麼特別的準備,所以當碰到需要相關的交換鏡頭來拍攝時,才發現當天根本沒有帶相應的交換鏡頭,可以來使用於拍攝,結果讓人錯愕不已,有時候則是帶了整套交換鏡頭出去,卻沒有發現任何奇景可以拍攝,可能又會敗興而回。

 

  除了要在對的時機點,可以有對的交換鏡頭可以搭配之外,在拍攝當下要去選擇光圈的大小,以及快門的速度,而這個時間點又是瞬間即逝,如果因為判斷沒有正確,而造成錯誤的選擇,那將會使整張照片曝光過度或不足時,那又令自己懊惱不已,而這些的瞬間抉擇正確與否,都成了整個作品最後的結果,而且一旦抉擇了就很難有時間去修正與更改,因此要產生一張自己覺得不錯的作品,一定是要經過很多次的失敗,而要經歷的失敗次數與時間的多寡,全賴自己平日的學習投入的程度,以及準備的多寡有著極大關連性,這也是我自己在這段時間裡,從攝影這件事中,所學習到的心得與感想。

 

  其實我們在職場工作,所碰到的狀況與我學習攝影的過程也是大致相同,一樣會需要關鍵的時機,以及當下所做的正確抉擇,而通常時機常常都會瞬間即逝,不是人所能控制,如果當機會來的時候,稍為猶豫或是無法掌握,很快的機會就此流失了,而當碰到機會的時候,也很快的做出抉擇更是很不容易,很多人往往因為有幾次的錯誤抉擇,而喪失了個人的自信心,因此而開始有怨天尤人的心態,會認為好像一切都是時不予我,自己辛辛苦苦的準備與努力了好久,卻因為判斷與抉擇錯誤而失去了一展長才的機會,我相信這樣的經驗,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也包含了我自己,而也因為我這段時間投入攝影的過程,終於讓我心裡能夠慢慢的釋懷。

 

  我記得剛進入職場工作時,我很努力的學習與提升個人的的本職學能,但卻也一直沒有獲得長官的欣賞與肯定,後來組織發了狀況,長官需要有人馬上可以去處理,我就立即把握機會自告奮勇去解決,也因此開始深獲了老板的信任,所以人除了要自我充實之外,更要積極主動的去掌握機會,就像很多攝影前輩所說的,很多美景都是稍縱即逝,如果當下我們能夠馬上拍攝,就會有機會把美景給拍攝了下來,所以很多成功的人都是事先做好準備,然後經歷了蟄伏一段長時間,就等待機會一到,就可以竄升起來,這跟我在學習攝影的過程幾乎是相同的,如果自己沒有在事先作好功課,就算美景在前,也是不能把它給拍攝下來,只能讓自己望景嘆息。

 

  我想「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不管是放到哪裡都是真理名言,不論是職場上成功的人,或是能夠拍照出令人驚嘆的相片,幾乎都得靠平日札實的準備與努力,當然機會有時候,也需要靠自己努力去爭取或是去創造的,畢竟機會鮮少有直接掉下來的,多一分爭取就多一分希望,當然準備越充分的人,就越能抓住與掌握機會,這是不變的道理,所以我們可以把職場的生涯,看成像攝影一樣,由自己來決定,想拍出什麼樣的相片,而結果是不是有如自己所期望的,那就得看平日自己的攝影技術與裝備了!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89704401.jpg 

組織與領導者

組織強盛與否,領導者的責任佔了絕大部分,俗語說「強將底下無弱兵」,也就說明了領導者對組織成員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畢竟「兵隨將轉」,領導者的一言一行都會讓其他組織成員模仿、學習甚至對待人、事時態度的變化都會受到變化。

 

  很多年輕朋友常常問我「自己找尋第一份工作,要特別注意什麼?是產業?還是公司規模?或是公司制度呢?」,我的答案很簡單,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找一位好主管」!這樣的答案大概會讓很多人感到驚訝,其實,更嚴格的說「每份工作主管都是非常的重要」,因為跟了好的主管會讓你上天堂,碰到不好的主管會讓你下地獄。

 

