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侷限的重要
人都會有一些限制,有些來自於自己的個性、特質,是很難能去做改變的,而這些也可以算是天生的限制,另外有些則是在於內心給自己的侷限,有時候也許大膽放手一搏,也許自己才會發現原來心裡覺得很難的事情,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這麼的困難。
昨天在我生日過後的第一天,我決定給自己來個挑戰,因為我每週選擇去游泳的泳池,都是一米五(1.5公尺)左右的泳池,可以說從學校畢業後我就從來沒到過深水的游泳池去游泳,因此決定要來去我們家附近的比賽標準專用的游泳池,希望以行動來突破自己的心中侷限,其實我會怕深水,是因為當年在學校唸書時,我們是被教官硬給丟到三公尺深的游泳池,去練習游泳技術,雖然因此被迫學會了游泳,但是內心對深水游泳池的陰影卻一直都存在,而這次我挑戰的不只是要去游泳而已,時且是要在深水游泳池做1000公尺長距離的游泳。
當我換好泳褲走到游泳池時,看著池內的水顯現出因為水深而反射的「深藍」,心裡其實還有點七上八下,還有點想打退堂鼓,想說只是來運動幹麼拿自己的安全來開玩笑,後來我告訴自己,如果我今天不用行動,來打破自己心中的對深水的恐懼與魔咒,這會是我個人在學習游泳過程中的侷限,當我給自己「勇氣」以後我就問了旁邊的救生員,「請問這個游泳池的水有多深啊?」,救生員瞄了我一眼問我「你會游泳嗎?可以游多遠?」,我小心的回答「我會游泳,大概可以游1500公尺吧!」,救生員聽完之後點頭的回答我「那就好,這座泳池長50公尺寬25公尺,深2公尺,不過你只能向前游,也就是一下水之後就得向前游50公尺」,我聽完之後跟他點頭致謝,心理想著我的天啊,比我預期的水深還多了20公分,此時我也發現偌大的游泳池才小貓幾隻,跟室內泳池與其他泳池的人數相比,真的差異很大,看來有敢到這座泳池挑戰的人還真是需要泳技與勇氣。
做好熱身運動之後我決定下水試水溫,沒想到當我一下水之後,才發覺腳根本踩不到底,原來泳池從頭到尾都是兩公尺深,而靠近游泳池邊的樓梯旁,還有幾位仁兄,死命抓著池邊,不斷的在深呼吸,也許是跟我一樣初次來這裡挑戰吧,還有人則是游了出去之後,馬上就游了回來,這時候我慢慢的漂浮走到離池邊的一個水道,我決定先來個潛水試試到底這水有多深,於是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之後,就給它潛了下去,這才發覺因為池水還蠻深的,所以我根本潛不下去,以自己的經驗概估大概水深超過2公尺以上,這時侯我看著遠處50公尺外的游泳池的另一端,然後想著「我真的要這樣來回給它游10圈啊?我真的可以做的到嗎?」,這時候對我而言是最關鑑的時刻,要嘛就掉頭上來回較淺的游池去游,要嘛就用力給它一踢向前游去,看著旁邊幾位也在猶豫的泳友們,我當下決定放開雙手開始向前游去,說真的,剛開始從我的蛙鏡看著水底下的世界,還真有點覺得恐怖,因為可以感覺它的深度,這是侯我忽然想起了,今年過年時我到關島旅遊時去參加深海潛水的經驗與記憶,慢慢用欣賞海底的角度來觀看水裡的一切事物,就這樣一圈又一圈的來回著游泳,終於我克服了自己內心的侷限,做到了我內心一直很恐懼,而且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當我游完了10趟回來之後,那些還靠在岸邊的泳友們,對我投以佩服的眼光。
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侷限,有些來自於自己的個性、特質,是很難能去做改變的,而這些也可以算是天生的限制,另外有些則是在於內心給自己的侷限,有時候也許大膽放手一搏,也許自己才會發現原來心裡覺得很難的事情,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這麼的困難,如果人可以不斷去挑戰自己的侷限,也許慢慢的可以讓自己內心的侷限將會愈來越少,尤其可以突破原來自己自認為的限制,我相信當自己突破了些瓶頸了以後,張口雙手歡迎自己的將是很棒又很美的甜果,如果人一直不願意去面對或是努力去克服「侷限」在自己內心的「瓶頸」,永遠那些侷限在自自己週遭的藩籬,將會像是城牆一樣,把自己緊緊的給束縛住,動也動不得,永遠在怎樣就只能到此為止。
