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職場經驗分享 (3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029318763.jpg 

機會與能力孰輕孰重?

職場要能成功不外乎是機會與能力兩者,如果機會來了但是自己卻沒有能力,或者是自己空有能力,但卻苦無機會可以表現,都很難擁有舞台,可以讓自己一展長才,所以機會與能力應該都是職場缺一不可的。

 

  有一次有位朋友問我:「如果要讓自己在職場可以成功,而只能從中選擇一項,你覺得機會與能力兩者孰輕孰重呢?我想了之後回答說應該是機會,可是如果沒有能力機會應是沒用的」,我們在職場確實看到很多人懷才不遇,也看過很多優秀的人,沒有機會可以得到很好的舞台來發揮,可使我也看到更多人,在機會到來的時候,因為沒有足夠的能力,所以只能如曇花一現般,很快的就被淘汰而消失,而且我也認為凡是有能力的人,應該也要具備可以去替自己創造機會,這也是所謂的「佈局」,而並非老只是呆坐在哪邊,等待機會的到來,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樣也等於缺乏「創造機會」的能力。

 

  我們老祖宗有這麼一句話「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功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也就是說每個人一生的際遇,往往都不盡相同,這可能跟自己出生時的命與運有極大的關連性,不過我也相信老天對待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很公平的,有另外一句古諺說「三年一運,好壞輪流轉」,這也是告訴我們,不管你的命或是運有多好,人生總會起起伏伏的,而上天對每個人的考驗就在於,能否當沒有機會的時候,自己可以蟄伏修煉與忍耐,而且培養與鍛鍊出自己,可以準備迎接下個機會到臨時,好好的掌握機會並且大顯身手,更甚者能夠運用自己的能力,提早替自己來創造機會,很快的結束職場的低潮期,而非自暴自棄,然後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其實不管是機會或是能力,我都會覺得是人在職場,可以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重點在於自己內心的認知與態度,畢竟機會的到來是不會提早來預警的,這是需要對於機會敏銳的判斷與決心,才能夠獲得自己所想要的機會,另外能力的培養,也是需要長期投入時間,才能慢慢的累積出來的,所以也是要靠自我堅毅不拔的學習精神,才能夠讓自己能力超越他人,沒辦法快速與短期完成,因此如果人要擁有這兩項要素,所必須具備與依賴的就是,「積極」與「毅力」的態度,因為這兩者都是成功者缺一不可的要素,完全只能靠自己來奮鬥,其他人是很難來幫忙的。

 

  我們常常看到成功人士,在人前極為光耀的一面,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因為這些是抓住機會,要步就擁有了很棒的能力,卻鮮少有人認真的去了解這些成功的人士,為了成功過程中有多艱辛,所付出的代價有多高,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人所得到的成果,都是必須犧牲與放棄了其他的東西,才讓機會與能力兩者之間有了交集,所以有了機會才能展現能力,而有了能力才能夠讓自己去創造更成功的機會,兩者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也是殘酷的職場競爭世界裡,永遠存在的道理與事實,因此假使現在沒有機會的人,就要想辦法來多多培養出自己的能力,而有能力的人,就要想辦法來運用能力來創造屬於自己的機會。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79354288.jpg 

對好焦點,景色也就美了

常常照相的人都知道,一張相片會拍的很清楚或模糊不清,是否對好了焦距,是拍攝過程中,非常的重要的關鍵要素,而我們做事情也是一樣的,如果沒有把精確的對好焦點(Focus),那整個事情也就會像是散彈打鳥一樣,最後一定無法準確的把它給做好,所以如何在事前,思考清楚並對好焦點(Focus),也是職場重要的一門的學問。

 

  最近我迷上了攝影,常常利用假日時間到處去拍攝美景,當然要學會拍照,除了要抓好快門與光圈的技巧之外,最開始的對好焦點(Focus)工作,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只要相機的焦距沒有給調整清晰,那再怎樣去運用快門與光圈,效果都是沒用,整張照片拍出來,肯定都是模糊不清,所以當我們要拍攝每張照片之前,我都要先思考清楚,到底我對於這張照片,我所要對焦(Focus)的目標是什麼,然後再去勾勒出整張照片的範圍與規模,最後才會依照出當時的情境、天氣與時間的早晚,再去調整快門的快慢,以及光圈的大小規格,這樣照出來的照片,至少一定是比較如我自己,當初所預期的效果,這也是很多拍攝的人常說的-「對好焦,景也就美了」!

