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職場經驗分享 (3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嚴師出高徒
人剛到職場時如果能碰到好的嚴師,相信對自己未來的幫助一定很大,所謂的嚴師並不是指嚴苛的主管,而是會願意要求自己,且針對自己不足之處或弱點,來要求與訓練,可以讓自己因此得以脫胎換骨。
剛畢業的人碰到好主管可能比找到公司還重要,如果碰到那種主管怎樣都不會去要求或訓練自己的,可能會讓自己養成很糟糕的習慣,相對的,如果剛畢業就碰到嚴格要求、訓練自己的主管,從人力發展的角度來看,未來在職場成功的機會絕對比別人大的很多,我自己在職場時,也碰過對我要求非常嚴格的嚴師,對我未來的影響是非常的遠而大的。
當我剛畢業沒多久時,就碰到一位對部屬要求非常嚴格的主管,當時很多同事給他取個外號叫做「鋼板」,意思就是說他個性像鋼板一樣又臭又硬的,每天辦公室外都有一堆人被他叫來罰站,其實,我對他很多嚴格而苛刻的行為與舉動是完全不予認同的,不過,我對他要求部屬針對計畫書內容撰寫的細密,詞彙、字語運用的通順,以及每項計畫必須有ABC(Ace、Backup、Cover)三項方案的要求,而且計畫都必須站在比自己高三階的角度,以及3-5年後的未來思考事情,卻是非常的認同與感謝,因為,有他當年對我這樣嚴格的要求,才能讓我在未來思考很多事情的時候,甚至在做計劃時,都會養成比別人看的更遠、想的更多,雖然,當時的日子過的非常的辛苦,不過,卻因此讓我的未來獲益良多。
有時候嚴師除了是自己的主管之外,也有可能是老師或是業界的前輩,我剛轉入人資領域時就碰到這樣的嚴師,當時,因為自己剛剛入門,對企業管理的專業知識並不熟捻,所以,我常常去造訪請教,這位前輩每次對我所提出的問題,都會要求我必須先要去蒐集資料,把問題全盤性來思考詳細,甚至主動推薦我去閱讀很多管理方面的書籍,尤其他幫我打開了對行銷觀念與熱愛,對我未來運用於職場或人資的工作上,都有很大的幫助,尤其這些年當我開始在學習策略與佈局時,也因為當時殿下了好的基礎,都能夠有很好的觀念來思考。
而我自己在職場多年也帶出好幾位非常棒且優秀的部屬,相信只要被我帶過或是教過的人都知道,我的標準是非常的嚴格,當然因為熬不過我的要求而離開的人也蠻多的,也許是自己個性使然吧,我向來都喜歡帶的是想成為「將」的人,而不是只想成為「兵」的人,因此,我對於「將」的要求標準當然會很高,舉凡專業、行為、穿著打扮、待人處世等,我都會要求,人資領域很少會像我,因為要求部屬而讓方常常哭的主管,不過,我雖然要求嚴格,但是,我絕對不會苛刻,而且也不吝於鼓勵對方,而我更常常買書送給自己的部屬與學生,只是,書送了之後就必須限時唸完,然後來跟我做報告。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力(Push)與拉力(Pull)
從力學的角度來看,如果要讓東西向前移動,而我們只使用推力(Push)或拉力(Pull)其中一的種力量,可能向前的速度可能很慢,相對的,如果我們能夠同時藉由推力(Push)與拉力(Pull)兩種力量來使力,則向前的速度將會非常的快速。
昨天與一位同事談到對部門同仁發展的情況,他是一位非常具有負責心,且願意培養部屬的主管,只是,他認為自己底下一些部屬,不管自己如何努力的去推(Push)對方,這些部屬進步的速度還是很慢,讓他傷透了腦筋也很擔心未來這些部屬們的發展,所以,希望我給他一些好的建議或是可以提供什麼工具,聽著主管把話說完之後,我笑著問他「那這位部屬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是否有什麼拉力(Pull)呢?」主管想了一下之後跟我說「他自己心裡確實是沒有很大的拉力」,聽完之後我笑著跟他說「這樣你推的很辛苦吧?」,只見這位主管對著我苦笑著,只是他的表情顯現出了他的無奈。
很多人在職場上都希望別人推自己一把,只是,卻缺乏了拉自己向前的力量,就算別人很願意或努力的背後推著,成效還是不佳,這也說明了人除了需要外在的力量在推之外,更重要的是內心有意願向上拉的態度,換種角度來談,如果自己心裡已經有很強拉的意願,那只要有任何外在推的力量出現,很快的整個人就會快速的向前,畢竟外在「推」的力量只是輔佐與協助自己的外力,真正讓自己發揮強勁動力的,還是自己內在「拉」的力量。
當火車頭拉著長長的列車爬向山嶺時,這時候如果後面有另一部的火車頭,能夠適時的從後面推了一把,就可以讓火車更容易的穿越山嶺,這也說明了「拉」的力量,是整部列車基本應該具備的基礎力量,如果火車頭連自己想「拉」的意願都沒有,那後面的火車頭又如何可以將整部列車「推」過山頭?我想我們可以把「推」的力量,視為「適時」與「協助」的力量,而把「拉」的力量則視為本身應該具備的動力。
未來當我們期許他人或外在環境,可以多些力量來「推」自己一把時,也許可能要好好思考與釐清自己的內心深處,是否具備了很強且意願很高「拉」的力量吧,相信只要自己具備且擁有了這個力量,只要任何隨意「推」的力量,就會很快的讓自己如魚得水般,快速的往前衝刺!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察細微
不管學什麼東西,第一步就是要從「觀察」學習,從中揣摩所觀察對象的,背後所代表的涵義,尤其是身為一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更須有很強的「觀察」能力,了解人的言行舉止所想傳遞的內心真諦。
最近看了一部非常不錯的香港拍的電影「跟蹤」,這部電影描述的是由任達華扮演香港警方特殊的「跟蹤」警隊,在遴選新人與執行勤務的過程,而劉家輝則是扮演搶匪的首領,藉由完整的觀察、計畫能力,成功的作案了很多次,我覺得這部影片將「觀察」的精神,展現了淋漓盡致,尤其在一開始的前十幾分鐘,任達華在遴選新進同仁「豬妹」時,對她整個觀察過程的「考驗與回饋」,應該可以算是「觀察」要求的最高標準了,對任何細微、細節的事情,都不會放過,並且牢記在心。
在講師教學手法中,有個很棒的教學方式叫做「角色扮演」,這是由三人一組來分別扮演講師所撰寫的角本,其中有個角色就叫做「觀察者」,也就是在整個演練過程中,觀察別人演練的狀況,待演練結束之後回饋給其他兩位同組的參與者,很多學員常常在觀察他人的行為之後,感觸良多,也因此學到很多以前自己所不曾思考過的事情,能夠達成這樣的效果的原因,就在於人因為「觀察」他人而藉此讓自己腦海產生了很多衝擊與思考,就像一面鏡子或影片,讓自己看到跟自己類似、相同的地方。
