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的人力資源發展
這些年兩岸的經濟與景氣消長與差異幾乎已經無法用倍差來形容,我想用幾何的基數來講應該一點都不為過,有時候出差到大陸,看到人家這幾年舉全國的力量在拼經濟,但是當回頭看看台灣我們自己,真的是「無言以對」。
在台灣相信要找一位2-3年經驗的人資人員,應該不是件很困難的事情,而且投進來的履歷表一定如雪片般的飛來,但是,我在大陸訓練部門要卻一直很難找到這樣經驗的人,因為,很多這樣經驗的人都已經可以去應徵人資部門的主管,這些年大陸經濟因為成長很快,很多組織都快速成長,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主管,因此,人資主管幾乎是供不應求,尤其是這些年大陸國人自己投資的企業,更開始了解人力資源之重要性,我有一些大陸同事或是朋友,都被挖角到這些公司服務。
目前大陸一般人資從業人員的年資與經驗都不是很資深,就可以當上了企業的人資經理或人資部門的主管,這批年輕的人資主管學歷都以大學(本科)與大專為主,而且很多並非是人資或企管所畢業的,這跟早年台灣人資領域的情況很像,年齡平均30歲上下,從學校畢業大約3-5年,當然在個性與人格特質都是非常獨立與主動積極,這可能與他們從小生長與求學歷程有相關聯性,專業能力尚可,學習能力強,但是,人資經驗的普遍不足,且管理能力尚未達到可以勝任人資主管的水準,是目前他們這群人資主管一般的狀況。
反觀我們台灣這邊的人資人員,這幾年進入的新手,幾乎都是大學企管系或研究所人資、企管所畢業的,而接近2/3的人員都是擁有碩士學歷,因此,管理的基礎功夫比較紮實,而因為唸研究所的緣故,所以畢業入職場的時間也比較晚,因為台灣這些年的經濟與景氣非常欠佳,很多人幾乎都是大約在畢業後3-6個月內才找到工作,而很多工作也往往有大材小用之嫌,舉例來說,一位人資助理本來預定專科畢業即可勝任,但來應徵與錄用的確是企研所畢業的碩士生,因此,要從助理轉到真正的人資工作,就會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加上台灣必較重視紮根與經驗累積,而且主管職缺也比較少,使得一位碩士生至少得從學校畢業6年左右甚至以上的時間,大學畢業至少得花將近10年時間才會有機會成為一位人資主管。
早年台灣人資的最大優勢是我們的資訊開放,以及專業知識的可以自由取得,不過,這些年情況已經有180度的大逆轉,在大陸政府的支持下,有幾所重點大學專司負責即時翻譯歐美的人力資源管理書籍,上月從歐美出版的原文書,只需不到幾週的時間,就會有簡體中文與原文綜合版的書籍同步上市,另外,也邀請專家學者來撰寫人資的工具書籍,因此,只要到三級城市(像東筦市),就會有很多大書店,而每家書店的人資書籍,是佔滿好幾個書櫃,從選、訓、用、留分類的整整齊齊,每個人力資源工作細節的know how 和how to do,都有專門書籍在做介紹,有時候我逛了這些書店都會深深佩服大陸政府,也很懷疑我們台灣政府到底這些年為我們下一代的年輕人做了些什麼?佈局了什麼?規劃了什麼?如果沒有靠自己很努力的人,或是很幸運遇到貴人的人,幾乎根本很難在出社會時可以踏穩腳步,而被隨波逐流。
就我自己的觀察,台灣這兩年中文版的人資書籍,幾乎年出版不到2-3本,很多出版商跟本步願意出版人資相關書籍,因為台灣的市場小,景氣又差,幾乎滯銷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而原文書除價格貴運費也貴,且台灣人又沒習慣看原文書,除了部分人資所在所上教授要求必須熟讀原文之外,大部份的人根本很少去碰的,在這樣新資訊與新觀念的我消彼長之下,真的不知道我們下一代的年輕人資後輩如何去面對與競爭大陸的人資人員,除了工作經驗的累積之外,這樣的情況如果真的不為我們政府所重視,而大家也不警覺且認真去面對,未來可能真的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自己的主管與老闆,將會是對岸跟自己同年齡或小於自己的人資人員,當然,這樣的情景我想我們都不願意看到,只能先自我要求與鼓勵自己不斷的學習,畢竟靠別人的改變還不如靠自己的努力,這樣自己的未來才會多一點機會與競爭力的,這也是我們每一位人資人員可以一起期許與打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