 

  從學習攝影的過程中,我也體驗到在職場工作的一個道理,那就是凡事在做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對好焦點(Focus),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人,本來是希望朝向某個方向去進行一項工作,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他卻朝向另個方向前進,或是工作已經完全模糊了原有的焦點,變成一團混亂、無法收拾的殘局,這些都跟一開始沒有去思考清楚,自己要的焦點(Focus)是什麼?等到一旦投入之後,就很容易被外部的環境給影響了,當然就會失去了原來的焦點,讓自己的工作變的模糊不清,當然最後就無法去達成自己所要的目標了,這也是很多人為什麼常常會覺得,自己所預期的目標,往往跟結果相差這麼大的原因所在,因為在過程中我們已經完全失焦(Unfocused)了!

 

  那到底要怎樣才能精準的對焦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像照相前一樣,要先去思考這張照片的焦點是什麼?也許是人、也許是建築物、也許是一朵花或草,然後再思考這張照片,想顯示出來的遠近與大小規模,去做好焦點的調整與定位,所以當我們有了預期的目標之後,就要先好好的去想想看,對於這個目標我的焦點是什麼?可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也有可能是最終想要達成的點是什麼?也有可能是想鎖定的對象與族群是哪些人?這就是對焦(Focus)的工作,一旦對好焦點了,就不能再去改變,因為我們整幅相片與藍圖,就會從這個焦點慢慢的衍生與勾勒出來的,也會慢慢形成它應有範圍與規模,所以焦點也就是整個目標的核心點之所在,是影響最終結果的非常重要關鍵要素之ㄧ。

 

  當我們對好焦點(Focus)之後,光圈大小與快門的快慢,就像我們在進行工作時,碰到阻礙與問題時,所做的調整手段與功能,而這些作為都是為了讓這幅相片,以及我們的任務,可以如自己的預期般來完成它,所以這些手段與功能,是讓我們的焦點(Focus)目標,能夠更清楚與明確的展現與完成,雖然是執行工作時重要的技能與方法,但卻不是最核心的關鍵,因此要是我們只是在乎與強調這些手段與功能,而疏忽了對好焦點(Focus)的重要性,那最後就會落於像是救火隊一樣不斷的疲於奔命去修正與解決問題,最終的結果也就會完全失焦(Unfocused)了,這也是很多人常常會迷失了,焦點與手段、功能之間彼此的關係,也會去偏重於後者,而忽略了前者的重要性。

 

  如果很多事情的結果都不如自己的預期,或是差異很大,也許可以去靜心的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在一開始並沒有做好對焦(Focus)的工作,或是太過於偏重於手段與過程,結果模糊原來的焦點,影響了預定的目標達成方向,所以只有把焦點給對清楚了,最後的目標也就不會迷失了!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29794285.jpg 

習慣成自然

人的行為都會重覆又重複,原因無他,就在於習慣之後一切就成為自然了,所以習慣越久也就越難改變這些行為,最後也就成了個性,而個性也就決定了每個人的命運。

 

 最近有位同事很沮喪的來找我,因為他在工作的時候不夠細心,產生了很大的問題,所以被自己主管狠狠的修理了一頓,我安慰他並詢問他「你這樣因為自己不夠細心,而產生的問題已經發生幾次了呢?」,同事若有所思的想了一想之後,回覆我說「應該發生有好幾次了」,我笑著問他「那你自己怎麼都沒有想過要去改變一下呢?」,同事回答說「有啊!我當然有想過要改啊,可是我已經很習慣這樣的做法」,我看著他之後然後跟他說「因為你錯誤的行為重複又重複,慢慢的你就習慣成自然了,最後也就成為你的個性了,如果你不趁早去改變你現在的壞習慣,你的問題就永遠會存在,當然這也就會決定了你的命運了」!同事聽完之後點點頭然後若有所思的離開了!而我也相信如果他自己不願意去嚴格改造這些不好的習慣與行為,未來他還是再會犯一樣的錯誤。

 