我也相信人有很多的侷限,是可以靠自己的決心與毅力來克服與突破,當然這得全靠自己對這件事情要有所突破的決心,就像之前我在自己部落格的文章,曾經說過「人只有要不要,沒有能不能的」,如果自己給自己要突破的壓力已經很大,那我相信這件事被突破與改變的機會將會很大,反之,要是自己內心不認為這件事情被突破是很重要的,那我想這件情可能永遠也不會有結果的,只是如果人越不能去突破自己內在的侷限,那未來的職涯發展也就越來越被限制了。
- Jul 14 Mon 2008 14:13
突破侷限的重要
- Jul 12 Sat 2008 13:17
巨蟹座的我生日感言
巨蟹座的我生日感言
今天是我一年一度的生日,這幾天才知道原來有很多的「名人」與「好友」也是巨蟹座,不過,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很不像巨蟹座,但是,從昨天到今天看到好多好同事跟好朋友紛紛跟我祝賀生日,心情還蠻開心的。
我記得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常常很埋怨自己生錯日子,因為學校每月都會幫壽星的同學來慶生,只是每次輪到我生日的時候,卻因為學校放暑假就給省略了,所以後來也慢慢習慣不過生日了,沒想到這幾年可能因為年齡漸增,認識的好朋友與帶領的同事越來越多,大家都很熱誠的幫我慶生與祝賀生日,讓我內心非常的感動,也彌補了求學時期沒有過生日的遺憾,尤其e-HR club的好朋友們還特地秘密的送了蛋糕到公司給我,真的讓我又驚又喜。
常常跟人朋友說,當人過了30歲生日之後,就會很害怕過生日,因為每過一次生日就代表自己又老了一歲,因此,從30歲之後只要有人問我今年貴庚啊?我一定會回答「25歲,其他歲數的都存到銀行去了」,雖然只是笑話,但是也會讓自己驚覺歲月真的不饒人,也更能體會古人所說「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真諦,如果人不能把握現在,好好的利用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時光飛逝之後再也無法去彌補這些遺憾,上帝對人最公平的就是給人一樣的時間,不管你出身如何,每個人一年一樣是365天,每天24小時,每小時60分鐘,每分鐘60秒,誰也不會比別人多或是少,而如何去運用這些時間,就端視每個人的想法與作為了,因此,每個人的今天的一切表現,都是過去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結果,一點都怨不得別人。
昨天在新聞看到原來我們馬總統也是這兩天生日,當然也跟我一樣都是巨蟹座,還有幾位我在HR的好友也都在7月過生日,其實我記得以前自己都很懷疑是不是我父母幫我報錯出身日期了,因為我的冒險個性與很強的事業心,都跟巨蟹座一點都不像,後來慢慢的也了解到,其實巨蟹座的人也是有很多種,像是我們馬總統不也是事業心很強的人,不然他也不會想去選總統了,所以,應該說星座只是一個人天生的特質,但是,父母親的遺傳與家庭教育,還有後天的環境與朋友對人的影響會是更多的,這在這些年的職場工作經驗,讓我更深深的體會出人真正還是要靠自己後天努力的態度。
在今天生日不免其俗的總要來個「許願」吧,我想除了祝福我的家人與好朋友們,身體健康,事業順利之外,也期許自己能夠在未來一年能夠更能融合的面對事業上的挑戰與壓力!在此也給所有在這幾天生日的巨蟹座朋友們說聲「生日快樂」!