而做為一位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者,觀察能力更是重要的,就算管理產品技術的工程師,或是管理會計數字的財會人員,事情的真相也必須藉由觀察之後,運用邏輯的分析來解決,更何況「人」是活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已經很大了,再加上每個人每天心情都太一樣,因此,如果欠缺良好的觀察能力來去了解每個人,可能,很不容易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就像如果一位醫生不能去診斷出病人真正的病因,當然就很難去對症下藥,把病人的疾病給治好,所以,我自己多年來訓練部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他們去學習「觀察」,這個能力應該可以算是程為HR蹲馬步的功夫吧。
觀察不僅只用眼睛去看,傾聽也是非常的重要,當然,不管眼睛看或是耳朵聽,重點都是要用心去做、去思考,這樣才能讀出別人內心真正的涵義與真諦,以一位初學者的年輕人而言,說起來這確實真的是很不容易,不過,觀察確實是可以學習的,我們可以從自己週遭與身邊的人來觀察起,畢竟這些人我們是熟悉的,觀察之後可以馬上印證結果,等到有了觀察的基礎之後,接著,就可以開始來觀察其他人,譬如在公車上或在辦公室都是可以學習觀察很好的地方,畢竟人在內心的態度、思維都會藉由自己的行為給展現出來。
了解是從觀察開始,能夠藉由觀察結果而產生對的分析、判斷,是讓自己做出正確抉擇的關鍵的要素,因此,如何訓練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觀察有用的資訊,是一位人資人員必須花時間學習的,這種能力唯有不斷的練習之外,是沒有其他簡易的途徑與方法的。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舉例與比喻
在訓練教學的技巧中,有個很棒的手法叫做「舉例與比喻」,是蔣師用自己親身的經驗或是運用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故事,提出來讓大家來了解課程的內容,其實,在職場的實際工作中,我們何嘗不也是要常常運用「舉例與比喻」,來與他人溝通贏得別人的信任。
昨天搭飛機從台北到香港,在旅程中有一位旅客不甚了解,某項飛機上所銷售產品的功能,只見空姐很有耐心的解說之外,還不斷的運用「舉例與比喻」,來說明該項產品的功能,當然也在旅客解之後願意花錢購買該項產品;後來,當我搭乘香港火車要進入到羅湖時,看到火車上的電視正好在播映銷售產品的廣告,主持人除了口才犀利之外,也懂得運用見證來舉例說明,該項產品曾經獲得消費者如何的回饋與喜愛,相信這種方式在台灣也並不太陌生,這些年很多產品的銷售也都是藉由這種的方式來銷售。
「舉例與比喻」是教學技巧中最容易讓學員了解課程內容的方式,也是最容易跟他人溝通的方式,很多優秀的領導者或是成功的講師,通常都具備了這項的能力,而且所舉出來的例子或是比喻,越能貼近對方或被溝通者,越能達到所預期的效果,這也是我自己常常在實施跨區域或跨文化領導與訓練時,常常會面對的挑戰與困難,畢竟要用自己熟捻的「舉例與比喻」是容易的,可是,要講出跟自己不同文化背景與價值觀成長的「舉例與比喻」,那可真的是非常的困難,不過,這也是另種能力的培養,也是現在很多主管與講師所必須提昇的能力之一,畢竟這是以前我們所不曾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我常舉個有趣的例子來說明面對不同文化時訓練人員的挑戰,在台灣我們會用「龜毛」來形容一個人做事非常的嚴謹、細心,而且已經成為是約定成俗的用詞,我剛到大陸上課時,也習慣沿用「龜毛」這個字句來跟大陸同事說明人格特質與個性,只是,每次同事都會用很奇怪的眼神看著我,有一天,終於有位很敢說話的同事,鼓起勇氣問我「老師!為什麼烏龜長毛,需要很嚴謹、用心呢?」,當下讓我真的無言以對,甚至有些在台灣是很棒的「舉例與比喻」,可是到了大陸、香港或是新加坡,雖然同是同文同種的華人,不過,意義卻完全不同,有時候可能連在華南的「舉例與比喻」,卻不能適用於華中與華北地區,可能因為習慣與文化不同,對事情的認同都差異很大。
很多人力資源管理的從業人員都對焦於對組織制度的規劃,可是人資的真正價值,卻是如何能讓不同的人,可以能夠異中求同,套用於同一制度與規範,甚至相同的語言與教學體系,而這中間的融合與潤滑劑,就是人力資源管理可以提供的價值,而如何有效的溝通,當然就變成很重要,所以,能夠舉出好的,而且是對方聽的懂的例子與比喻,就成為降低彼此之間溝通障礙的關鍵要素了。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份共同的記憶
人生最棒的事情是有個可以一起討論的記憶,可能是共同的人、事、時、地、物或團體,有時候雖然沒有一起的交會點,卻因為有著共同的記憶,而可以不分年齡與區域,因為,彼此之間有著其他人所不知道的共同話題與共同的語言。
前陣子因為一個話題,我居然可以與幾位不同國籍且年齡大我很多的朋友,讓時光同時拉回到當年的歲月,也許在當年他們那個時間點,我都還未出生或還是孩童時間,不過,我們卻共同都曾經有份共同的記憶,這份記憶是什麼呢?它就是「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不管曾經在美國陸軍服役且操作過的人,或是從民國48年開始一直到民國85年底,在台灣曾經操作過這個裝備的朋友們,不管國籍與年齡,我們卻都可以同時繞著這個話題一起來聊,可能從過往的照片或是自己曾經待過的單位,或者是自己曾經操作過的裝備,還有在當年服役時的期數,都是可以天南地北的聊個不停,時光好像一下子被從直線被轉成水平,把所有人在服役的時間都拉在了一起。
無獨有偶的,最近也因為e-HR Club成立了即將10周年,而與很多在不同時期的義工、幹部與朋友們一起相聚,這中間有很多人,本來是出現在這個聯誼會不同的時間點,但是,因為有了e-HR Club的這個共同話題,也把很多出現不同時間點的e-HR Club朋友們,全部給拉在一塊了,雖然很多人參與的年代都不沒有交集,甚至有人早已經不在人資領域工作,不過,因為e-HR Club而讓我們有很多的共同話題與語言,有著熟悉的人與事務,也可以很快的一起達成共識,其實,重要的就是我們人資聯誼會共有的那份「精神」。
我想這樣的情境很多人應該也有相同的經驗,譬如說碰到同個學校、系所、科系畢業的校友,或是曾經一起在一個單位服務,或者是曾經在相同的地區住過,都會這樣的感覺,可以跨越不同的年紀與時光和歲月,因為,彼此之間有著其他人所不知道的共同話題與共同的語言,這就維繫彼此之間情感的繩索,不至於因為時間的迴異而所有所不同,也可稱之為傳統或是文化,從整個人類的行為科學來看,是具有很高的價值,也是感情延續的精髓所在。
如果我們想擁有不同年齡的好朋友,能夠有個共同的迴異與話題,應該是個很好的方法,因為,這是可以很快打破彼此之間隔閡的快速方式,而不會落入各說各話與各自具備自己價值觀的陷阱之中,願與大家分享之。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格局與氣度
