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人力資源管理的到來
這些年隨著世界地球村的形成,人力資源的運用已經必須面對跨國、跨區域性的整體運用,只問能力而不問國籍,也已形成一種強而有利的風潮,未來我們勢必要面對的是更艱辛的無國界的人力資源管理。
也許是因為自己長期待在高科技與電子業,優秀人才難以符合企業需求幾乎都是家常便飯,好幾年前我就已經習慣公司有外籍員工的文化,只是這幾年人力資源國際化發展的速度,實在令人嘆為觀止,相信每家企業會有越來越多不是台灣人的員工出現在企業裡,而且組織也會有更多的主管是由外籍人士,當然也包括大陸籍的同仁來擔任,因為企業早已經突破國界,只問能力,不問國籍。
巴利德(Christopher A.Bartlett) 和戈夏勒(Sumantra Ghoshal)遠在上世紀的90年代就出版了一本預言21世紀的跨國管理Managing Across Borders(中譯:無國界管理,台灣遠流出版社出版),這本書在當時就很清楚的談到組織管理將會從區域性管理,走向掛國姓的組織管理,而這也是第一本將所謂清楚定義出企業國際化、全球化與多國化的界定,事隔10多年之後我們回頭來檢視當年這兩位學者的預言,會驚覺現在企業的整體走向與發展都印證當年他們的推論。
最早實施跨國組織運作的其實是美國軍方,在第二次大戰與韓戰、越戰、波灣戰爭時,就有非常多畢業自美國西點軍校的優秀將領與軍官,帶領多國部隊的組織,執行軍事與作戰任務,很多人會誤以為跨國性組織感覺沒這麼困難,其實除了語言與文化之隔閡之外,如何把彼此之間的人力資源做有效的運用與整合,這可能面對的挑戰性,高於前者許多,因為要將人力資源做有效的運用與整合,要先瞭解與釐清彼此之間人力資本的優劣性,然後才能安排合適的工作與任務;而現今企業所面臨的跨國性組織,其複雜性與困難度更高於跨國軍隊之領導與管理,能力與績效導向與同公司(One company)與差異化(Diversity),都要同時並存於企業運作與組織管理,而這些議題卻也是台灣大部分HR人員以前較為陌生的領域與專業。
台灣因為屬於島國文化,思維與格局天生就欠缺宏觀角度與思維,當企業發展必須面對無國界或全球化時,整個觀念要從小區域轉變成大戰場的氣度,著實不是很容易,舉例來說,一般台灣人習慣將台北至高雄視成遠程旅遊的極限,但是當面對大陸或是美國、歐洲到輒10-30小時的旅程,無法適應性與排斥心理就很容易展現出現,這種發自內心的侷限心態,在面對管理幅度擴大到跨國或全球的組織時,都會影響宏觀視野與待人處事的方式。
當我們所屬的企業慢慢成為企業的全球總部(Corporate),人力資源單位馬上要成為企業全球佈局人力資源的決策中心,如果HR無法跨出自己心中的藩籬與圍牆,未來組織發展也將受到很大的影響與衝擊,這對人資人員而言,是不能不去重視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