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忙的第四季阿 年底即將到來,最近忙於做單位策略與部門目標,因為我們公司是採用BSC(Balanced ScoreCard 平衡計分卡),預算是用ABC(Activity-Based Costing作業基礎成本),所以很多東西都要從公司策略與今年績效的差異去發展下去;在這樣制度與系統規範下,人力資本與發展是企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要精確的掌握住用人的成本與人的生產力!為了這些工作,每年的第四季是真的非常忙碌跟繁忙,希望能盡快完成2007的相關計畫與預算。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人才爭奪戰來看台灣人力市場的危機 

吳昭德
 


這些年來從事人力招募工作的人資從業人員都會發現,人才越來越難找而且各家企業也進入近身搶奪戰,但是相對的確有越來愈多的人卻失去了工作或是工作被人或是系統給替代了,台灣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的社會了,隨著高學歷社會的來臨以及經濟的不景氣與市場的萎縮與西進,再加上這些年來政府沒有明確規劃與帶領國家開創另一條發展方向,所以演變成在既有成熟的競爭場業中,具備高技術專業能力的人非常缺乏也是大家搶奪的的要角,但是未具備資深專業經驗與應屆畢業生的年輕人,卻只能不斷下降薪資以求的工作。

 這兩年台灣一般研究生畢業的薪資已經跌到3萬元上下,這幾乎比10年前一位大學或是專科畢業生的薪資相等或是更低,更令人難過的是有更多工作一段時間的人,因為在個人職場上未能取的稀少與特殊之專業技術,而被年輕薪資較低的人所取代,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品質過的逐年下降,也因此造成更多人力的過剩現象,有時候感覺花了好多時間與金錢在求學,等到拿到碩士畢業後才發現薪資跟大學或專科畢業其實差異不大。 但在同時間每家高科技或是電子公司卻又以更高的薪資與誘因來挖角或是吸引更多具備稀少與特殊之專業技術的人才,有些人可以一年三跳或是美是跳槽薪資都是倍增或是激增,除此之外,有時候分紅配股或是選擇可以拿,但是儘管如此很多企業還是缺人缺的很嚴重,或是根本找不到具備專業技術的人才。 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曾經在1990年代的組織寓言這本書中提出了所謂醡醬草理論(Shamrock Organization),他認為未來的組織將由三種部分的人力所組成,就像醡醬草的三片葉子,第一片葉子代表專業核心(Profession Core),是由專業人員、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所組成的核心人力;第二片葉子代表契約人員(Contractor)可以包括外包與委外人員;第三片葉子代表臨時性聘僱人員(Contingent Workforce);從這個理論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在組織的核心需求人員是企業一直想要能擁有的,而能具備這樣能力的核心人員(專業人員、技術人員和各專長的管理人員),都能夠立於不敗之地,也是企業最佳競爭力的所在,反之,若是個人能力是屬於組織的其他兩片葉子,就容易被取代與更換了。 不管你是在哪個功能工作與服務,你是不是能夠成為那片核心的醡醬草,就註定你未來是否會被這股浪潮淹沒的最重要因素了,如果你已經是那我就要恭喜你,反之你可能要加油了!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沒有這樣的意思

