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
很多事情現在會發生的結果,可能都源於很早之前的極小起因,經過一段時間與其他因素的餐與作用下,最後變成無法收拾與複雜的結果,只是很可惜的當事情剛開始發生的初期時,很多人並不會將這些細微事項,認為是很重要、重大的事情,當然也沒法預期後來事情的發生會失去控制。
有個規模蠻非常大的工廠,剛開始因為日夜值班的需要,員工喜歡帶著餅乾進入生產線填肚子,因為值班主管沒有出面制止,員工接著開始把泡麵、食物,甚至從外頭買的便當、湯麵、水餃都帶入生產線用餐,由於吃完的垃圾被丟在樓梯間,再由清潔人員第二天天集中整理,只是,這隔夜過程中,開始由老鼠從外頭鑽進來到廠內,啃食剩餘的垃圾,慢慢的老鼠越聚越多,也在廠裡築窩、定居,而也開始沿著工廠的通風管到處竄流,這時候工廠也計畫捕捉老鼠,不過,成效並不彰,有一天這些老鼠中的某隻大老鼠鑽到電線室,且咬斷了正在書店的高壓電,當然,老鼠被電死了,可是工廠卻也引起了大火,造成公司損失慘重,無法估算。
「渾沌理論」的研究者稱:南半球某地區的一隻蝴蝶,偶而扇動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氣流,幾個星期之後,可以變成席捲北半球某地的一場龍捲風,而這個變動的效應就被人稱之為「蝴蝶效應」,在學術論述的個案以1995年倒閉的英國巴林銀行,是最佳的例證,因為派駐新加坡分行的里森總經理的錯誤,以及刻意隱瞞投資損失,不到幾年整個巴林銀行被拖垮並且倒閉,相信只要曾經唸過企業管理的朋友對這案例應該都不陌生且印象深刻,如果我們把蝴蝶效應運用到自己的職場生活,也會體會到很多結果,都是源於初期毫不起眼的細節、小事情,但最後卻能演變成決定、影響勝敗的最大關鍵。
我自己在很多年前曾有這麼一個經驗,有一天,我看到一篇非常好由朋友轉寄來的文章,基於分享與希望大家能更詳細、舒服的觀賞這篇文章,因此,我就將這篇經由多人不斷轉寄的文章,重新整理、調整格式、字體大小之後再轉寄給其他朋友,之後我每天都會花一點時間來做這件事情跟轉寄文章,有一天當我到學校上課時,上課老師與同學居然都認識我,原來因為我的不斷轉寄與做這些事情,後來發展到每天有將近2-3000人會收到我轉寄的文章,一下子讓自己聲名大噪,也因此後來結識了更多人脈,獲得他們許多協助與幫忙,我也常常跟朋友或自己的學生,戲稱當初只是一個小動作,沒想到卻讓我得到意想不到的果實,而這也是當初完全沒有思考到的結果。
其實,在我們職涯的發展與週遭的生活,都會常常出現所謂的「蝴蝶效應」,如果把因果論的「因」,當成是「蝴蝶效應」的一開始,而「果」當成是「蝴蝶效應」的結果,我會覺得就可以解釋很多事情或是很多人,為何曾經怎樣但最後卻變成怎樣,或是表現一直不能如自己的預期般,這都可以用「蝴蝶效應」來做解釋,譬如人的日常習慣、行為,最後都會變成拘束個人,或讓人得以成功的重要關鍵因素,所以,千萬不要小看每一件,可能跟自己有關的小細節、習慣或行為舉止,最終它會像滾雪球般的吞蝕、決定了最後的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