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
偶而的放空可以讓自己頭腦清楚,去冷靜的思考自己過去、現在與未來,把腦海的雜念從心中移除,真正從「無」的境界中去分析與判斷,讓自己所做的思考與決定更貼近真正的自我需求。
最近跟幾位朋友聊天,談到他們自己對於目前與未來的一切時,常常被週遭的環境與人、事、地、物所牽動,以至於無法釐清事實真相或是明確知道自己的未來,我給他們的建議都是想辦法「放空」自己,聽完我的建議可以感覺他們好像似懂半懂,不太了解「放空」的真諦為何?怎麼做才能「放空」?我想這都是職場工作者所必須要了解的「哲學」。
自從我養成習慣每個假日都會到游泳池長泳之後,我發覺在游泳池將近一小時的游泳過程,腦袋其實是非常的冷靜,除了接受透明廣闊與清澈深遠的泳池之外,腦袋不會接受到任何外在的資訊,尤其當游泳到300公尺之後,整個身體的運動能量也開始具備熱能,這時候讓自己腦袋的感覺就如「空空如也」,也就是達到了「放空」的境界,當我開始思考自己過去、現在與未來,都因為腦海的雜念已從心中移除,特別能夠從平常達不到的另種境界或廣度來看一件事情,所以思索出來的答案都能夠符合與滿足我的需求。
「放空」是佛家哲學的一種自我修練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讓自己跳脫出目前的自我來去看事情,所採取的方式是以「打坐」方式為主,業界也曾有很多高階主管每年花費很高的費用,遠赴印度等佛教勝地參加多天的靜坐,來徹底讓自己做重大決策的思考,我自己則在偶然的機會發覺,當人嚐試使用較長時間且間斷的運動時,像是跑步、游泳時,腦袋都會特別的冷靜,也許因為運動的關係,所以這時候身體的血液都流向身體各部位,因此,腦袋能夠比較沒有雜念,同時也出現了比較「冷靜」的感覺。
也許我們不是佛家的「放空」專家,也不能讓自己達到佛家所謂的「完全清靜」的境界,但是,我們可以適時的運用一些自己合適的方式來讓自己「放空」,這樣當我們在思索事情的時候,就比較能心平氣和,也比較能夠冷靜來看待事情,想想自己的未來需要的是什麼,這也是類似古人所說的「遵養時晦」,在職場上隨時保有「空」的心境,而不讓自己永遠都是忙成無厘頭,我想這也是每位職場朋友可以嘗試與養成的好習慣與做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