一個人的格局與氣度會影響整個人生的佈局,以及對人與事情的見解,尤其是擔任主管職務的人,能否讓整個團隊成長與凝聚向心力,「格局」與「氣度」這兩兩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職場多年曾經有個有趣的經驗,有位高階主管某天氣呼呼的跑來跟我說,某部門的基層員工得罪了他,我好奇的問這位主管,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讓他這麼生氣,這位高階主管跟我說「幾天前,他寄信給所有主管時,偏偏遺漏了他」,我接著反問他說「那對方知道這件事情嗎?」,他回答我說「我罵了他,當然他知道了啊!」,後來我才知道,這位高階主管不只罵了這位基層員工,連帶的連這位員工之直屬主管與上一階的主管,都一起抓來罵了一頓,可是給我的感覺,好像這件事情在這位高階主管的心理頭,並還沒有結束,這位高階主管是組織出了名的「得理不饒人的」,只要任何事情一旦得罪他,就算天王老子出面,都沒有辦法讓他氣消。
很多人因為缺乏宏寬的格局與氣度,往往不能讓自己可以更廣泛的對待事情與待人,就如上面的這位主管,我認為他可以對這件事情要求嚴格與細心,但是,一旦對方已經認錯知道了,應該就要很快的調整自己的情緒,而並非就陷入一點的情緒之中,這位高階主管在後來整體的發展並沒有做的更大,我想這跟他自己的格局與氣度不夠大,應該有絕對的關係。
人家常說「心理的格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這也說明了一個人如果要成大事,除了能力之外,內心的格局與氣度,都必須要寬廣,明朝開國君王朱元璋在開國之初,是歷史上少見具有高大的格局與寬宏氣度的人,也因此身邊能容納很多的賢達能士,而且也可以聽進去別人對於他的建議,像是最有名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就是當時朱元璋所採納當時有位儒士「朱昇」對他的建議,想想如果不室朱元璋具備了高大的格局與寬宏氣度,怎麼可能容下這樣的建議,可是就因為這個成功的戰略,讓朱元璋後來可以奪得了天下。
這些年台灣整體經濟陷入了不景氣,者要是主其事的中央政府,欠缺了高大的格局與寬宏氣度,只侷限於小小台灣這個地方,當然無法帶領著大家邁步的向前,而在企業也是相同道理,如果組織的經營者與主管,缺乏格局與氣度,當然,對於整個組織的未來佈局,就會採取短線操作,而不在意企業長遠的發展,以及組織整體人力資源的提升與發展,最終,企業就不能夠長長久久的生存下去,這也跟很多學術界大師所提出來的理論、思維,其實是一致性的。
如果在職場上或自己的人生,凡事都是斤斤計較、看進不看遠,未來要能成就大事的可能性就很低,我想這也是可以,提供給時下一些急功好利、不願意長期投資的人,一些建議與分享,唯有讓自己具備了高大的格局與寬宏氣度,自己未來的世界才會更加的燦爛與明亮。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08 Tue 2008 10:05
  • 成長

成長
在職場工作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看著自己曾經帶過的人一路成長,從稚潤的思維到成熟的抉擇,也從螺絲釘轉變成為可以主持大局的領導者,我想這種收穫是彼實質的獲利還有意義的多,
昨天歡送我們e-HR Club的現任副會長到國外去遊學半年,席間大家除了替她的決定感到高興之外,也談到了這些年我們這位能力強且美麗大方的副會長,在這些年來對我們這個人資聯誼會的貢獻,突然大家話風一轉看著我問「peter,你是我們所有人中跟她認識最久了,可否談談當時的副會長?」,我笑了笑回答說「是啊!今年剛好認識她4年」,瞬間,有非常多的往事回憶湧現於我的腦海裡,而這些往事當然也都有很多的酸甜苦辣,只是,經過這些嚴謹的訓練與要求,最終醜小鴨終於變成了天鵝。
我自己曾在部落格提過,在我20年的主管經驗中,我練就了一套選人的工夫,而中間我最在意的就是學習態度,這位副會長當年就是我在之前公司服務,於任職訓練部門主管時,從一堆應徵者中選出來的,在我的第一印象中,她就跟一般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一樣,單純、稚潤,而且只是從技職體系畢業的學生,但是,卻充滿活力與有強烈學習的意願,,果不其然的在後面的幾個月時間,她的學習力與態度還有求知的精神,讓我由心底佩服,甚至曾經為了要把課程做好,她還犧牲了將近六週的週末、日與假期的時間,後來連很多企管顧問公司與各級主管對她的表現,都豎起大拇指表示了肯定,可是,這中間他可使經歷了好多次的責難與挫折。
當然,老天是絕對的公平,她這麼的努力,當然也得到很好的激勵與回饋,從研究所畢業的第二年她就開始帶人,且代理部門主管,然後也被派赴大陸協助規劃與講授很多課程,隔年就正式接了某集團訓練發展部門的基層主管,還不到30歲就已經有三年的管理經驗,以及多張講師證書,上課的經驗更擴及兩岸與很多的產業,更棒的是她也被推舉成為人資聯誼會的副會長,而且所帶的團隊成員,也都非常肯定她的領導。
在職場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看到自己帶的人,能夠出人頭地,不管是否曾是我的部屬或只是一起共事過,當然,這些人能夠成長,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們內心渴望成功的意願,在自己部落格裡,我分享過很多這些年,從初任主管時到現在,有很多表現很好部屬的故事,當我看到他們後來能夠擁有自己的一片天與舞台時,內心非常的欣慰與開心,這些千里馬終於可以自由的奔馳於原野,當然,要成為被伯樂欣賞的千里馬之前,自己還是要確定自己是可以成為千里馬的,畢竟,在眾多野馬中,能成為千里馬的還是只有少數,如果自己不能夠具備非常的積極態度,以及強烈的意願,伯樂是不會花時間培養你的,所以,就要像我的這位優秀的部屬,用行動來證明,自己是可以被栽培的,這樣相信就會有更多人會願意給你機會的。
相信當她依照個人職涯規畫,到國外去遊學返國之後,未來將會更燦爛與光明,我想她的故事,是可以來激勵更多時下的年輕朋友們,就算你的學歷亮麗,但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自己肯努力與投入,凡事沒有不可為的。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不一定都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以前在學生時代,老師常常跟我們說「失敗為成功之母」,只是,在現實的社會裡,不一定每次都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尤其失敗之後,如果自己不能快速學到教訓與成長,也許可能機會將永遠會跟自己道別。