  我有一位好友,他在組織被叫做「救火隊」或是「救援投手」,因為每次那個單位有問題或是整體獲利降低時,他總是會被上級主管指定派往該單位,很神奇的是大概他去了之後,不用多長時間,原來虧損的單位或已經浮現的問題就會慢慢停止更嚴重的損害,再沒多久整個部門就會轉虧為盈,或原有的問題就被完全解決了;相對的我也曾經看到個原來表現突出與優秀的部門,自從更換位新主管之後,整個單位開始走下坡,原本團結合諧的單位成員,也開始產生內鬥與爭功、猜忌,很多優秀員工最終失望的選擇離開;會造成組織的變異如此之大,重點就在於領導者。

 

  成功的領導者不僅懂得對團隊成員溝通,也具備責任感,可以贏得團隊所有成員的信任,所以,不管外在環境是否有利於組織,成功的領導者都能安然的帶領大家度過這些難關,去面對與接受各種挑戰,這就是所謂的領導力,因此,這樣的領導會讓整個組織成員潛移默化的做了很多改變;相反的,不好的領導者,除了不擅於溝通、也欠缺責任感,更可能在意自我利益多於團隊成員,因此,得不到團隊成員打從心底的全力支持與配合,甚至就此造成團隊意見分裂,無法齊心合力共同朝向目標前進。

 

 相信我們在職場裡都曾經有遇到好的領導者與不好的領導者的經驗,也可以體會在不同領導者帶領下的團隊,整體氣氛、表現與產出的成效都有極大的差異,這些不同的團隊工作經驗,有些會是自己畢生的美好記憶,當然有些卻是終生難忘的惡夢與痛苦記憶,而有這樣的不同結果,當然跟組織當時的領導者本身的領導風格有極大的關連,也就是說如果當時我們碰到不同的領導者,雖然是一樣的組織但最後產生的結果又不相同了。

 

  這就猶如兩部電影,可能有相同的演員與劇本,但是,可能兩位風格不同的導演,所執導出來的結果卻給觀眾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領導者就是組織的靈魂,也就是說有怎麼樣的領導者,就會產生怎樣的組織文化,當然就會有什麼樣行為的組織成員,這也是領導者其實才是組織整體人力資源的最重要的關鍵,身為HR的我們能夠不察、不去加以重視嗎?這也是謂何在HRD中,領導者的培養是列為人員發展中最重要的優先順序了!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59181314.jpg 

年輕不要太閑,老了才不會被人嫌

每個人的生涯發展都會依循著不同年齡,以及個人的性格而有所改變,而不變的是在年輕的時候,是建立自己能力基礎的時候,如果人一旦錯過了這段時間,等到年紀越大,就很難去實現自己的生涯發展與理想。

 

  前幾天在游泳池碰到一位朋友,他很驚丫我居然能夠一次游完1000公尺,朋友笑說我的體能看起來跟20多歲小夥子一樣,我笑著回答他說「這是因為我從年輕就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不論是長跑、爬山或游泳」,朋友聽完之後笑著跟我說「是啊如果年輕的時候不趁機保養好身體,等到老了就知道了」,雖然這是一段玩笑話,但卻也讓我心裡有很多感觸與想法,記得前陣子有部廣告,內容是描述許多大學同學都在玩樂、唱歌時,某些同學卻正努力的在補習考證,等到畢業之後那玩樂的同學還在茫然的在找工作時,這些擁有證照的人卻能馬上找到好的工作。

 

  我曾經帶過一位部屬,他大學與研究就所唸的都不是名校,但是他對專業的學習與投入的態度卻是令人佩服,深獲各級長官的欣賞,沒多久他就被晉升為主管,他帶的很多部屬,有很多不管在年齡、資歷或學歷都遠遠超過他,也因為他願意在剛進入職場工作時,就願意花比別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與成長,所以他能有這樣的成果也是理所當然的,記得有一次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句話,「30歲之前如果太閑,30歲之後肯定會被人嫌」,作者在這篇文章裡期許年輕人剛從校畢業時,要多花點時間去學習與培養自己更多的競爭能力,因為年輕就是本錢,我個人非常認同這位作者的看法,如果人不趁年輕奠定一些好的基礎,未來就會面臨更多的挑戰與困境。