- Jul 11 Fri 2008 14:15
HR就是組織的管理顧問
HR就是組織的管理顧問
有些企業都把人力資源單位視成為傳統的人事單位,工作項目除了人事行政作業之外,頂多就是加上訓練與考勤作業,只是有時候組織會輕忽HR除了經營者的心態之外,可能人資單位也要思考,到底自己可以為組織帶來多大的價值?
最近碰到某位人資的朋友跟我抱怨公司並不重視HR部門,我笑笑的反問他「那你們HR可以位公司做些什麼呢?你們的HR又可以為公司提供什麼對組織發與管理有關的諮詢與建議呢?」,朋友聽完之後想了想之後跟我說「說真的我也不知道我們HR到底可以為組織提供什麼更高的價值」,我回答他我自己的看法「人力資源單位可以提供的價值就是管理」。
大部分的HR都是從學校畢業後就直接從事人資工作,鮮少親自有到現場或值線單位歷練與參與實戰經驗,就算管理的幅度與人數也跟直線主管也沒得比,有一次有位主管很直接挑戰我說「你們HR憑什麼來跟我講管理,我底下所轄的主管人數可能都你們管理的Staff還多好幾倍」,這是很多HR人員常常被人挑戰的地方,或許因為自己以前也曾經有帶過很多人的經驗,所以可以跟學員分享自己20年的管理經驗,可是很多HR的朋友可能從畢業進入職場開始,不僅都只在人資單位待著,可能連現場都不曾去過,就算是升任到人資部門主管,可能管理的人只有2-3位,管轄的區域更可能僅侷限於台灣總部。
人資人員是不是一定要到別的領域工作,或是要先到直線去歷練,我想這部份在我的部落格文章,都曾經有討論過,在這邊我要談的是對於人資人員而言,如何證明自己可以提供給組織的價值,是不同於以往的人事管理,雖然我們常說人力資源也成為「策略夥伴」,只不過HR要達到這麼高的境界前,可能先要思考自己到底能不能說服別人,自己可以幫助別人的是有意義且有價值的呢?
我看到很多在國內外大學、研究所,攻讀人力資源管理,或者企業管理畢業的高材生,在進入到職場工作之後,把教科書上所教的「HRM或 HRD」,一塵不變的想導入企業,或者是畢業後就一直待在外商公司,或者是大企業的HR,轉職到其他公司任職或擔任小主管,也是想直接導入原服務公司的整套HR模式,不過,很可惜的是大部分這樣做的結果都是以失敗收場,畢竟「人力資源管理」除了在字面上統一被稱做人力資源之外,「管理」其實必須因應企業的文化,區域性的需求甚至不同的BU都有其不同的「管理」風格,如果人資單位不能夠深入了解來提供、建議、規劃與協助,各個單位主管的所產生不同管理問題,這就很難讓組織的主管相信,原來HR是真的與傳統人事部門有如此大的差異之處。
什麼叫做管理顧問,我想最簡單的說,就是因應組織與主管需求,來提供及規劃合宜的人員選、訓、用、留的系統,而且能夠從旁來引導與幫助主管們,可以善用這些管理工具,以及依循著這些管理系統,試想如果HR自己只有「管理知識」而欠缺管理能力與經驗,或是對組織不夠深入了解,無法依照組織文化與習性來做調整,怎麼能扮演好組織內部的管理顧問呢?
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待組織對於HR是否重視,可以從「因果」的角度來思考,也許經營者本身的態度是很大的影響,只是我們可能也要先回頭來想想,如果真的組織想要提升對HR的價值與依賴,自己是否就可以站在主管旁邊,成為他們的「管理顧問」嗎?如果無法提供這樣的價值,怎能去說服別人要對HR「另眼相看」呢?當然別人也就把HR視成為傳統的人事部門,因此,如何讓自己提升到「管理顧問」,也就是自己可以從「人事管理」晉升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時機點了!