有位朋友因為在某個領域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自己的個性與職能並不適合,所以想要轉職,這位朋友已經進入職場好幾年時間了,這時後要轉職對他而言是種挑戰也是壓力,畢竟跟同年齡的人而言,他已經浪費了一段不短的寶貴時間與青春,也接近了自己離職涯發展的第一個瓶頸30歲的階段,他在原來的領域做的還蠻順利的,只是,工作長久以來自己覺得這邊不是他想要的,我笑著問他「那你覺得自己在上個工作學到些什麼?而你從中累積了什麼可以作為下個工作的能量呢?」,他想了一下之後,搖搖頭回答說「這點我並沒有想過」,我用嚴肅的口吻告訴他說「如果你自己都沒從中學到什麼,你認為機會有可能再來一次嗎?」。
相信每個人也包含我,都會做錯事情,也當機會錯失時都會覺得很懊惱,只是,過去的就過去了,再怎麼的懊惱與難過,我想對事情也沒什麼助益,重點是如何讓自己快速學到教訓與成長,這樣才會有機會可以成功,因為,在現代講求快速的社會裡,機會已經不能跟以前一樣,會一直的出現,而人也不能老是藉由失敗來慢慢的學習與成長,如果其他人可以在一次失敗之後,就做好改變避免再次失敗,而自己卻只能從中做些小小的改變,相信之後機會到臨時,可能只會眷顧給做好改變的人,而改變少的人,可能就再也沒有任何機會了。
台灣現在講求高學歷社會,讓年輕人必須花更多時間在追求更高的學歷,但是,相對的也減少到社會歷練與嚐試的時間,在以前我們那個年代,讀到專科畢業之後,就到職場上來歷練,平均大約有8-10年時間去做歷練與嚐試,而且當年時代的速度是比較慢的,因此,職涯發展的第一個瓶頸平均是33歲左右,相較於現在足足晚了3年的時間,這與現今年輕人所面臨的環境背景都不盡相同,所以,現今的年輕人畢業出社會時間已經晚了3-4年,而職涯發展第一個瓶頸又早了3年時間,這種壓縮的力道,也常讓很多年輕人喘不過氣來。
以前我們常說「失敗為成功之母」,現在可能要修正為「失敗可以快速成長改變的,才為成功之母」,我非常認同失敗並不可恥,也不足為憾,重點在於失敗之後自己為下次的機會準備了些什麼?也做了些什麼?如果什麼都沒有,或者只是很少,我相信,未來老天爺,不一定會有再一次的機會給自己的,就算再給了機會,最後結果一樣還是會落失的,我想這是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與共同努力之處!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願意
這是很久以前的一句廣告詞,影片敘述著一位男生備好了戒指,跟自己心愛的女生求婚,驚喜的女生高興的說出了「我願意」,也代表從此兩人幸福美滿,而我們在職場中,有這麼一句話「不願做的最大,願意做的最辛苦」,慈濟的證嚴法師也曾說「甘願受,歡喜做」,只要心理願意了,在苦也值得。
有位多年好朋友以前是個很成功的商人,有一天他突然決定要棄商轉而從事保險,剛開始時我們週遭朋友都沒怎麼看好他,畢竟從老闆轉做保險是改變非常大的事情,幾年之後他跟我說,因為當年為了做生意,讓自己失去很多,當內心決定且願意轉變時,那股強而有力的力量,催使他向前的動機,就算在辛苦他也撐了過來,終於在短短幾年之後,他又成為在保險業的另位巨星。
「我願意」就是自己內心對自己的一句承諾,也可以算是對自己的一張契約,有很多在我們周遭的故事或案例,都敘述當人一旦下定了決心之後,不管環境有多艱苦,壓力有多大,時間有多長,都因為他內心那股很強烈的「意願」來支撐、熬過,可能別人與週遭朋友都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但是,他卻能夠做到,就像前幾個月有一則新聞報導,敘述台灣出現了幾位女蛙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要成為蛙人的辛苦,如果大家看過幾年前由美國巨星黛咪摩爾所主演的「魔鬼女大兵」就可以知道女性要成為一位特種部隊,所必須面臨的艱辛與挑戰,相信連很多孔武有力的大男生,都不一定可以熬過那十幾周的淘汰嚴格的磨鍊,況且原來是嬌滴滴的女生呢。
這些女生因為從軍之後,對於蛙人這個工作的崇拜與想往,因此,當她們內心激起了非常強而有力的「意願」,在內心用上萬次的聲音,大聲疾呼告訴自己「我願意」之後,終於產生了這股外人都不能了解與體會的力量,才能夠在這麼嚴格的淘汰訓練中,贏得最後榮譽,據說原來還有一位女蛙人是不會游泳的,而為了能夠成為一位蛙人,她不只學會了游泳,而且是能夠長泳的距離,也學會了深水的潛水,才報名參加遴選與訓練,這也說明了如果人對自己內心的欲望,已經到了非常高的「意願」,在難的挑戰與困難,他都能夠克服,反之,如果這股「意願」還沒有炙熱到足夠的能量,相信一切都將會「事與願違」。
我記得以前在日式企業服務,營業員當完成試用期要成為正式員工時,都要參加由總部辦的「過五關」的測驗,其中有一關是測考官,會要員工展現出他對於想通過「試用期」的意願,有些學員會衝去馬路上大聲的嚷嚷,展現自己內心的意願,也有人會激動到淚流滿面,然後測考官會觀察學員從內心激起的「意願」能否真正表達與展現到的行為,來決定這位學員是否可以過關,據說曾讓測考官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女生,她從總部的一樓開始逢人就握著別人的手,然後跟對方大聲說「相信我,我願意且一定成為一位優秀的營業員」,接著緊抱著對方,這位同仁聽說後來沒幾年,就成為營業部門的主管,因為,她真的將承諾轉化成為她的行動。
「你願意」嗎?也許下次當你自己設定目標時,可能要多去跟自己內心大聲疾呼幾千次,因為願意所以就要付出,因為願意所以就要犧牲,而這整個過程的犧牲與付出,自己內心就會如慈濟的證嚴法師所開釋的「甘願受,歡喜做」。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市的進步與競爭
這些年來往台灣、香港與大陸,看著這些城市之間整體成長的消長,其實內心頗有大的衝擊與感觸,這些城市之間的競爭,猶如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是一樣的,只要不進則退,逐漸會被在後追趕的城市給追了過去,消失在洪流之中。
記得10年前我初到香港、澳門、北京、上海、、深圳
廣州,當時這些城市,除了香港與澳門是個已開發城市,跟當時的台北市是一樣的繁榮之外,其餘的可以說幾乎是百廢待興,沒有一點現代化的感覺,但是,在後面10年,尤其是最近這5年,不管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甚至是香港、澳門,整體的變化與進步真的只能用脫胎換骨與突飛猛進來形容,反觀,回頭看看我們台灣,只能用「原地踏步」來形容。
