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的「通」識教育
( 周亦龍 2008 / 07 / 11 )

人多好辦事,指的是人力充足,大家分工合作的好處,人少別多事,指的是人力不足,還旁生枝節浪費人力的壞處 ; 當組織愈來愈龐大時,就需要這兩者都兼顧的人力資源專業技術了,可是人資的專業,雖然合理邏輯,但往往執行時,卻又絕非無往而不力,原來人資技術還有更高階的人資(人姿、人滋)藝術,不妨稱之為人力資源的「通」識教育吧。

人資源於人事,隸屬行政事務,因此行政的最高層次 --- 公司文化,不容忽視,如果人資僅在專業範疇著謀,未考量公司文化屬性,常是優良政策不能竟功的主要原因。台灣的人看新加坡很乾淨,很羨慕,就反而感到對台灣的諸多不滿而抱怨,為什麼新加坡可以,我們不能 ; 後來有位新加坡華人,寫給台灣人的一篇忠告文章裏提到,他認為台灣很自由,不像新加坡法治太嚴(丟隻煙蒂,要罰將近約新台幣萬元的罰鍰),所以台灣人要珍惜這樣的自由環境,別人在福中不知福。台灣人只看到新加坡的結果,並沒有經歷嚴刑峻法的過程,因此在新加坡成功的方法,到台灣可能失敗,因為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好的人資專業技術,在不同公司執行時,不能只有理論基礎,一定還要參酌該公司的文化屬性因素,這樣才能圓融達成人資任務,這是屬於行政的人姿藝術。

人資包括訓練,涵蓋行銷教育,因此行銷的基本資源 --- 戰鬥團隊,不可省略,如果人資只在閉門造車著墨,不衡量公司夥伴的人性,再精湛策略也會遭滑鐵盧的失敗結果。一個沒有獲得老闆及各部門主管支持的大規模教育訓練,只靠人資逕自執行,那阻力是可想而知、顯而易見的,因此,如何發展成為各部門的共同需求,同時也是老闆認同屬意的解決方案,這就是行銷的魅力所在,也是另類的人滋藝術。

人資夥伴平日全心全力鑚研專業技術的提升,本是無可厚非,且是必要措施,但有時也要抬起頭來換口氣,呼吸下新鮮氛圍,並且融入其他部門的DNA味道,這樣才能在進行時,左右逢源,少些阻力 ; 甚至可事先提升到決策更高的管理階層視野,才能在推廣時,上下貫通,多些助力,達到交通、溝通、暢通的「通」識教育目的。

eHR club至今快十年,還存在的原因,不能只靠當初一群人的「赤子之心」而已,最主要還是要靠許多夥伴願意參與這個無私奉獻過程的親身體驗,我們的幹部要有為大家服務的精神,而不是只為了自己專業上成長的態度而做,當我們願意和大家在一起時,大家才願意和我們在一起,所謂心中有念、念有中心的eHR赤子,才能找到「十年有誠」的那一滴熱血精華,歡迎您的加入。

~非常感謝eHR周亦龍 創始會長的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