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方法,還要智慧
鄒景平/資訊科技專欄作者
現代人學習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渴望「方法」和「速成」,一窩蜂跟著流行走,「藍海策略」蔚為時尚,就趕快買來讀,「M型社會」來了,又是一陣風潮,大家以為讀完一本書,就學會了書中的方法,其實天差地遠,適合別人讀的書,未必適合自己!若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盲目跟著流行走,學習的效果就很有限。
我們與其目不轉睛爭逐著外界的變化,還不如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什麼是最適合自己走的路,多想想『我是誰?我重視什麼?我要怎麼活這一生?』,唯有我們不斷的自問和思考,才有可能活出自己的創意人生。這種思考和自我對話,就是智慧的起萌。
譬如我自己,跟蹤國外數位學習的發展多年之後,才驚覺這種方式下,自己永遠是個拾人牙慧的「追隨者」,講來講去,都是別人的成果,我自己的創見與發現在哪裡呢?我要如何揚長避短,展現自我獨特的風格呢?雖然我不如別人在管理上有豐富的成功經驗,但我自己在中國文學和歷史、文化上的長處,好像還沒發揮出來,而這個時代最缺乏的是遠見,遠見來自於跳脫現狀,以歷史角度,做更長期且全面的觀照,我是否能在這方面有所發揮呢?於是我開始嘗試以「從歷史學智慧」的角度,來寫一些新文章。
賴聲川先生說:「創意就是出一個題目,然後解這個題目。」,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大題目,就是「我要怎麼活出自己獨特的人生?」,如今傳統價值崩潰、社會形態轉移、家庭結構瓦解,古老的教條和意識形態,不再全部適用於這個新世紀,因此,也就沒有人能教我們怎麼活!而許許多多想教我們活的人,背後又都有其目的,不是好為人師,就是想要操縱我們,或是想賺取我們口袋中的鈔票!唯一能教我們活的,只有自己內在的清明智慧。
當我們想清楚自己想過的人生之後,下一步就是把它實踐出來,這時就需要方法的協助,賴聲川先生說:「創意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透過兩個步驟進行的—欲望的湧現,以及表達這欲望的方式。這兩個相互獨立卻又相連的部份,可以稱為「欲望」與「表達」,也可以稱為「構思」與「執行」,也就是創作中的「創」與「作」。這兩個不同的學習科目不能從一種領域中獲得,必須在兩種不同的領域中獲得。」
佛法用「智慧」和「方法」這兩個名詞,來精確代表這兩個場域,它是佛法的心靈修行中兩種雖然不同,但不可分割的能力。如果有方法,沒智慧,就像盲人騎瞎馬,橫衝直撞、耗盡心力,卻不見得能達到目的地,有智慧,沒方法,雖然像有眼睛的人,但若沒有好馬可供驅策,也是枉然,即使看的再清楚,速度太慢,也不容易到達彼岸。
目前世界上的教育,絕大部分都集中在「方法」的領域,也就是左腦專擅的理性分析與邏輯這部份,卻缺少了跟右腦相關的「智慧」這一塊,方法只能給我們速度,卻無法提供正確的方向,只有智慧能幫助我們穿越嘈雜與迷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Daniel Pink在「未來在等待的人才」這本書中強調:「在新世紀裡,左腦的訓練不是不重要,但已不敷使用,我們還需要開發右腦的能力。」
賴聲川把智慧定義為:「一種覺知的能力,讓我們洞察人、事、物的真面目,以及其間的所有關係。」,人生如戲,我們大多數人都入戲太深,唯有智慧,能讓我們跳出戲外,從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自己所演的戲,戲演的好、演的壞,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以後的戲要怎麼演下去?好好想想自己究竟要過什麼樣的人生?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要靠智慧來做自己人生劇本的導演,而不是糊里糊塗的過了一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