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輸家潮世代
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過得比自己好,也相信隨著時代進步,下一代會有更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讓很多人意外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新世代年輕人的日子,過得比上一代更艱難。
 一向以來,我們目睹人類在科技、經濟、醫學不斷成長,因此把進步視為理所當然,順著「好還會更好」的假定,總認定下一代必然會過得更富裕更享受。可是現在國際間的趨勢顯示,年輕世代面臨的挑戰其實更加嚴酷,生活負擔也將會更沈重。
 最直接的因素是全球化,在產業條件可以全球流動的情況下,工作機會是以全球為競爭範圍。換句話說,要找工作,不只得打敗在台灣的競爭對手,還必須贏過印度、捷克或韓國的年輕人,算算人口比率,恐怕只有金字塔頂端那百分之幾的人才有這個本事。
 除了工作機會全球跑之外,全球化的另一個影響,是導致薪資向低處拉平。當企業主能以低薪在越南找到人力時,就不會願意付高薪聘差不多技術等級的人。因此,最近在工業國家的一個普遍現象是,企業獲利紛紛創下新高,CEO個個拿天價高薪,一般勞工的薪資卻始終原地踏步,望著愈來愈高的物價和房價唉聲嘆氣。
 於是乎,在歐洲、日本這種社會福利好的國家,出現一種依社會資源劃分的「代溝」。戰後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享受了高度就業及經濟起飛後,現在已經步入退休潮,開開心心地享受優渥的老人年金,而且拜醫療進步之賜會活得很久,年金也會領很久,而產生的財務負擔,全壓在人口愈來愈少的下一代肩上。
 相反的,下一代的年輕人除非是頂尖菁英,否則要嘛很難找到工作,要嘛只能屈就於低薪或打工兼職,因此收入往往還比不上老爸老媽。德國勞工為了保住工作機會,以免工廠外移到東歐或其他地方,只好同意不加薪而延長工時,等於實質減薪。法國在1975年時,30歲的人賺的比50歲的人少15%,現在則要少40%。1975年時,大學畢業兩年了還在失業的才6%,現在是25%,四個年輕人裡面就有一個沒頭路!
 世界各國許多企業為了省錢,索性大量裁員,以兼職或派遺人員來取代,南韓和日本等國都有種情況,日本現在兼職人員比率已高達三分之一(1992年時只有20%)。這樣的工作缺乏足夠的保障,薪水也低,年輕人可能在一個個低薪的打工中,度過職場最重要的學習成長階段,將來年紀一大,會更難找到長久而有發展性的工作,以致於陷入難以掙脫的經濟弱勢泥沼。
 眼看著上一代的「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好處撈盡,自己卻錢少擔子重,自然一肚子怨氣,有人於是以「輸家潮世代」(Baby Loosers)來形容這個時運不濟的新世代,說他們是嬰兒潮製造出來的輸家,似乎也不為過。德國則有「Generation Intern」(實習世代)之稱,因為愈來愈多年輕人願意以無酬實習的方式工作,無非希望以實際的工作表現爭取受雇的機會,但往往只換來失望甚至絕望。
 因為年輕人的經濟能力萎縮,為了精打細算,許多只好一直窩在老家靠爹娘養。1976年時,英國首次購屋的年齡平均是26歲,如今是34歲。現在24歲的法國人有65%還和父母住,幾乎是1975年的一倍。而在義大利,30到34歲的人,也有45%還在老家承歡膝下。
 全球化的競爭會愈來愈激烈,所以,現在做父母的絕對要有憂患意識,不要光顧著讓孩子快樂學習,而疏忽了對下一代智能與意志的鍛煉。他們將來要打的仗可不輕鬆,如果不及早完成武裝,將來恐怕不是父母拖垮孩子,而是孩子拖垮父母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