前幾天,我上去看台灣網路新聞,提到台灣最大的出口港-「高雄港」,最快在今年會被踢出在10大港口之外,看了這個新聞之後,我內心的衝擊非常的大,因為,我跟很多來往兩岸的台灣人一樣,都是見證這個大轉變的目擊者,舉個例子來說,廣州的地鐵在短短不到幾年時間,就已經從原本的兩條路線擴增到四條路線很多地方只能說一夕數變,更不要提說像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而這幾次因為我從羅湖進入大陸,因此,也特地深入去觀察整個香港與深圳的轉變,我也驚訝的發現不論是香港與深圳這些年來的整體建設,不論在建設的速度與文化水準的提升,都令我為台灣感覺到憂心忡忡。
這兩年我在大陸收看很多電視劇,不管內容是文藝、戰爭、歷史的影集或是電影,整體內容的素質都已經超過台灣許多,不管從劇情的編寫,演員的演技,拍攝取景的講究,我都覺得不得不佩服人家真的全心在投入,在今年初大陸有一部電影叫做「集結號」,內容是講國共內戰時的故事,這部電影雖然是大陸官方的愛國電影,但是,影片攝技巧與手法,我覺得已經可以媲美兩年由韓國所拍攝的戰爭影片「太極旗」,除了投入大量人力之外,最主要的是借用了電腦科技的技巧,來增添觀眾在電影收看時對整個戰爭的臨場感,這是我幾乎很少在台灣類似電影看到過,有時候,我都會好奇的自問,到底台灣這幾年都把時間浪費到哪兒去了呢?也許除了政治之外,好像這些年台灣真的沒有什麼足以令台灣人可以拿出來炫耀之處。
城市之間的競爭,就有如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競爭是相同的,如果不進步則退,馬上就會被別的城市給迎頭趕上,排除於外的,看看我們的桃園機場,記得以前曾是亞洲最驕傲的機場,旅客進出也曾經破紀錄,但是,目前在亞洲的大城市裡,大概已經沒比桃園機場更不先進與人員進出熱絡的機場了,這之間桃園機場除了改了個名之外,應該也不曾風光過吧,相信只要到過曼谷的新機場或是上海浦東機場、廣州機場,甚至剛落成的北京機場,大概都會同意我的看法。
從這些道理中我也領悟出,如果要讓自己永保競爭力,就必須跟有競爭的城市一樣,不斷的去創造價值,以及可以讓人願意持續欣賞你與被運用之處,否則,很多後起之秀,將會隨時很快的就超越了自己,這時候要在從落後中去追趕,可能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希望能更大家一起共勉之。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經滄海難為水
當河水慢慢的流到了海之後,就不會局限於河流時的狹隘,而人隨著年齡的成長,也會從年輕到成熟,就不會再回歸於往日的稚嫩,這也說明了當人成長、改變,而且打開了視野、眼界以後,就不可能在屈就、回到原來的世界。
我在大陸有位朋友,以前剛認識他的時候,個性憨厚、單純,常常是他們同學們開玩笑的對象,很多事情他根本沒聽過也沒見過,所以,每次當他聽到別人說什麼時,都會睜著眼睛、張大嘴巴說「哇!真的啊!好厲害喲」,接著就會跟對方拍拍手,朋友們常常戲稱他是一個很好「乎攏的人」,因為他是個鄉下小孩,連火車都是來到公司之後,才有機會去搭乘,後來因為工作表現不錯,公司派他到世界各地去接受訓練,幾年後當我在碰到他的時候,幾乎已經認不出他來,不管談吐的內容、對事情的看法、穿著的品味,幾乎都變了一個人,現在的他常常搭飛機出國,可能跑過的國家都比我還多,前幾天我跟他一起吃飯時聊天時,談到過去時候的他,我好奇的問他「願意再回到以前那種單純、稚嫩的自己嗎?」,雖然,他笑著說很懷念那時候的自己,不過,最後他用很自信的眼神與言詞告訴我說「曾經滄海難為水」,說明了他心裡真正的想法。
這種感覺其實自己也深深的體會過,記得以前唸高中的時候,每個週末都只需要花10元就可以渡個快樂週末,當時心理就認為,10元就可以讓我的周末,過著非常幸福快樂,可是,等到我的經濟能力,可以用500元去渡過週末時,這時候對於過去的那段日子只會懷念,但是,卻不可能讓自己真的再回到往日的生活方式,這也說明了「懷念過去,不代表一個人願意回到過去」,尤其當人成長、改變,而且打開了視野、眼界以後,就不可能在屈就、回到原來的世界,這也是很多人願意理解,但是,不願意接受的事實。
「曾經滄海難為水」,這句諺語告訴我們,河水本來在狹隘的河床上流著,所以,所見所為都非常的狹隘,但是,當河水慢慢的流到了海之後,就不會局限於在河床時的狹隘,因為,這時候河水所流到之處,是一個海闊天空,而且也是一望無際的天涯與海角,這時候的河水根本已經忘卻了之前在狹隘河床的一切,所展現出來的是與海結合之後的浩浩的大海,人在經歷過許多事情,或是學習到以前所不曾有的能力,當自己的視野與想法都改變了以後,很多事情就變的不一樣了,這也可說當人成長之後,最大的不同之處吧!
有趣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週遭的人改變或成長,甚至當對方改變時,強烈的希望對方能夠再回到過去,那種自己熟悉、喜歡、懷念的樣子,只是當人都已經成長、改變了,就像河水已經流入了大海,如何讓他在回頭呢?除了跟著改變、接受,甚至一起成為大海之外,可能實在別無他法,畢竟猶如「曾經滄海難為水」的道理般,不可能把改變的再讓對方回歸於從前,這是事實,也是種必須認知的道理吧。
懷念過去,立足現在,放眼未來,應該是當人面對「曾經滄海難為水」時,最好的因應方式,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努力、加油囉!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力發展的辛勞
很多人很羨慕講師的生活,不過,如果連續講個7天、8天的課程,然後上完課之後還有開會,相信可能大家就會知道擔任講師是有多辛苦了。
從上週至今天如果加上明天,我整整上了8天的課程,而且中間還開了幾場的會議,包含未來兩天除了上課之外,也都有一些會議,這時候真覺得自己真像是鐵人一樣的厲害,不過,這也說明了在企業工作的辛苦與疲憊,尤其又兼顧內部講師工作的責任。
有人說教育訓練是百年工作,其實,身為內部講師與外部講師,對企業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外部講師只負責傳授知識與技能,而內部講師卻必須肩負對組織發展的重責大任,還有就是要指導與端正主管的行為,這不是外部講師所可以協助與幫忙建構的,因為,我們畢竟也是組織的主管,也是組織成員之一,這是我們的工作與職責。
路走累了,喘口氣,喝喝水,休息後,還得要繼續走,這也是做人力發展工作的辛勞與宿命,也是認知,「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樂在工作,活在當下。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什麼是自己要的?
