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
人在一生中要感謝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尤其當自己與家人與周遭好友,一切都順暢平安時,要感謝的人可能太多了,也不知道從何感謝起時,也許感謝老天爺能帶給我們這麼的開心與快樂的環境與機會,除了能讓自己心境平順之外,也是心靈對很多人的感恩與祈禱。
念書的時候讀過名作家陳之藩先生,曾經寫過一篇很棒的文章叫做「謝天」,裏面的內容是講述作者在國外求學的時候,看到外國朋友飯前都會禱告感恩上天的賜與,有感而發自己小時候在家鄉祖父母雷同舉動的情景,作者認為不管是在家鄉的祖父母,或者是國外的友人,他們每個人能夠豐衣足食全靠自己的努力工作,要感謝的是他們自己,或是曾經幫忙而讓他們可以好好的養家活口的「貴人」們,但是為何這些人都要「謝天」呢?這些疑惑直到作者陳之藩先生工作多年之後,才真正的領悟出「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上天罷』,無論什麼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遺愛與遺產,即是需要眾人的支援與合作,還要等候機會的到來,而越是真正去做過一點事情,越是感覺自己的貢獻之渺小」。
小時候我自己覺得父母親很偏愛兄姐,感覺上我都沒得到他們的關注,讓我覺得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所以從很小開始我就學會用打工來賺自己的零用錢,靠自己的努力來贏得機會與舞臺,常常很自豪從高中之後就不曾從家裏去伸手要過一塊錢,反而還要去奉養家裏的父母,有一年父親因為心肌梗塞住進了重病房,在病房裏他握著我的手跟著病房的護士說「我很感謝老天給我這麼位自豪的兒子」時,我當場掉下了男兒不輕彈的眼淚,那時候我才深深的體會出父親對我的「愛」與肯定,而瞬間也瞭解了原來自己能夠擁有今天,父母親跟很多貴人都佔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信很多人在擁有成就或成功時,可能會跟我當年一樣會自我為是的認為,自己成功是全靠個人的努力與打拼,只是就像「謝天」作者陳之藩先生所說的「幾年來自己的奔波,作了一些研究,寫了幾篇學術文章,真正做了一些小貢獻以後,才有了一種新的覺悟『即是無論什麼事,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於是,創業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如果人在職場上每有許許多多出現身旁的關鍵的每個人,人其實是很難成功的,人要為自己每天寫歷史,而數以萬計的每頁歷史就會串成為我們的人生,只是每頁歷史如果只有自己這位主角,而沒有其他的配角,相信這絕對不會是一部有趣且很棒的史書,人生可以選擇是否活得很精采,重點就在於我們碰到然後選擇放在自己周遭的人、事、物,而這一切都是點綴我們美麗人生的重點,當然都得要感謝他們,只是可能無從感謝起,最後只能選擇「謝天」了。
住家附近有座香火鼎盛的「土地公廟」,每逢農曆初一、初二與初二、十六,來朝拜的信徒人潮都非常的擁擠,廟裏有一句非常經典的門聯「心誠則靈」,當信徒們有願望而誠心膜拜而求土地公的保佑,等一段時間自己的心願達成了,信徒們就會專程來還願,感謝土地公的保佑與協助,這種把功勞歸功於上天,而由自己來努力完成自己的心願,其實就是「謝天」的行為與舉動,因為我相信不會有任何信徒這時候會去跟神邀功與爭利的,而這也是可以成就人們「謙虛」的一種美德。
最後引述陳之藩先生「謝天」的結語來作為本文的結論,「我們的思想界尚在混沌幼稚時期,需要約伯的精神,需要介之推的覺悟;這個覺悟即是:一粥一飯,半絲半縷,都是多少年、多少人的血汗結晶;感謝之情,無由表達,還是謝天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