- Jul 10 Thu 2008 11:42
eHR Club 7月份課程通知
eHR Club 7月份課程通知
課程主題:組織瘦身
課程大綱:
1.從策略觀點看組織瘦身!
2.如何建立公平合理的人力精簡對象選定標準。
3.人力精簡相關法律規範分析及注意事項。
4.人資單位處理人力精簡時應有的態度!
5.人力精簡作業發生勞資爭議,企業如何妥善處理?
6.企業不當人力精簡會面臨哪些法律風險?
講師介紹:
簡文成老師
經歷:
勞資雙贏企管公司總經理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理事
課程時間: 2008. 7.23 (三) 19:00 ~21:00
課程地點: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 390號 11樓(財團法人職業訓練研究發展中心,近捷運木柵線大安站)
報名方式:請註明您的姓名∕公司∕職稱∕聯絡方式,以mail的方式寄到 ehr.club@gmail.com 報名即可
課程費用:年度會員免費;非會員500/單次
- Jul 09 Wed 2008 16:46
品質與行銷
品質與行銷
一般人在初次購買東西時,首先會考慮到的大部分是產品的「知名度」,因為,「知名度」在某種程度上是種保證,可是,等到熟捻產品的優缺點之後,反而會去考量的反而是「品質」,因為,那才是消費者真正在意的事情。
某次跟家人到一個地方去旅遊,這個地區是以某項很好吃的東西出名,幾乎每個人到這個地方來絕對會去品嚐一番的,當我們到街上時,整條街到處都充斥著打著販售該產品的專賣店,一時之間還真令人很難選擇,很多人都自然而然的走進外觀華麗且有打著影視明星到訪的店去大吃一番,因為自己曾經拜訪過當地幾次,也有一些在地的好朋友,因此知道真正最道地的老店是在很偏僻、不起眼的地方,為了讓家人對兩家店做個比較,我讓他們分別在這兩家店吃相同的東西,然後再詢問他們的感覺,每個人在嘗試之後都直呼「老店」的味道與美味真的是非常的棒,同時也好奇的問說「那為何馬路上的這家店生意會比老店好的這麼多呢?」,我笑著回答說「關鍵在於是因為行銷」。
早年的行銷大都是以口碑或是而與來行銷,也就是說沒有一定的品質局對是不能夠被人廣為宣傳,不過,這些年由於科技的進步,行銷手法進步快速,很多有名或是品牌極佳的產品,有時候品質卻不是該產品最佳的選擇,有時候還會出現廣到打的響的人反而品質確是普通,甚至還有產品不佳的狀況發生,相信大家都有這樣,類似的「中看不中用」經驗,只是好的東西卻因為欠缺管道與資訊,反而無法讓真正喜愛的人,可以如願以償,結果往往充斥市場的,可能都不是該領域最佳的產品,但是,卻讓消費者要花最佳產品的價格來購買使用。
行銷的手法確實在短期內,可以迷惑與吸引別人,但是要是碰到真正的專家與內行的人,或者是只有好的行銷手法,卻一直推不出產品出來,早晚還是會被別人所洞悉出來,有一句俗語是這樣的說「外行看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人要長期經營,或者是要在職場能夠長長久久,終究還是要有好的產品,我曾經看過有人藉由很好的行銷方式,讓自己初期得到別人的賞識,可以不斷的縱橫職場多年,只是個人卻未好好的來培養自己的實力,沒有多久還是被人給識破,而無法繼續在職場上繼續發展下去。
當然如果有好的品質,如果都不懂也不運用行銷,也有可能因此無法為別人所知悉,最終也會被迫退出市場的可能,畢竟現在是個行銷社會,行銷已經成為不管是組織或是個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如果只是默默的去做,而沒有去廣為宣傳的人,有時候在這個社會上還是會吃大虧的,所以,如何讓更多人因為欣賞自己,或是對產品滿意之後,快速的幫自己或產品來廣為宣傳,是很重要的成功關鍵要素之一,我想這也是可以提供大家在職場上提昇競爭力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