 

  時下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過著優閒快樂的日子,而也常常會隨心所欲般的,來去轉換工作,更不會好好思考自己的性格與職涯的適合性,因為年輕就是本錢,工作也容易找,只不過隨著年齡成長之後,才會驚覺工作越來越難找,但是等到這時候,想再跟別人競爭就很難了,因為30歲之前是培養與累積自己競爭能力最好的時間點,也是培養良好工作習慣與態度的最佳時候,所以我也常常奉勸很多的年輕朋友們,要努力抓緊這段時間,畢竟以現在整個高學歷的教育環境,唸完碩士畢業到社會工作,都已經24-25歲了,隨便混一下4-5年馬上就過去了,而如果用金字塔模型來看,30歲也剛好是從最基層開始要往上一階的時候,所以誰能夠向上一階去,這4-5年就成了很重要的關鍵要素了。

 

  人生永遠只能選擇先苦後樂,或者是選擇先樂後苦,只不過如果選擇後者的人,可能辛苦的時間,將大於前者數倍之久,而且不只是辛苦可能還有痛苦,因為當人的年齡越大,身心各方面就越不如年輕時候,而改變的速度也會隨著年齡成長而變慢,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會聽到人家說「冒險犯難去吃苦都要趁年輕」,因為人一旦錯過了這段時間,等到年紀越大,就很難去實現自己的生涯理想,不僅事業如此,維持身體健康也是一樣的,如果人不趁年輕把底子打好,或是養成運動的好習慣,等有了年齡就很容易生病或是出毛病,我想這些人生道理都是一樣的,年輕的時候去努力或養成習慣,會比等上了年齡再去做,要來的更加容易且簡單,而且也能像倒吃甘蔗一樣,會越來越甜且有味。

 

  人生就是由許多抉擇所造成的結果,有人會這樣選擇,有人卻會那樣的選擇,但是不變的是,現在的自己永遠都是過去自己的抉擇所造成的,所以如果不想讓自己未來會後悔,人還是要學習提早去努力學習,並好好掌握現在的每一刻!並且能夠持續的堅持下去,相信這樣自己的未來將會是美好的。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25755295.jpg 

員工個人發展計畫(IDP)的重要性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員工越重視自己未來的個人發展計畫(IDP),而這些需求與壓力也開始衝擊到T/D單位的能力與工作,如果從HRD的學理來看,員工個人發展計畫(IDP),算是層次最高也是最難的,但卻也是可以對組織貢獻最大之處。

 

  這幾天公司很多員工透過HRAC(Account Service)同仁,來關切自己未來的個人發展計畫(IDP),可能隨著知識經濟世紀的快速來臨,現代的人安全感與滿足感明顯不夠,如果不能替自己更早為預作準備與打算,很可能目前的優勢在不到幾年之後,可能就會喪失殆盡,所以,很多有遠見的員工對於自己未來的個人發展計畫之關心程度,可能更高於現在可以拿到的分紅獎金,而企業在面臨慰留人才的壓力下,也必須重視員工個人的發展計畫,除了能留才之外,也可以因此提升組織整體的人力資本。

 

  為什麼個人發展計畫(IDP),會是HRD學裡中最難執行的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需求都是個人化、差異化,所以,T/D單位必須要付出的人力、成本與時間也是最高的,而且要能規劃員工個人發展計畫,也還得要有很強專業能力,除了非常清楚訓練發展專業之外,也得熟悉職涯發展與組織發展,甚至對於員工個人的職能、特質都要非常的了解,因此,這之間又包含了必須具備人才評鑑專業技巧與能力,很多HRD的人常常戲稱,如果能將企業的員工個人發展計畫給做好,其實都已經具備了顧問的資格,雖然這是一句笑話,但是一點都沒錯,假使HRD的能力已經能夠幫助別人從暸解自己、到職涯發展需求、到未來發展、執行與評估,擁有這樣的能力不是可以成為專業顧問了嗎?

