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如何成為策略夥伴的角色?
「人力資源要成為策略夥伴」,這句口號已經在HR界喊了很多年,可是,人資能做到企業的「策略夥伴」的,目前卻是寥寥可數,對很多HR朋友而言,這是種無奈也是一種長期的挑戰。
這幾個月兩岸人資界最熱們的課程,就是為了因應大陸新的「勞動合同法」,各企業的因應措施,幾乎很多人資被企業指派參加這個課程的目的,都以「如何規避」為出發點,甚至很多企業都決定要轉移到其他國家去生產,當然,要是從OEM(代工)產業鏈,人事成本是獲利的重要的考量,但是,如果我們從另種角度而言,大陸新的「勞動合同法」也可以提醒HR要重新省思企業人力資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發揮與提升組織的人力資本,回到真正HR存在價值的議題上,其實也並不是件壞事情。
長期以來,企業的HR所辦演的幾乎都是政策決定之後,後續作業的執行者,這跟我們所一直談的「策略夥伴」根本就很難連結(alignment)在一起,因此,當組織發覺人事成本已經在提升,決定遷移到其他國家與地區繼續生產之後,HR就開始扮演後續執行的工作,而並未去思考可能組之人力資源的運用根本性就不符競爭力,甚至組織既有的人力資本,只有量而沒有質的提升,從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所著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中談的「資本利潤」,以及經濟學的「機會成本」,其實人力資源的價值,不能只單從員工基本薪資來看成單一的成本,若只因原有生產地區的生活水準提升、薪資成本開始上升,就往生活水平與薪資較低的地區轉移,最終的「機會成本」可能付出的會更高,而企業長期的整體「資本利潤」也並沒獲益。
人資人員要能從全球區域性與民族性的人力資源優勢角度思考,作為企業整體人力資源佈局,才是可以讓HR成為「策略夥伴」,如果自始至終HR僅能不斷依循企業的短期獲利,可能不到5-6年,新的生產基地又將面臨生活水準提升、薪資成本開始上升,而被迫得要再去找尋下一個更落後地區的生產基地,也許這樣的工作是HR的職責,但是,如果HR無法真正從組織更長遠的角度來思考,企業整體人力資源一直無法提升,最終,企業也將隨著全球落後地區的減少與消失,而喪失競爭力、退出市場。
因此,如果組織的HR一直都沒有善盡自己「策略夥伴」的角色,就無法讓組織成為「基業長青」的企業,因為企業要永保發展,「人力資源」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這也是我們HR真正的使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