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社會下的台灣年輕世代
台灣經濟這些年每下愈況,再加上高學歷的時代來臨,整個就業市場變的非常極端,勞動密集的基層工作沒人願意做,需要很專業的工作也找不到人,但是,大量培養出來的一般的大學生確是找不到工作,在這M型是會的就業職場下的年輕世代該何去何從呢?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這兩年的大學畢業生,平均找工作大概要花將近6個月的時間,而一位大學剛畢業學生的薪資所得幾乎已經降到比10年前還低,不過,更弔詭的是幾乎有多公司卻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現在的社會高學歷已經不再是就業的保障,很多工作要的不是有經驗不然就是勞動密集的基層工作,如果自己很不性剛好落在M型中間那段的凹點這群人,職場就業的競爭與挑戰的壓力,實在比我們當年還強了好幾十倍。
上週剛好到台北敦南誠品書局去逛逛,我很驚訝的發現誠品書店外面居然有個獨特的景象,有好幾十個專賣百貨的地攤,圍繞在誠品書店的外圍,最吸引我目光的是這些攤位清一色都是由年輕人在擺設,每個攤位的主人都是三三兩兩青澀的臉龐,從外表判斷不是目前還在就讀大學,不然就是剛畢業的年輕人,有情侶結伴擺攤,也有同學、朋友合資擺攤,最大的特點是擺攤的人比實際光顧的人還多,當下我心裡著實有點心酸,這些如果是我自己的小孩,心中還真有點不捨,不過,也或許他們希望自給自足吧,這年頭的時下台灣的年輕人所面臨的是十數年以來,台灣經濟最大的衰退與衝擊,比較不需專業與經驗,且能夠發揮學校專長的工作幾乎大量消失,畢業就是失業幾乎是現在台灣年輕人的寫照。
無獨有偶的昨天剛好中天的「大學生了沒」,剛好也介紹了M型職場下的年輕人,主持人陶晶瑩找了明星Alice跟一位公司主管,來針對目前的職場與大學生交流,當然最讓我比較有深刻映像的是另外邀請上電視的幾位年輕朋友,同樣畢業沒幾年,有人月入6位數,有人每月才2萬多,其實,在M型職場下的年輕人,真的還要有點本事,我也看到很多有創意、能力不錯的7年級生,小小年紀就已經年收入百萬,但是,相對的大部分的年輕世代的年輕人,是很突破陷入在M型中間的凹點。
我一直都不同意很多人講現在年輕人不努力這樣的說詞,我週遭認識的很多6-7年級生,努力學習的程度都超越當年的4-5年級生,如果台灣整體環境可以跟70-80年代那樣的欣欣向榮,我相信以這些年輕人的能力,一定可以有所發揮,問題是現實的台灣榮景已不再,如何讓自己快速的突破現於M型中間的凹點,是非常的重要,從中殺出一條血路是很重要的。
我個人覺得要突破現於M型中間的凹點,可以思考藍海策略與紅海策略兩種,所謂藍海策略也就是要去針對自己的能力、特長去思考找一個職場目前冷門的藍海,避開競爭慘烈了殺戮戰場,這樣的做法可以讓自己輕鬆的找到好工作;另種紅海策略是指,如果自己的能力與特質就是只能在競爭慘烈的殺戮戰場跟他人競爭,那就得讓自己跟別的競爭者「區隔」與「突出」,也就成為浩浩紅海中的顯明令人注意的一點「白」,不要一昧的去跟著大家做相同的事情,要突出一定要逆向思考,讓自己與眾不同,當然這必須要特別去研究每個領域與工作職場的特點,千萬不要因為想差異,而觸犯了某些領域與工作的禁忌與忌諱。
舉人力資源管理的領域來說,這個領域目前大概精算是超級紅海戰場,大量的人要湧入這個領域,可惜僧多粥少,太多應徵者鍛羽而歸,主要是太多同質性的競爭者,其實很不容易引起人資主管的注意與重視,因為你自己擁有的,別人同時也具備,在這麼多競爭者競爭下,很難有所「區隔」與「突出」,所以,如果要讓別人覺得你很突出,差異化的能力與表現是必要的,我常常跟很多立志進入人資的朋友說「如果你擁有的能力佔所有應徵者的5%之內,你一定會優先被錄用」,當然,要進入人資,人脈經營更是重要,很多人不願意花時間去投入與經營人脈,有好的機會時,別人想到的當然沒有你,因為腦海中的思索對象與名單,就是非常重要的機會,這種道理很簡單,但是,願意去做的人鮮少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