楊基寬


   公司某單位來了一位新人,該單位經理發了一封介紹新人的email給在同一樓層的同事。我也收到這封介紹函,並為該經理高興,因為新人的資歷看來不錯。
 當天下午,一位不同單位的同事阿德,在收到這封介紹信後,回了一封email給該經理,email上只有一行簡單的字:『某某某,什麼時候帶新人來介紹下方還附有原始的新人介紹文字。  在讀完這行字後,我心中產生一個疑慮!為了實證我的疑慮,把送信者與收信者的名字刪掉後,我將這封包含新人介紹及『某某某,什麼時候帶新人來介紹!』這行字的回函,列印給我的秘書看,並問她,假設她是那位經理,在她看完『某某某,什麼時候帶新人來介紹介紹!』這行字後的直覺反應是什麼?她說完後,我把她的回答記在一張紙上。  我沒有向秘書解釋我這樣做的原因,等她莫名其妙的離開後,我好奇地找來那位經理,並問他說:『你有帶你的新人去給阿德看嗎?他不是email給要你帶新人給他認識一下嗎?』這位經理回答沒有,我問了他為什麼,並把他的回答記在那張紙上。  在這位經理離開後,我找阿德來,我問阿德說:『經理有帶新人來向你介紹嗎?』他回說沒有,我接著問他,『你當初為什麼要回email,叫人介紹?』阿德單純地回答說:『沒有啊,只是想單純多認識一個朋友而已,沒有其他意思!』  在阿德說完他當初的動機後,我把那張上面記有秘書與經理反應的紙張拿給他看,說這是別人對他那句話的反應,看完後,他有點吃驚的說怎麼可能,因為上面寫著:秘書的反應是:『語氣有點命令的味道,應該是另一位位階較高的主管想要認識新人吧!』這樣的反應與阿德的原意不同。那位經理的反應則更戲劇性:『他又不是我主管,不知道為什麼還要我個別為他介紹!』這樣的反應更與阿德的原意大相逕庭。  祕書與經理的解讀角度與阿德有很大的出入,甚至是扭曲。很顯然的,以這一次溝通事件為例,在溝通的這一端與那一端上,我們常會『高估了自己的理解力,低估了別人的誤解力』,在日常近距離一對一的溝通上,這種看不到表情,聽不出感覺的email,有時卻成為一種我們逃避溝通的工具,也構成了同事更大的疏離感。阿德有點懊惱的向我說:『我沒有這樣的意思啊!早知如此,當初走過去就好了!』確實,寫這封email的阿德與該經理的坐位只有五公尺。好遠的五公尺,好遠的疏離,他的原意當初只是簡單到『沒有啊,只是想單純多認識一個朋友而已,沒有其他意思!』  在溝通的形式上,有人描述得很貼切,他說:當你可以打電話時,不要用email; 當你可以面對面講話時,不要用電話;當你可以用手拍對方肩膀時,不要用嘴巴。 請不要再以為別人都看得懂你的email。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AP:現代企業的愛撫管理

作者:劉志明

 EAP(員工協助計劃)由美國人發明,最初用於解決員工酗酒、吸毒和不良藥物影響帶來的心理障礙。新創企業在機構設置、薪酬方案等諸多方面都處於“試水”階段,此時用EAP來調整所有人的心態、生態、形態和狀態,堪稱萬全之策。

  EAP:實施與操作
  EAP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直譯爲員工協助計劃。它是由企業爲員工設置的一套系統的、長期的福利與支援專案。通過專業人員對組織的診斷、建議和對員工及其直屬親人提供的專業指導、培訓和諮詢,旨在協助解決員工及其家庭成員的各種心理和行爲問題,提高員工在企業中的工作績效。

  截至1994年,世界財富500強中,有80%以上的企業建立了EAP專案。日本企業在應用EAP時創造了一種被稱爲“愛撫管理”的模式。一些企業設置了放鬆室、發泄室、茶室等,來緩解員工的緊張情緒;或者制訂員工健康修改計劃和增進健康的方案,協助員工克服身心疾病,提高健康程度;還有的是設置一系列課程進行例行健康檢查,進行心理衛生的自律訓練、性格分析和心理檢查等。

  完整的EAP包括:壓力評估、組織改變、宣傳推廣、教育培訓、壓力諮詢等幾項內容。具體地說,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是針對造成問題的外部壓力源本身去處理,即減少或消除不適當的管理和環境因素;第二是處理壓力所造成的反應,即情緒、行爲及生理等方面症狀的緩解和疏導;第三,改變個體自身的弱點,即改變不合理的信念、行爲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如今,EAP已經發展成一種綜合性的服務,其內容包括壓力管理、職業心理健康、裁員心理危機、災難性事件、職業生涯發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糾紛、理財問題、飲食習慣、減肥等等各個方面,全面協助員工解決個人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核心目的在於使員工在紛繁複雜的個人問題中得到解脫,管理和減輕員工的壓力,維護其心理健康。

  據統計,目前在美國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企業員工常年享受著EAP服務,大多數員工超過500人的企業目前已有EAP,員工人數在100-490的企業70%以上也有EAP,並且這個數位正在不斷增加。