 

  大部分的員工在一開始執行所謂的個人發展計畫時,面臨到最大的挑戰與困難的是「自己不知道未來要怎麼發展?」,而更令人頭痛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未來要什麼,尤其可能想要的跟組織發展的路徑是不一致的,這都是HRD必須面臨的很大挑戰,也因為這些能被列入個人發展計畫的員工都很組織關鍵人才,所以,T/D單位有責任也有義務要去幫助與協助他們來完成這些計畫,這也是T/D單位很重要的VIP顧客,人數少但是價值卻不斐的重要顧客,如果服務好了,成效最終產生了,整個T/D部門的績效與價值都會被組織所重視與關切,當然,這也是HR所談的提升人力資本的真正價值與涵義。

 

  如果企業擁有或具備e化來協助員工執行個人發展計畫,那這樣整體的人才發展將會更容易管制與發揮,現在台灣有很多e-Learning系統或是e-HR系統都已經慢慢可以協助T/D部門來執行這個部份,不管是主管、員工個人或是T/D單位同仁或是HRAC同仁,都可以藉由線上即時資訊來掌控與了解個人發展計畫落實程度與Milestone,更可以讓員工清楚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資訊,當然,這樣透明化的訊息,會讓員工對於組織的信任感增加,更有利於企業人才的慰留與吸引,這也是e化的重大貢獻與價值。

 

  隨著21世紀知識的快速成長,HR千萬不可輕忽員工的個人發展計畫,畢竟人資單位不能保證公司未來可以提供多大的或更多的獎金、紅利,也無法保證公司股票的股價,一定高於某個價位,但是,員工個人發展計畫是可以去承諾的,只要公司願意、有心去做,人資單位就可以協助關鍵員工對自己的未來作發展,相信員工也可以感受到企業的用心,當然,忠誠度也會隨之而提高。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19886271.jpg 

三十年雲和月

人生有多少三十年的歲月?三十年也可以讓一個人由年少輕狂變成白髮蒼蒼的中年人,而當一群相識三十年的高中同學,再度舊地重逢憶當年,多少當年的感觸與回憶也就全部湧入心頭。

 

  上周六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已經多年不曾謀面的高中同學相聚一堂,其中更令人興奮的當時我的恩師「沈美華老師」,以特別嘉賓身分出現,讓我激動的情緒,許久不能停下,望著這群即將半百的同學們,實在很難與當天15、16少年時,英俊挺拔的身影相搭配,想想人生有多少三十年?大夥能在入學三十年後今天,這個特別日子相聚在一起,許許多多陳年往事逐一浮現在每個人的心頭上。

 

  民國69年8月22日,我記得那一天是個炎熱的天氣,我與一群完全不相識的同學坐在台北松山火車站的月台上,等待著一列南下專車,我們這群人全部都是中正預校(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屬於72年班(72年畢業)也是中正預校第五期即將入學的新生,當時我們這一屆新生,可能因為受到前一年中美斷交與愛國主義的影響,在加上因為生肖是屬龍與鼠蛇的,所以前來報考中正預校與報到的人數,都是創下歷屆的最高,記得當時光是報名參加考試的人數就高達4-5萬人,最後錄取了兩千人,而整個報到率也達到99%以上,而整列火車就這樣浩浩蕩蕩的載滿我們全期的同學,由北而南的開到了鳳山火車站,也因為報到的人數遠遠超過原先學校的規劃,(原來學校預估報到人數為1700人左右),就這樣我們這一期的同學,就被注定了是自創校以來淘汰率最高的一期。

 

  很多人的觀念在三十年前會去唸軍校的人,要不應該就是家境清寒,要不就是功課可能不好,沒學校去讀的人才會選擇唸軍校,可是我們這一期的同學卻是英雄輩出,有不少人是考上建中、師大附中、台中一中、台南一中、高雄中學、師專,台北工專等名校,放棄就讀而選擇了中正預校來就讀,可能是因為從軍報國的念頭,還有就是當時中正預校是一所新成立的高中學府,使得很多人放棄了知名高中與專科學校而來到這裡,不過事後證明了,這些同學選擇真的是正確的,因為中正預校的師資與設備,在當時是屬於全國第一流的,每位老師都是年輕又充滿熱誠,也因為學校也配備了老師宿舍,所以老師常常都會主動陪伴我們這些學生們,讀書讀到三更半夜,另外學校採取的是小班制,每班人數都在30位學生左右,甚至在每個班級,都還配備一位大學與碩士畢業的預官排長兼輔導老師,相信這樣的師資陣容在30年前是無人可比的。