  在我擔任主管這麼多年的經驗中,教導部屬最困難的並不是傳授他們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而是要去糾正與改變他們的習慣與行為,大部分的主管都會認同部屬的態度,是決定了部屬績效結果的最重要的關鍵要素,只是很少有主管會願意花時間,去引導與改變部屬的壞習慣,這是後就只能靠自己內心的自覺,來逼迫自己去做改變,畢竟人本來天生就會有惰性,總是會喜歡去選擇,待在習慣、舒適、安全與熟悉的環境,而因此產生的相關行為,也就會重覆又重複,久而久之這些行為就會轉化成人的個性,所以如果人到這時候才想要去改變自己,就真的是很困難了,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說「人要是想改變就要趁早,因為習慣越久就越難去調整與改變了」。

 

  那要怎麼去改變自己的習慣呢?我個人認為有三項重要的因素,第一要素也是是最重要的是「心態」,舉例來說我們每天從住處要到公司,有人總是只是習慣搭同樣的車,或是走一樣的道路,壓根也從沒去思考過,想要做點改變或是嘗試新的方式,因此人對某件事情的心態,會是讓人決定願不願意去改變的第一要素是心態!除了心態之外,堅持與持續是養成好習慣並可建立正確行為的第二要素,很多人會有願意去改變的心態,但是要改變原有的行為模式,讓自己熟悉與接受新的行為模式並成自然,這確實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養成的,所以如果自己不能夠去堅持與持續下去,最後還是等於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了」!當然這也是種毅力的挑戰,必須要長期去做對的事情,不被舊習慣所誘惑與影響。

 

   至於第三項要素就是要能夠去「模仿」,週遭成功人士的好行為與好習慣,因為模仿別人是讓自己建立新的習慣最佳的方式,像小孩子從小會模仿父母,同學與朋友之間都會相互模仿是一樣的,因為人是喜歡靠模仿來增進自己成長的動物,所以找一位成功的人來模仿他的行為,這樣也就不會讓自己減少錯誤學習的成本與代價,當然也可以讓自己可以養成好的習慣與行為!所以在心理學的理論中就常會提到「模仿」是人在職場或人生中,最好的學習方法之一,而理所當然模仿的對象也就很重要,因此這也是古人所說的「進朱者赤,進墨者黑」的涵義與真諦吧!

 

  其實能不能改變自己舊有的習慣與行為,然後去建立自己的好習慣與行為,端賴於自己對於改變的動機有多強,這就像很多人都知道應該要怎樣去做,但是卻就是做不到的道理是相同的,只是如果人一旦已經把習慣變成自然,而習慣越久也就越難改變這些行為,最後這些習慣也就成了個性,而個性也就決定了每個人的命運了,因此每個人未來的命運,也等於是自己現在的習慣所累積與造成的,不能夠去怨天尤人!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85589616.jpg 

能否記取教訓將會決定自己的命運

在職場有三類型的人,第一類人是學習別人的錯誤,避免跟別人一樣犯錯,第二類人是記住自己錯誤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第三類人是老是遺忘自己的錯誤,會不斷重犯一樣的錯誤,這三類人因為做法不同,命運也就完全的不同!

 

  前幾天有一位同事跟我聊到他底下有三位部屬,某甲是那種很少犯錯的人,原因是因為他常常都會去,學習與記取別人的犯錯的經驗,然後累積成為自己的經驗;而某乙則是雖然會犯錯,但是鮮少會再犯相同的錯誤,因為他會牢牢記住,自己曾經犯過錯誤的經驗;某丙則是常常犯錯,而且很多都是一樣的錯誤,因為他個性很隨性,所以不會去記取教訓,當然很多發生過的錯誤就會一直在犯,朋友接著笑著跟我說「這三個人其實資質都差不了多少,但是因為具備三種不同的性格,所以三個人在職場的發展也就不盡相同」,我聽完之後也非常有感而發,在職場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帶過很多的部屬,也知道其實每個人多少都會犯錯的,但是如果一個人老是犯一樣的錯誤,那結果將會讓自己會失去,主官與別人的信賴與認同。

 

  我相信天底下沒人敢說自己不會犯錯,連孔子的愛徒顏回都只能做到「不貳過」,其實錯誤並不可怕,重點是人會用什麼態度,去面對錯誤這件事情,甚至是否可以從他人的經驗中去學習,以避免自己犯一樣的錯誤,我記得有人曾經這麼說過,「犯錯是經驗的累積,只是你要為這些經驗付出的代價有多高而已」,當然這個代價也包含了時間投入的成本,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可以只用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可以累積別人十多年的經驗,而有些人卻為什麼一直只能夠在原地打轉,因為他都不只是都用自己的錯誤來累積個人的經驗,而且還無法讓自己,從中記住並且學到這些錯誤的教訓,所以在職場就有三種類型的人,第一類的人是學習別人的錯誤,避免跟別人一樣犯錯,第二類的人是記住自己錯誤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第三類的人是老是遺忘自己的錯誤,會不斷重犯一樣的錯誤,這三類人因為做法不同,命運也就完全的不同!