 
 新企業上EAP:從開始就做好
  一般說來,新創企業在機構設置、薪酬方案、業績考評、人事變動、員工協作、管理效率等諸多方面都處於“試水”階段,要經過不斷的“適應性”探索才能初步確定上述與每個員工都息息相關的問題的過程中,這個時期裏各種不穩定因素都在考驗著新企業非常脆弱的神經,而處在決策層的企業神經中樞也許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於是,靠EAP來調整所有人的心態、生態、形態和狀態,是萬全之策。
  新創企業的員工,主要的心理壓力有三方面:第一,剛剛擺脫了就業壓力下驚慌未定的心境,立刻又被一種前途未蔔的新恐懼所籠罩;第二,面對新環境特別新的人際關係所産生的種種不適應,以及企業文化的陌生感所造成的心理區隔;第三,對業績成長的憂慮,對個人發展的困惑和對企業發展走向的擔憂所形成的不可名狀的心理暗示。
  除了這種與企業草創造成的“外在型”心理壓力外,還有一種潛在的“背景式”壓力,諸如來自於婚姻、家庭和人倫關係的不幸不快和突發事件,來自於酗酒和濫服藥物等不良嗜好,來自於法律糾紛和家庭暴力長期性隱憂等問題,也是員工心理健康的隱秘殺手。
  這兩種壓力的合圍,就會造成例如缺勤率、離職率、事故率、體力衰竭、精神恍惚、效率缺失、組織效力低下、抑鬱症和自殺等一系列心理的和病理的後果,使企業無端地感染“精神病毒”甚至“死機”。
  爲了保持和提高員工心理健康度,一些企業要求員工定期接受心理諮詢,並把這作爲制度化的福利措施;同時運用行爲療法對員工的不良行爲進行改善;而在選擇中高層管理人員時用心理學方法對候選人已具備的能力、發展潛力進行全面瞭解,由於企業能夠正確用人和用最好的人,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

 
 EAP:心理管理技術
  第一、進行專業的員工職業心理健康問題評估。由專業人員採用專業的心理健康評估方法評估員工心理生活質量現狀,及其導致問題産生的原因。
  第二、搞好職業心理健康宣傳。利用海報、自助卡、健康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樹立員工對心理健康的正確認識,鼓勵遇到心理困擾問題時積極尋求協助。
  第三、對工作環境的設計與改善。一方面,改善工作硬環境——物理環境;另一方面,通過組織結構變革、領導力培訓、團隊建設、工作輪換、員工生涯規劃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軟環境,在企業內部建立支援性的工作環境,豐富員工的工作內容,指明員工的發展方向,消除問題的誘因。
  第四、開展員工和管理者培訓。通過壓力管理、挫折應對、保持積極情緒、諮詢式的管理者等一系列培訓,協助員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質的基本方法,增強對心理問題的抵抗力。管理者掌握員工心理管理的技術,能在員工出現心理困擾問題時,很快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法。 
  第五、組織多種形式的員工心理諮詢。對於受心理問題困擾的員工,提供諮詢熱線、網上諮詢、團體輔導、個人面詢等豐富的形式,充分解決員工心理困擾問題。
  對EAP的反饋檢驗分爲兩個方面:硬性指標和軟性指標。硬性指標包括:生産率、銷售額、産品質量、總產值、缺勤率、管理時間、員工賠償、招聘及培訓費用等;軟性指標包括:人際衝突、溝通關係、員工士氣、工作滿意度、員工忠誠度、組織氣氛等。 
  通過改善員工的職業心理健康狀況,EAP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企業爲EAP投入1美元,可爲企業節省運營成本5美元到16美元。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眷村的亂世悲喜劇

文:蔡誌山

一張泛黃的報紙,一段塵封的往事,一齣亂世的悲喜劇,一個賺人熱淚的故事,民國八十年二月十一日的中央日報上報導這麼一段消息:『前黑貓中隊飛行員張立義在「死亡」二十年後「生還」,而張立義的太太張家淇在帶著三個子女苦守九年後,嫁給了國防部上校副處長何忠俊,三人之間的「身分糾葛」,本就是一場「亂世驚奇」,而以何忠俊和張家淇離婚,結束十七年的婚姻,張家淇還諸張立義的懷抱,作為這場「戰爭愛情文藝悲喜劇」的結尾。』