有人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了一些可能不是自己所要的知識與能力,或者花了一段很長的冤枉路,到頭來才發覺,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不只浪費了時間,等再來過也整整比別人晚了一大段,因此,人要儘早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到底想要的什麼。
昨天早上在公司宿舍看到台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邀請了幾位「助理主持人」的來賓,到節目來談述這個職業的辛苦,整個過程中我非常欽佩與肯定他們的毅力與努力,只是,這幾位「助理主持人」中有人居然是在某些領域裡學有專長的,甚至薪資所得都不差,結果,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毅然的放棄原有專長投入到演藝圈裡,我想,如果這幾位才藝兼備的年輕人,要是能夠早點離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或是自己適合做什麼?也許,他們今天的演藝事業也許會比現在過的更棒。
從職能模型的冰山理論來看,人的能力概分成海平面上冰山(能力)與海平面下的冰山(能力),所謂的海平面上的能力指的就是外顯能力,也就是後天可以學習的知識,而海平面下的能力指的就是內隱能力,也就是天生的個性、特質,越往冰山深處的能力,就越跟人的天生有相關聯,而人真正想要或適合做什麼工作,主要就與海平面下的能力有絕對的關係,問題是,很多人花了很長時間去學習海平面上的能力,卻沒有花時間去思考或去測試自己,到底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結果可能學習了一些可能不是自己所要的知識與能力,或者花了一段很長的冤枉路,到頭來才發覺,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不只浪費了時間,等再來過也整整比別人慢了很長的距離。
其實,人要了解內心真正的自己是很重要的,網路上常常會有人無助般的到處諮詢別人自己適合做什麼,這是很危險的,畢竟除非這個人對你瞭解很深,就算受過職涯發展諮詢的訓練的人,也要花一段時間去做深入觀察,不然,我相信別人隨意只針對你key in幾個字,就跟你做出的建議,風險性是很高的而可行性是相對很低的。
那如何去了解自己適合做什麼呢?我想除了自己觀察自己的特長之外,可以藉由職能測試或者利用學生時代,可以去打工或參加社團活動,來發覺自己的潛力,我常喜歡舉人資工作的例子,很多人都說自己覺得適合做HR,是因為自己喜歡人,可是,HR的工作不只要喜歡人,而且要去處理人的事情,如果在學生時代參加的社團都很討厭處理人的事情,或是打工時當面對討厭的人時,所採取的不是運用「溝通」來解決,這就說明了自己其實不是喜歡處理人的問題,那如果真的這樣,要是真的做了HR,可能就很辛苦了。
所以,要怎麼去找出自己內心的潛在能力,以及從這些潛在的能力,而越早發覺出自己想要的,就成為自己在職涯中可以成功的關鍵要素,因為在同個年紀裡,有人早已經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花了好幾年時間在向前行,如果,比別人晚了這幾年,可能就得花數十倍的精力來追趕,這也是我常說的,別人提早花時間去卡位,當然晚點來的就得更努力了,這也是職場的真實與殘酷的理論。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見解
事情沒有對不對,端看每個人從哪種角度來看事情,同樣的一件事情,可能有人覺得很對,可是就有人覺得不對,如果每個人堅持只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事情、來與他人溝通,相信很難得到共同的交集。
每次來大陸幫公司同仁上課,最令我感到壓力的是「舉例說明」,因為,很多在台灣同仁覺得有趣的例子,可能對這邊的同仁來說,不只無趣,反而是很傷人的事情,有時候甚至連大陸南方與北方對同樣事情,卻有天南地北差異的見解,這時候如果,我不跳脫出來原來既有看事情角度,相信我負責的課程應該不能順利的完成。
這兩天有位主管,跟我聊到自己想改變部門同事的觀念,他認為他自己不斷的成長,可是,部門同事卻都停滯不前,我好奇的問他計畫怎麼做?這位主管告我說「我每天把一些好的文章跟資訊都分享給部門所有同仁」,聽完之後我笑笑的跟他說「這樣的效果應該不大吧」,他回答我說「是啊!你怎麼知道呢」,我接著提醒了他「可能不只效果不大,也許會產生負面的結果」,望著他納悶的眼神,我接著跟他說「你只從你的角度來看對方,以為這樣的分享,會激起對方的學習意願,可是,那些又不是他們所需求的啊」。
記得以前我讀過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有個喜歡到處旅遊的人,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把他旅遊到當地的感覺寫在明信片上,然後一起寄給他的愛人,可是,他的愛人每天卻是從沒機會出國,過著很單純生活的人,有一天,這位旅者收到愛人的信,信上寫著「謝謝你一直分享你到世界各地的感受,但是,對我而言,根本無法體會你所寫的美麗情景,我最在意的是能在我了解的情境下,有一致的想法,去看待每件事情,因此,我選擇了在我身旁,而且跟我一樣從未出國的人」,這個故事就說明了,當人看待事情的角度如果不一樣,其實很難會有產生共鳴,也就不會有共識。
以最近台灣未來的第一夫人周美青女士而言,有人會認為第一夫人應該跟傳統第一夫人,類似宋美齡女士一樣,專職第一夫人這份工作,但是,卻有人不這麼的認為,因為角度不同,看法就不同,而馬英九先生可以接受自己的老婆,最後不管是專職或是選擇繼續工作,畢竟他願意接受自己的老婆在某個領域是優於自己,所以,從這角度來看,第一夫人不管是專職或兼職,當然,他就不在乎了,這也說明了,人在看待一件事情的角度,往往與自己內心的價值觀有絕對的關連性,如果,馬英九先生從年輕時,就堅持自己老婆不能出去工作,只能在家當個周太太,可能最後會產生兩種結果,第一就是周美青就選擇不跟他在一起了,不然,就是周美青屈服了,世上卻少了個周處長,不過,我覺得第一個的可能性應該會高於第二個的假設。
人家常說角度不同,見解就會不同,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人,也許不一定要去認同別人的見解,但是,卻要學習去從他人的角度去看事情,畢竟作好跟其他人之間的溝通是我們的重要工作,當了解別人為何對事情的執著與認知差異之後,事情的解決才會正確,這樣至少會降低衝突與傷害,當然也可以預期與判斷事情的發展性。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辛苦你還得到什麼?
職場有這麼一句有趣的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辛勞,沒有辛勞,也有疲勞」,如果人在工作上庸庸碌碌的結果,只得到一身的疲勞之外,其他的均無所獲,那也真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只是這也是大部分人的無奈。
昨天跟某位同事聊天,談到了對於工作的未來與抱負,同事開玩笑的跟我說,這些年他在工作上得到了疲勞可能比其他的還多,好奇的問他為何這樣說,他笑笑的告訴我「身體是一天比一天差,可是工作壓力卻越來越重,更慘的是後面的年輕人,能力越來卻越好」,讓他身心俱疲,非常的勞累。
說真的,人在年輕時,很難體會到到中年之後工作壓力的恐怖,曾經有個好朋友跟我說「年輕時,什麼都不害怕,等到了中年之後,卻是什麼都害怕」,因為,人在某個年紀之後,成了家庭最重要經濟唯一的棟樑,「上面老的老,下面小的小」,連想都不敢想,只能不斷的工作與賺錢,有時候夜深人靜時,連我自己也都會捫心自問,工作除了辛苦之外,到底我還剩下什麼呢,還好的是,我可能比別人更加幸運的是,我看到與學到的東西比別人多了一些。