 

  也許我們可以好好的來檢視自己,到底自己是屬於哪一種人,也可以好思考,自己到底是否會一樣的錯誤不斷的犯錯,而且都一直為這些錯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不自覺,還是只是偶而犯一次錯誤,就懂得記取教訓的人,還是會從別人的失敗的經驗中,去記取這些教訓,並且不要讓自己重蹈覆轍,當然如果您是屬於第一類人,我相信您絕對也是離成功很近的一種人,這也是成功與失敗者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了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13547550.jpg 

沒有用就沒有用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這樣說「人生的大道理大家都知道,差異就在於有人會去用,有人則沒有去用」,很多人飽讀了詩書,但是並沒有好好的去用它,結果跟沒有看過是一樣的,頂多只淪為是說說而已,不會好到哪裡去,所以很多事情的重點還是在於有沒有去「用」。

 

  最近跟幾位朋友聊天,其中有位相識多年的朋友突然很感慨的說,「還記得很多年前我們也是一起談論要去做某件事情,但是過去這麼多年了,我自己還是停在原地只有想想而已,但是peter你卻已經去做了,在你身上我真的體驗到,凡事如果都不做,都不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的」,這位朋友跟我認識很多年了,而且比我早幾年進入HR這個領域,不管看的書籍或是對於人資的專業知識,都不在我之下,他一直遺憾自己不能在HR的領域中打出一片天,其實我們週遭的朋友也都知道,他的問題點就在於他缺乏積極去做的勇氣與態度,所以因為沒有去運用他所知道的專業知識與論,結果就等於不曾擁有這些專業的知識與能力。

 

 我記得曾經有個預言故事,談到有兩位和尚都想到印度去取經,甲是個很思考與蒐集資訊的人,但就是缺乏執行的勇氣,因此過了十年之九,他還是沒去成印度去取經,而某乙則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的人,雖然經過挫折、壓力與失敗,但是他在五年之後已經到了印度取經並且平安的返國,這個人的差異也就於是否會去把理想與想法運用出來,我常常在內部講師訓練的時候跟學員說,「當一個講師最辛苦的不是在技巧或是專業能力,而是當你自己在教別人做一件事情,而你自己會不會一樣去做」,曾經有一位講師教別人凡事要做好預想型問題的思考,可是他面對事情卻從不願意去思考預想型問題,也有老師教學生時間管理時首要在意重要性問題,而不要為緊急事情所影響,但是他卻也從不去依照所教的去運用,久而久之之後,很多的學生與部屬也就看不起他,當然也就無法達到自己的目標與理想。

 

  其實人的最大問題,就是當作不到的時候會替自己找理由,曾經有位同事當他做不到或不去用時,很喜歡跟我說「我又不是你,因為你可以做到才可以成功啊!」,當然行為常常重覆又重複之後,就養成了壞習慣,有一天當機會來臨時時,就因為他平常沒有好好的去做正確的事情,所以機會就會失去了,而這個機會是他夢寐以求許久的,因此也讓他受到很大挫折,後來他跟我說「我並沒有不努力啊,那為什麼上天對我這麼不公平?」,我搖頭的跟他說「你是很努力,但是你週遭的每個人也都很努力啊,所以你跟別人並沒什麼差異阿」,我緊接著告訴他「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你被你自己給打敗了」,他很納悶的看著我,這時候我緩緩的告訴他「因為你根本都沒想要成功,你不是老喜歡告訴我「我又不是你,因為你可以做到才可以成功啊!」,所以你的話老天就聽到了啊!」,接著我很嚴正的告訴他「因為你想要的事情都不去做,知道的道理也不去用,當然你就不會成功啊!」。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每分鐘60秒,每小時60分鐘,每天24小時,只是有人會好去運用,努力達到他所想要的目標,有人卻是虛耗時光,然後事後一直在替自己找藉口原諒自己,我想很多人都會羨慕別人成功,喜歡知道別人如何的道理,其實「人生的大道理大家都知道,差異就在於有人會去用,有人則沒有去用」,這也是成功的不二法則,你知道了願不願意實踐而已!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9563118[1].jpg 

什麼星座適合什麼工作阿?

