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供需平衡來看經濟
經濟學最基本的基礎就是運用市場供需來的槓桿,來串聯整個整體經濟架構,這種觀念原始於西元1776年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所著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這也就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是否穩定成長的重要指標。
這幾個月台灣物價上漲的程度幾乎已經到了令人無法接受的程度,昨天晚餐到一家麵店吃飯,不論從小販老闆到每位顧客,都非常埋怨目前物價上漲的程度,幾乎已經到了天怒人怨,也大概是台灣近3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問題,我自己雖然一直對於政治很冷漠,不過,老實說台灣現在的政府,對於台灣經濟策略的發展,是真的比較欠缺專業人才來著墨,也比較不是他們施政的重點,長期的疏於關注與發展,這波從基層擴展的不滿情緒,已經如滾雪球般的擴大,也許最終會成為當今政府下台的重要關鍵。
經濟與民生其實是習習相關的,年亞當-史密斯所著的國富論中,從第一卷到第三卷都是分析與介紹經濟學基礎的市場分工、市場價格與供需形成方式,從第四卷到第五卷,談的就是國家整體經濟,這些部份都會直接影響國家與社會的安定與發展,中國自古以來大約發生過幾十次的改朝換代,幾乎都跟經濟有絕對的相關,尤其當市場的供需不平衡之後產生的貧富差距拉大,問題就會爆發出來,我自己在大學時期就曾經選修過經濟學,當然也拜讀過年亞當-史密斯的這本國富論,但是要到職場歷練多年且工作提升到某種層級之後,我才發覺在200多年前的這本書裡頭的經濟學概論,居然已經很清楚解釋人類經濟生活的模式。
經濟學最基本的基礎就是市場供需的概念,就算在人力市場裡頭的薪酬高低也都跟這部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經濟學家一直講求的是市場如果能保持所謂的供需平穩,整體經濟就會趨於平穩,因此抑制物價上揚或是提升人民平均的生活水平,都是讓供需平穩的方法,這其中只要有一方過高,就會讓市場產生變化,如果過高的幅度太快、太高,另一方為隨之提升,或是公權力未能介入讓過高的一方下降,整個市場的經濟就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台灣經濟目前所面臨的就是這個狀況,也是讓眾多百姓常常埋怨的「什麼都漲,只有薪資沒漲」的感慨原因所在。
經濟整體發展當然也會衝擊到企業的成長與營收,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當然組織如果做市場發展與全球佈局,也都必須考量到各國與區域性經濟的穩定與成長,這對於要成為策略夥伴的人力資源從業人員,也是必修的重要課程與專業,如果能熟捻經濟學的概念,是可以協助企業避開很多風險與危機,尤其在組織全球佈局時的考量,能多藉由多點經濟學的思維,增進組織策略成功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