這些的工作在兩岸之間來往,著實讓自己的想法產生不同於以往的思維,也增加很多以前從沒有的經驗,從早年我只幫台灣人上課,到現在可以深入到大陸幾個區域去授課,可以依照不同的水平與區域,舉出不同的案例與故事,我覺得這真的是一種成長,我常覺得我們父執輩的那一代,跟我們這世代的人相較,他們的壓力真的小很多,只要在某塊領域站穩住腳,就可以不愁吃穿,現代的人競爭之強烈,除了更加辛苦之外,從每人可以給你保證你今天知道的東西,可以維持多久的競爭優勢,尤其年輕人輩出的世代,被替代的壓力真令人害怕。
有一次我跟一位7年級初的年輕朋友聊天,我跟他說「雖然你很年輕,可是你知道比你更年輕的人,而且經驗不比你少的人,都已經在後面追趕著你了」,是啊,我在大陸的團隊有不少7年3班、7年4班的,都已經有好幾年的工作經驗,我們公司在台灣都有7年6班的員工,聽了這樣的敘述,我有跟我說,他嚇了好幾天都睡不著,工作的時候只能更加拼命。
如果人最後只憑辛勤努力來換取工作,卻沒有實質的進步,相信除了換得疲勞之外,可能被替換的機會卻不會因此而被降低,世代永遠是年輕人的舞台,正所長江浪推前浪,我們不能只依賴這樣小小的貢獻,而想長期霸占著職場的舞台,只能不斷要求自己,除了疲勞之外,我們還能為組織貢獻些什麼,這才是自己能成為長青樹的要訣吧!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目標
在目標管理,我們將人的目標分成「短程目摽」、「中程目標」與「遠程目標」,這也說明了,隨著時機的變化,人也必須有不同的目標要去完成,尤其當人隨著年齡成長,目標也會隨之而改變。
這幾天有個同事開心的告訴我說,他從大學畢業的夢想,就是想買部部車子,終於在最近他如願以償,完成了這個目標,我了替他開心之外,也問了他下階段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時,他用很有自信的口吻告訴我「我給自己下個目標,就是在5年內要再小區(社區)買房(購屋)」,這位同事在這些年的表現非常積極,是我們在大陸廠區績效表現非常好的員工之一,他做事情之所以能夠這麼積極,除了本性之外,重要的是他會不斷的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而設定不同挑戰的目標。
無獨有偶的,最近也有位好朋友,跟我分享他從學生時代到目前的改變,在他大學時認為只要有部腳踏車可以騎,就會覺得人生很幸福,所以,拼命打工賺錢買部腳踏車,剛畢業工作時,因為必須要常常去各地拜訪客戶,因此,買摩托車來做為代步工具,是他努力賺錢的動機,後來,年紀漸長,在組織的位階也越高時,買車就成為他拼命工作的希望,等到結婚之後,購買房屋就是他人生的重要目的,這幾年他的目標每年帶家人出國旅遊至少一次。
不管是我的同事或是我的朋友,都是屬於能夠隨著自己年齡成長而去設定不同目標的人,這除了代表成長之外,同時也等於不斷給自己更高、更挑戰的目標,同時也等於激勵自己,不斷的向前行,本來,人隨著年齡的成長,就會產生不同的想法與欲望,譬如說,當我還在唸書時,我可以花8-10小時去搭價錢便宜的普通車或長途客運車往返台北高雄,以時間換取金錢,但是,隨著年紀漸長,我就會願意多花些錢,可能搭莒光號或自強號來往返北高,等再過幾年就會用金錢換取時間,搭飛機或高鐵來往返北高,這就是因為年齡不同,對事情的看法與想法也都不一樣,當然,目標也就會隨之改變。
當然,目標因為隨之改變,增加了困難度與挑戰性,也就會不斷激發起自己努力向前的動力,當完成一項挑戰的目標之後,自己也得到了報償與激勵,然後就隨著下階段人生或職涯的需要,再去設定下個挑戰的目標,這樣的週而復始之後,人就會不斷成長。
你現在的目標,是不是有隨著年齡成長而有所改變呢?你的目標是否也不斷隨之而越加有挑戰性與困難度呢?相信人生唯有不斷挑戰的目標,才會有更強而有力的動機,唯有藉此才能讓個人再創顛峰。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準備好了
當機會到來時,有人選擇好好把握,有人卻會漏失,也有人選擇放棄,為何有如此的差異性與結果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有沒有準備好」,古人常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往往長期的努力準備就只是為了未來的奮力一搏。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在選前的一部競選廣告「我準備好了」,藉由畫面與音效,訴說國民黨已經準備好的氣勢,吸引了很多人內心的感動,當然也助長了最後馬英九高票勝選的結果!如果,每個人當機會到來時,也都可以像這樣大聲的跟機會說「我準備好了!」,那麼一定可以讓自己贏得成功的契機。
最近有位朋友在年後換工作,而且換到的是一間很不錯的公司,帶他的老闆也很棒,他開心的寫信給幾位幫助他的人資朋友道謝,其實,這位朋友是經過一段很辛苦的歷程才轉到HR的工作,因為他跟我都是人資聯誼會的義工,所以,我們的感情很好,記得有一次在聚會時,他跟我談到他自己的未來時,很清楚自己想做人資的工作,因為他當時還不是真正作人資的工作,所以,必須有很多要加強的事項,後來在我跟幾位朋友的建議下,他去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當然,在這次機會來臨時,他用充滿自信的口吻跟每個人說「我準備好了」,終於也得到對方的認同,而獲得寶貴的機會。
這些年來我接觸也帶過很多優秀的年輕人,而讓我最樂意去幫助他們的動力,就是來自於在整個準備過程中,他們那種願意付出與學習的態度,有次去參加一個人資會議,有位目前在人資界已有一片天,而很早以前他曾經是我的部屬,他開心的跟她朋友介紹我說「peter是我進入人資的第一位主管,我有今天都因為當年他願意給我機會」,我很高興他現在的表現,不過,我也跟他的朋友們說「他之所以能有今天,不是因為我,而是因為當機會到臨時,他已經準備好了」,在當年整個團隊的成員,他對自己的要求與學習是最努力的,尤其他本身是當年整個團隊中學歷最低的,但是,他從不因此而氣餒,反而表現的讓我歎為觀止,在離開我的團隊之後,沒多久就被其他公司挖去當主管,其實,他有今天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機會來臨時「他準備好了」。
如果我們把機會視成為海浪一樣,來之無影、去之無蹤,那就代表當機會來時只是一瞬間,而如何讓自己在這短時間內,抓住機會可以好好的一顯身手,就在於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了」,不要當別人給你機會了,結果卻因為自己沒有準備好,而頓失自己可以表現的機會,而後悔不已,失去了這次機會,都不知道下次機會何時會再來。
古人常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往往長期的努力準備就只是為了未來的奮力一搏,我們要常常捫心自問「我準備好了嗎?」,來鞭策自己不斷的努力學習,這樣等到機會到臨時,你就可以大聲的說跟機會說「我準備好了!」,那麼一定可以讓自己贏得成功的契機。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50定律」
「人脈等於錢脈」,是一句非常棒的至理名言,尤其印證在職場上更是非常的貼切,尤其人在社會歷練了一段時間到了某個年紀之後,人脈將會成為是否可以讓自己像上一層樓發展的重要關鍵力量,而到底人脈的力量有多麼驚人,我們可以運用「250定律」來予以解釋。
所謂的「250定律」是運用數學邏輯概念來,說明從每個人為起點開始計算其背後影響的人脈有多少,這個定律最早發源於美國著名的銷售業務員吉拉德,他以個人多年在商戰銷售的經驗,總結出了「250定律」,也就是說他認為每一位顧客的背後,大約有250位親朋好友,如果你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位顧客;我們也可以將之衍生為,在職場上要是能夠累積了一些人脈,這些人脈會自動、不斷的像樹根一下,擴大、倍增,最後會形成、展現出一個很大的人脈網絡。