周邊的人因為都是做人力資源管理的朋友居多,有時候也常常會打覷的去討論與了解彼此之間的星座與血型,當然也會談論到什麼星座的人在職場成功的比率較高較多。

 

最近常常有很多學生或朋友問我:「什麼星座是星座最適合做什麼工作阿?」,雖然我不是星座專家學者,不過,我自己倒是曾經做有一些沒經過統計分析的隨意調查結果;像是服務在人資界的朋友中,好像水平座的人比較少,也許可能跟水平座的人是屬於比較不願意接受約束的;而女性主管比例最高的雙子座,因為從星相學來看雙子座的女生是那種有智慧且非常有主見的一個星座,所以處世或對人都會以較高標準來審視;很多高階主管則是以天蠍座居多,因為天蠍座給人的感覺都是比較有手段,所以座事情會能得到老闆的欣賞與重用;而最佳秘書的星座是巨蟹座與雙魚座,因為這兩種星座不但具備有智慧,而且擁有女性柔情的一面;至於天秤座就出了很多帥哥美女,如果你將明星的星座來做分析,就會發現其中天秤座的人佔了大多數;至於稽核與財會的人很多是來自處女座,也許是因為處女座給人嚴謹的刻板印象吧。

 

不過,雖然自己有這些類似的歸類,如果你更詳細的問我為什麼是這樣?那肯定無法從我這邊得到答案,因為,純粹只是個人的看法而已,其實這種合適性的問題不能只從一個星座來確定,一定有很多例外的個案產生,我到是覺得適不適合做什麼工作,可能跟自己個性與特質比較有關,星座或許只是恰巧增強個人特質的因素吧,所以,有時候我也會常說:「人的一生影響最大的父母親,然後是朋友與師長」,舉個電視連續劇常演的例子吧,有兩位雙包胎,因為一個意外事件發生,所以兄弟兩人為不同父母所撫養,那位落入到家庭貧苦的哥哥,因為從小被受缺乏金錢之苦,所以長大之後凡事都積極向上,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弟弟呢可能成長於小康家庭,所以凡事都是關懷別人的角度來去看這社會;同星座又是同父母生出來的兩兄弟,到最終產生極大差異化的就是-“成長的環境,所以,與其太過於去相信某種星座再工作中一定適合怎樣的工作,到不如回頭好好去想想什麼才適合自己的個性吧。

 

如果你還在思考,你是什麼的星座的適合什麼工作時,也許先去思考你的個性與特質還有具備的能力吧。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苦盡甘來

當事情如預期般圓滿的達成時,相信品嚐這樣的結果是甜美的,只是在整個過程卻是艱苦難熬的,其實事情之所以最後能夠成功與失敗,關鍵因素都不在於開始時的計畫有多完美,或是計畫的很周全與詳細,而是能否在漫長的過程中煎熬過來,因為所有的問題與挑戰,甚至是挫折與打擊,都是發生在過程,沒有經歷過這段艱苦,就很難能夠嚐到美麗的果實。

 

記得很多年以前在軍隊服役時,當時部隊非常重視「體能戰技」訓練,其中尤其以5000公尺長跑,是最令我印象深刻,但也是最讓人痛苦難耐的,一項體能訓練活動,相信只要曾經參加過長跑的人都知道,整個長跑中最艱苦難熬的,而且也是決定是否可以順利跑完的關鍵,就在於跑了大約一半的過程,因為那時候,是整個身體是最辛苦的,而且也是最累人的,當然也是人最容易想要放棄的階段,大部分長跑無法跑完的人,大都是在這時候就放棄了,而決定個人最後名次的結果與成績,正是從這時候才開始,並且會一直要延續到結束的期間,等到跑完了整個全程之後,迎接我們的是那種開心、很有成就的滿足感,那時候也是最能體會,所謂的「苦盡甘來」這句話的意思與真諦。

 

