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找方法的方法——清楚的目的會把方法逼出來
文/資深財經記者 陳碧芬

上市公司年屆60歲的董事長,在百忙中還主動報考商管學院EMBA班;某電視台新聞主播,保持每年出國一個月的休假慣例。很多人想知道,他們到底用了什麼好方法,竟然可以隨心所欲,不為外力左右?
從個人的採訪經驗了解,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個案,是因為他選擇了進入正式商管教育系統,作為念書、進修的個人方法;而電視台新聞主播的方法,既沒有向辦公室強求、也沒有向老闆要脅,就只因為她已有紀錄可循,會在固定時間進行年休,她採行的方法就是把過去以來的作法累積起來,大家都習慣了。
大家都想知道,別人到底用了什麼好方法,於是有心的人就繼續找方法,解決了A問題,再到處找方法解決B問題。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漫無目的的爛方法。
找方法的第一要務是自己想清楚,是為了什麼目的,才找方法。
有一位頻頻得獎的中小企業主周君,國際貿易出身,口才好、數字觀念強,公司經營也從來沒虧錢。他和前述的上市公司董事長,都進了大學商管學院的在職進修學程,可是他坦白說,報考入學的目的是為了交朋友,不像該位董事長是為了念書。
周君的進修目標清楚,接下來就開始找方法。他從身邊開始找尋可用方法的跡象,第一位是他的特助。周君的方法,不是請特助幫他寫作業、做報告,而是把課堂上的知識理論,以不知情的特助為對象,進行實務練習,再把特助的反應記錄下來,作為回到課堂上與同學一起做報告的素材。
他的紀錄,不是隨便寫寫,而是像中學生一樣字跡恭整,還特別在空白的地方加上自己的「感想」。因為周君對同學的傑出回饋,這些來自不同企業的經理人,對他有極深的印象與敬佩,不僅建立起友誼,甚至都成為市場上的好夥伴,周君的目的也達成了。
至於我個人,最大的困擾就是時間不夠用,我找的方法,以「善用工具」、「擴大使用」為方向,例如說,手機不能只是手機,應該是有其他的工具項目,最好能把照相、錄音、PDA、聯網全都加在同一機上,出門時不必瞻前顧後,所以時間節省了、效率提升了。或許,這個方法,會被攻擊成一味追求新科技,可是,科技的發明不就是為了追求進步?人們設定的目標,我只是找到方法,把使用過程轉換成為實踐效率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