 

  至於學校的設備又多好呢?學校除了擁有全國第一座人造400公尺的跑道之外,還有24座排球場,以及29座籃球場,另外擁有1座棒球場與3座足球場,以及4座標準50公尺的游泳池,此外還有一個室內競技館,美術與工藝大樓,還有英文視聽中心大樓,而且學校就有郵局、醫院,每天除了正常三餐之外,晚上還會提供消夜,而每周的周三與周六、日晚上還會在蓋的美崙美奐的中正堂,免費欣賞第二輪的電影,相信而就算今日,可能很多學校的設備都還比不上。

 

  除此之外學生社團更是淋覽滿目,不僅成了許多靜態性的社團外,也有更多動態性的社團,其中以中正預校的鼓號隊更是年年都參加國慶閱兵,也是邀參加中南部各縣市的活動表演,那種數百人鼓號聲全鳴,震撼人心的情景,相信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預校的學生制服也是當時最拉風的,因為它是從三軍幼校合併而成的,因此也把三軍的藍白綠三種顏色都設計到製服上面,我們帶著雪白的大盤帽,穿著藍色的衣服與墨綠色的長褲,冬天穿的是帥呆的灰色的艾森豪小夾克,周日當我們成群結隊走在高雄馬路上時,不知吸引了多少同年齡女生的眼光。

 

   中正預校的淘汰率本來就很高,又加上我們本期的人數眾多,因此淘汰率更加嚴格,記得當時每周都有周考,只要有一科全年度的總平均分數不到40分,或是兩科在50分以下,就會被留級(降期),超過者就會被退學,記得我們一年級結束升上二年級之後,全期同學扣除被退學與留級(降級)的同學之後,只剩下了1400多人,而最後也只有1200多人挺過三年能夠順利的畢業,這人數之中還有將近百來位從上一期留級(降期)下來的,所以2000多人入學,經過了三年大約淘汰了一半的人,而其他各期也大至少有超過1/3的淘汰率,這樣的淘汰率我相信就算現在的大專院校,也鮮少有這樣的淘汰率吧。

 

  不過也因為這樣嚴格的淘汰制度,中正預校培養出許許多優秀的過內外碩士與博士人才,或是目前在軍中優秀將校,以及散布在社會各階層的優秀人士,甚至是演藝圈都有我們秀的校友,像是中天電視全民最大黨的邰智源是我們期上的同學,九孔則是晚我兩期的學弟,這些全都是中正預校創校34年以來,替國家與社會做出的最大貢獻,目前光是在Facebook上就有上千名不同時期畢業的校友登載歸隊。

 

  當我們在中正預校苦讀了三年之後,依照畢業成績與志願選擇了陸、海、空三軍官校與政戰學校,就此展開人生的不同路程,三十年雲和月,數千個日子就這樣的悄悄度過,有人中途因故選擇退學離開了官校,更有許許多的同學,像我一樣服役期滿選擇離開了軍中,但是三十年前那一段往事,我相信確是每一位我們期上同學所不能忘懷的,那邊有我們的歡笑與回憶,也有鼓號樂隊振奮的號聲,更有許許多多陪伴我們成長與學習的老師們,像沈美華與黃良謙老師等,還有每天陪我們挑燈夜戰的預官排長兼小老師們,能讓我們這群學生,在這麼多年之後,能夠在職場立足下來,或是可以有優異的表現,我想這份感謝將會永遠藏於我們每位同學的心中。

 

  曾經有人問我,如果時間重新來過,自己會不再次選擇中正預校,我的答案永遠都是「絕對會的」,雖然它是一所軍事學府,卻也是一所最棒的高級中學,也同時可以讓學生們同時兼具德、智、體、群四育,以及陶冶身心與培養出學生宏廣格局的學校,我想這是我自己30年來在職場競爭中最大的優勢所在,我也僅以此文獻給每位在30年前同天到中正預校報到的同學們,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1134028533.jpg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