昨天去參加e-HR Club本月份的聚會,席間來了很多剛加入的新朋友,讓我們今年的成員很快的在年初就達到歷史的新高,絕大的部份的新成員,都是經由其他會員的推薦與介紹,這也說明了經過這些年在很多義工的辛苦經營下,開始展現了很甜美的果實,相較於多年之前的成果,簡直是猶如天壤之別,而這之間能產生如大的變化,也就是義工幹部成員盡心盡力的課程安排與規劃,均能符合每位e-HR Club成員們的需要,也做出了口碑,所以,都很願意主動幫我們跟周遭的朋友們來分享,這也就是所謂的「250定律」所產生的效應與成果,當然,要能有這樣的產出,絕對不是一朝一日就達到的,是必須平日就用心經營與付出心力,且得到大家的肯定與支持。
在人力資源領域工作的人,也很重視個人平日工作的品質與績效,因為,畢竟HR的圈仔是很小的,依照「250定律」的邏輯,自己作的好與壞其實都會傳遍整個人資領域的,這也是為何許多人資朋友在找自己部門的HR時候,都會要求熟識的朋友來介紹,因為,願意推薦對方的人,已經成為保證人,被推薦者除非以後真的不想繼續在職場上混下去,否則,絕對不會讓推薦他的人丟臉,而相對的,這也說明了要找份好工作,人脈與人際關係是非常的重要,當然,我們要留給別人的是表現好的名聲,而非惡名昭彰的名聲。
相信「250定律」對於負責業務行銷工作的人在熟悉不夠,我想除了把他視成為對待顧客的不二條例之外,如何藉由這樣觀念來運用到我們平日人脈的經營管理,也是很好的概念,切記,要盡量將自己的人脈圈向外圈、向上層去擴散,這樣才會讓自己的職涯生涯發展更亮麗。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對主管比選對公司還重要
好的主管可以讓自己一輩子受益,而不好的主管也會讓自己影響很大,這就像練功的人去學師拜藝一樣,如果能找到好師傅來教導,未來的武功在江湖上一定也是出類拔萃的,所以,找工時寧願多花時間去找個好主管,尤其是剛進入社會工作的年輕人。
時下很多年輕人在找尋工作時,都會在意與考量公司的規模、名聲,甚至是否有賺錢,卻很少將主管列入找工作的條件,我有一位朋友他從學校畢業後,選擇進入的都是大企業,剛開始時,他也真的很風光,只試過了幾年之後,他除了待過這些公司的名稱可以放到工作履歷之外,其他都繳了白卷,相對的他的另位同學,在畢業後跟到了一位願意栽培與提供舞台讓他發揮,結果,沒幾年這位同學已經成了可以獨當一面的主管。
我曾經應徵過一位年輕人,我問他「為什麼想到我們公司?」,他回答說「因為貴公司是大公司,制度好、福利佳」,我好奇的問他「那你覺得剛才跟你面談的主管怎樣?」,他回答說「主管不是很重要,公司才是最重要的」,我笑笑告訴他「公司固然重要,但是主管卻是更重要」,其實,這個職位已經換了很多人,原因都是這位主管的管理風格很特異,底下的人幾乎待了一陣子,就會覺得學不到東西而選擇離去。
我自己在職涯過程裡,碰過非常多的主管,其中一位影響我最深的主管,是要求我非常嚴格的老闆,我曾經在部落格寫過很多文章提到過他,當然,他也是影響我很深的人,舉凡從穿著、思考、對問題的觀察、見解與回答問題,他都非常的嚴謹,只要是我帶過的部屬,尤其是早期跟過我的,一定都聽過他的故事,也知道我對部屬的要求,很多都是源自於他的方式,也許是嚴師出高徒,所以,我被他這樣子操練出來之後,也用同樣的方式,操練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尤其在人力資源界裡,那些熬過我這樣磨練的人,都會很感激我之前老闆教會我這一套訓練部屬的方式。
很多年輕人剛畢業時之所以想找個大公司,主要原因就是認為在大組織可以獲得與學習到更多,可是,他們沒想過,資淺的人對組織來說,只是一列火車上的小小螺絲釘,是很難被人重視與重用的,這時候能否讓自己可以成為一支「有用」的螺絲釘,甚至轉變成組織關鍵與重要的人物,答案就是自己的「主管」。
有的主管很願意且樂於教導部屬,給部屬很多機會,不只在工作、專業上會毫不保留的傳授武功祕笈,也會行為、態度上甚至穿著、打扮也都會諄諄教誨,尤其在後者,很多主管都會認為,部屬都已經成年了,難道他的行為、態度上甚至穿著、打扮都要去管嗎?答案是肯定的,這些支微末節的東西,往往當人養成習慣之後,都會成為部屬最後在職場上成功與否的很重要關鍵,因為很多年輕人真的連什麼場合穿衣服、怎麼打扮、如何應對的禮節是不懂得,如果主管不願意適時教導,難道還有人會願意告知他嗎?
可能大家會問,那要如何去尋找好的主管呢?我想除了運氣之外,也要去了解業界那些主管是會培養部屬,願意教導後進的年輕人,當然,要讓伯樂欣賞前,自己要如何成為值得伯樂欣賞千里馬,更是非常的重要,因此,積極的行為與態度,努力的經營人脈讓別人對你印象深刻,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畢竟好主管不是對每個人都會願意給機會的,如果,你自己不能證明是可以栽培的,別人為什麼必須要花時間與精力去栽培你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只要跟對了好老闆,人生就會變成彩色,反之根錯了老闆,人生就會變黑白,企業不能永保永遠可以賺錢獲利,可是如果自己能從好老闆身上學到一招半式,可能一輩子可以不愁吃穿,尤其在待人處世方面,兒怎麼讓好老闆願意帶你,就得靠自己的努力了。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沒近憂必有遠慮」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孫子兵法上也曾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說明了,如果當人沒有了安全屏障,就會激發出內心最高的潛能與力量,所以,太過舒適的環境反而會阻礙了一個人向前的力量。
最近跟一位朋友在談他個人的職涯發展,他是非常的聰明也很有學習力,對事情的看法也很有見解,可是,常常卻很猶豫不前自己的決定,也浪費了自己好幾年的時間,當我好奇的問他「難道你不擔心自己未來的前途?」,他回答說「當然會當心啊!」,我接著問他「那你沒有想過,如果這樣下去你不擔心將來沒辦法養家嗎?」他潤潤喉嚨跟我說「還好啦!因為我爸媽不需要我養家,家裡也幫我買好房子了!」,聽完之後,我點頭的告訴他「我知道你的問題在哪裡呢?」,他驚訝的看著我,我接著說「問題就在於你沒有後顧之憂,讓你失去了向前努力的鬥志」。
在職場上我自己有一套的用人哲學,那就是只要是需要養家的年輕人,通常這種人會比較容易被培養起來,因為,他知道「退此一步,既無死所」,所以,會展現出來的能量與動機也會最強,曾經有個同事跟我分享,他自己帶過一位部屬,大學還沒畢業家裡就欠了一堆債務,因此,他從大一開始就在半工半讀,當他來應徵時,家裡所欠的債務還有大半未還,這位部屬每天拼命的態度是別人的好幾十倍,沒幾年他就成為一位小主管,在大學畢業5年內他真的把家中所有的債務全部還清之外,而且他還買了一棟房子給家人居住,也買了一台汽車作為自己上班的工具,驕傲的是當初他是所有同時到公司報到中,不管是學歷或是外表,都是最平凡的小女生。
很多學生常常問我「要怎麼讓自己可以像這些成功的人,這麼拼命」,其實答案很簡單,只要當你跟他們一樣,沒有後顧之憂,如果自己不努力明天就會餓死的境界,相信人內心最深處的潛能就會被激發到極致,那種力量是沒有辦法學習的,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孫子兵法上也曾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就說明如果人一直生活再過於安逸與被保護的環境下,只會失去自己的競爭力,我也常跟自己認識的年輕朋友們說「要讓自己不斷保持競爭力,就是要勇氣走出,接受挑戰」,就像這些年大陸人力資源的整體進步,如果,只把自己侷限於台灣這個小島,而不願意去面對與接受競爭,而只想永遠躲在台灣自己熟悉的安逸、舒適的環境,相信,最終失去的不只是競爭力而已,可能,中年與老年失業的困境,才是真正的恐怖。
人與其老是躲在舒適環境,而不願意走出來面對,到不如趁年輕、趁早,想辦法放棄、捨棄掉一切足以令你無後顧之憂的環境與條件,我常說「會害怕,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人沒近憂,必有遠慮」。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