我擔任人力資源主管這麼多年,帶過了很多表現優秀的部屬與同事,這些人有很多都是一開始的時候,都不被人給看好的,甚至學歷資質都很平凡也很一般,但是他們都有一項共同的特質,那就是願意且能夠持續的「堅持」,去達成自己的目標,並且努力去克服在過程中,所碰到的任何困難與挑戰,當很多人已經逐漸放棄了艱苦的挑戰,選擇待在一旁休閒納涼的時候,他們卻還是繼續的堅持自己的目標,有時候碰到了接踵而來的打擊與挫折,都會讓這些人感到絕望,或者失去了自信心,可是他們卻能夠在稍作喘息與思考,馬上著手修正與調整自己的腳步與做法,把這些困難的問題與阻礙都解決了之後,然後繼續朝向自己的目標前進,到了最後終於能夠贏得了勝利。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也都希望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每個人更希望能夠品嚐成功或勝利後的果實,只是最後能夠如願以償的,卻是寥寥無幾,原因就在於事情之所以最後能夠成功與失敗,關鍵因素都不在於開始時的計畫有多完美,或是計畫的很周全與詳細,而是能否在漫長的過程中煎熬過來,因為所有的問題與挑戰,甚至是挫折與打擊,都是發生在過程,沒有經歷過這段艱苦,就很難能夠嚐到美麗的果實,這也是我們常常說「苦盡甘來」的真諦,而要能夠去克服這整個艱苦的過程,所需要的就是能夠「堅持」的毅力,以及願意面對各種挑戰的態度,並且能夠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幾項都是缺一不可的職能(勝任力),而這些多可以在後天培養與累積的,重點就在於你要或不要,去努力學習這些能力,或去改變自己的習慣。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成功的人永遠只會找機會,失敗的人永遠只會找藉口」,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把它修改為「能堅持的人永遠給人羨慕,放棄的人永遠只會羨慕與忌妒別人」,如果你也很想嚐嚐「苦盡甘來」美好的果實,那就要堅持的毅力,並願意面對艱鉅挑戰的態度,還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本事,這樣相信總有一天,你就會嚐到你想要的美麗果實了!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88866238.jpg

與其讓主管喜歡你,還不如讓主管需要你 

  在職場上很多人都會想盡辦法的討好自己的主管,因為主管是擁有自己的生殺大權的權力擁有者,只是人如果僅僅是一昧的想盡辦法來討好主管,而並非為主管所需要,久而久之還是會有失寵的一天,相對的如果自己擁有,能夠讓主管需要你的價值,甚至離不開自己,那就能在職場長久的生存下去。

 

  台灣知名成功的演藝人員張小燕女士,曾經接受今週刊記者的訪問,談到了她在演藝生涯中,一直秉持「你不是要讓主管喜歡你,而是要讓他需要你」的信念,這也讓張小燕女士擁有了,這樣的做人處事的態度,所以她也才能像長青樹一般,長期的立足於競爭激烈的演藝圈之中,張小燕女士的經驗分享,是可以好好的讓我們來思考,畢竟現在的職場競爭非常的激烈,很多人為了生活的五斗米,而只能想辦法討好自己的主管,但是要讓主管永遠喜歡自己,可能除了要懂得能夠與自己的主管,很合諧的相處之道之外,怎樣擁有主管必須一直需要依賴自己的價值,更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素。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且受皇帝寵愛最久的大臣,非乾隆皇帝時的內務大臣和珅莫屬了,有人認為和珅是一位很會「拍馬屁」的人,也有人認為其實和珅,是一位很懂得「向上」管理的人,但是能讓自己的上司喜歡將近4-50年,尤其是在古代集權於一身,且會多疑多慮、喜新厭舊的封建皇權時代,只要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從高空跌下,甚至莫名奇妙就會從愛將一下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而和珅卻能永保其常青樹的地位,如果他沒有具備了,讓乾隆皇帝一直需要的價值,相信這應該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我想當年和珅先生,為了常保自己可以讓乾隆皇帝需要自己的價值,應該也投入了很多心血才能做到的。

 

  那主管到底要怎樣才會一直需要自己呢?從我自己多年擔任的主管經驗來看,可從三個部份來探討,第一部分是如何能「尊重」主管的能力,第二部份是如何會幫主管「創造績效」的能力,第三部份是在組織或職場,擁有不易被取代或獨特性高的能力,而這些的能力都可以展現出來讓主管欣賞的價值,那什麼叫做「尊重」主管的能力呢?就是要懂得「倫理」的觀念,績效再好也不能功高震主,而且可以獲得主管的信任與支持,這些都是平時就要花時間去經營與維護的,很多人能力再好,但卻常常讓自己的主管覺得難控制,雖然短期內不得不需要你,但是長期來看,最終主管還是會去割捨掉這個心頭之恨,會是另起爐灶找尋新人來替代自己的。