故事中的女主角乃住在東港的共和社區,於是筆者走訪共和社區的一些女主角的舊識,娓娓道出這段造化捉弄人的故事。話說在民國四十年左右,在東港共和社區的空軍眷村裡,有一位身材高挑長得漂亮的初中女生,名叫張家淇,在屏東女中就讀,因為張家淇的父親在空軍參謀學校教書,和空軍幼校在同一營區內,教官眷屬常在營區內走動,地利之便,家淇認識了許多「空軍幼虎」,尤其欣賞剛入幼校不久的張立義,彼此愛慕於是兩人開始談起戀愛,當時張家淇才十四、五歲。

民國四十五年,張立義從六年制的空軍幼校畢業和張家淇結婚,共組小家庭,

但張立義分發到台南空軍基地服務,後來進入黑貓中隊調到桃園基地駕駛U2深入大陸,進行空中的偵察任務。而張家淇則留在共和社區裡和父母住在一起,任教於東港空軍子弟學校(今以栗國小的前身)。二人雖「聚少離多」,但小倆口甜甜蜜蜜的過著讓人稱羨的日子。

二人結禽九年,生了一女二男,其樂融融。但在民國五十四年一月十日發生了晴天霹靂的大事,那天張立義駕駛偵察機在大陸包頭上空進行偵察時,被共軍擊落,從此改變了張家的命運,而當時小兒子才僅十個月而已。

張立義出事後,空軍總部特別安排張家淇家人北上落戶,住進台北市婦聯五村,而張家淇辭掉空軍子弟學校的教職,向當時的空軍總司令徐煥昇將軍,表達希望進入華航工作的意願,在空總的安排下終於如願的進入華航會計處工作,而獨自肩負起一家的生計並母兼父職的撫育三個幼兒。

張家淇在華航服務,華航和空軍的追求者不乏其人,但家淇不動心的為張立義守了九年,直到民國六十二年才改嫁給已四十多歲的國防部上校副處長何忠俊先生。這段姻緣乃因為何忠俊是個虔誠的基督徒,而張家全信教,由於一位空軍周太太的牽線而熟識,又因家淇外婆和父母非常欣賞何忠俊,加上何忠俊家世單純,隻身在台,年紀大較成熟,能顧家和照顧孩子,且能接納三老三小,而三個小孩也懂事,不反對何伯伯,於是在國防部人事參謀次長陳桂華的福證下結為連理。

婚後何忠俊是盡職的丈夫和半子,他和張家淇沒生小孩,將張立義的三個小孩撫養成人,大女兒台大經濟系畢業,留美碩士,大兒子淡江大學畢業,是華航空中少爺,小兒子五專畢業。何忠俊出了不少的力。

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張立義從大陸出來到香港,空軍總部派人告訴張家淇,使得原本平靜的張家起了很大的波濤,空軍總部並安排張家淇到香港和張立義相聚了一星期,久別重逢恍如隔世,而張立義在大陸並未再娶,讓張家淇感到有點愧疚,恨造化捉弄人。

民國七十二年四月,張立義到了美國見到了大女兒,七十六年見到了大兒子,七十七年見到了小兒子,七十九年終於一家五口大團圓。張家的大團圓,讓何忠俊為自己的去留陷入了深思。七十九年九月張立義回到台灣,促使三個人認真考慮自己的去留,張家淇對於兩個丈夫的「選擇題」非其所願而陷入兩難,「前夫有情,後夫有義」,張立義的情深,何忠俊的義重,這兩份恩情都難以割捨。張立義表明如果何先生不讓,他也沒有怨言,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的等,而他會一直等下去。何忠俊是位謙讓克己的人,看到張家能一家人團圓,自己也感到欣慰,決定成人之美,在十一月簽字離婚,結束了十七年的婚姻關係,不過暫時還是和張家淇住在一起。

八十年二月農曆春節過後,何忠俊隻身回大陸探親,而張立義和張家淇則飛往美國再續前緣,而這齣亂世的悲喜劇到此也正式落幕。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