 

  而所謂的幫主管「創造績效」的能力,則指的是具備了可以幫老闆解決問題,也就是幫主管分擔解憂的意思,在我職場這麼多年的經驗裡,看到很多部屬做了很多事情,但卻都不是老闆最在意的,甚至是主管認為最不重要的,結果努力了半天等於是做白工,所以如何能幫老闆創造出他所需要的績效,就成為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很多的例子說明了,只要越能創造出老闆在意的績效的部屬,就越能獲得主管的重用與厚愛,我想這也是能夠長期讓主管需要且離不開你的重要關鍵要素之ㄧ。

 

  至於在組織或職場,擁有不易被取代或獨特性高的能力,包含了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以及豐厚的人脈與資源,這些都是足以影響組織發展的因素,當然自然而然的主管就會非常的需要你,而如何可以培養自己能夠可以擁有,不易被取代或獨特性高的能力呢?這就得靠自己不斷的去學習與歷練跟思考,當然還得加上許許多多的創意,還有免不了的是具備很好的人際關係,以及平日就能夠掌握資源與分類,而這些都是平日就需要,花自己很多時間來投入的,經過長年的累積之後,才能夠具備組織或職場不易被取代或獨特性高的能力。

 

  討好一個人是比較容易的,但卻是很難可以長久的,因為人會有喜新厭舊的心理,如果我們不能讓自己,能夠長期的讓主管或組織一直需要我們,只是一昧的討好主管,可能沒多久之後,主管就會像曇花一現,轉而去喜歡其他同儕了,尤其在這個現實且殘酷的競爭社會,只單靠「討好」別人,是很難長久的立足於職場之中,所以與其花這麼多時間去思考如何讓主管喜歡自己,倒不如把時間多花在去培養自己,可以擁有主管需要的能力,這才是長長久久的生存之道啊!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29018502.jpg

有自己的品牌嗎?

產品在商場上要有品牌,在職場上難道不需要自己的品牌嗎?什麼是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品牌會對個人影響什麼?現在職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往往要贏的他人的認同或是要擁有個舞台,必須花費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卻不一定如己所願,眼見更多的競爭者不斷衝擊著,讓自己完全沒有安全感與成就可言。

 

在擔任講師上課時,常有很多學生問我:「老師,現在工作很不好找,如果沒有傲人的學歷背景,如何能讓企業人資主管願意用我們?」,我笑笑的跟他們說:「你們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阿!」,當下,學生不解我的意思,我進一步說明:「假設你到賣場去買東西,你第一個考慮的是什麼?」,學員異口同聲的回答:「品牌!」;對阿!當我們在購物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就是品牌,那當我們在職場上跟別人競爭時,應徵者的品牌當然也是別人會優先考慮的阿。

 

什麼是品牌?品牌有可能是個人的學歷、人際關係、人脈、專業、名聲、個人歷練或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待人與處世的態度,當然,在不同的階段與年齡都需要不同的個人品牌;譬如說,剛從學校畢業的時候,自己所就讀的學校與系所就是他所代表的品牌,所以,常常有人說名校或好的系所畢業的,他畢業的第一份工作一定很容易找到,因為,他背後代表的品牌讓人家願意相信他的知識與能力,但是,後續的發展慢慢的就會跟這品牌無關,取而代之的會是畢業後個人的歷練與發展所建立自己的另個品牌;相對的,如果剛畢業時欠缺名校與好的系所的品牌時,那就得辛苦的先花時間去建立自己其他的品牌,譬如人際關係或人脈以及專業。有很多現職的人資主管或是表現不錯的人資人員,其實一開始他們都未具備很好的學校與學歷的品牌,初期都是花比其他人更多的心力與投入,慢慢的累積與建立自己在業界的品牌。

 

舉個例子來說吧,在我眾多的學生中,曾經有位同學,是大專學歷是技職體系畢業的,從上完課之後,不管在工作或是看到任何他覺得可以分享給他人的資料,他都會非常熱心與仔細的整理,然後寄發一份給所有任課老師與朋友們,信中他也會對這件事的想法與看法告訴大家,甚至要問別人問題時,他都會將自己對這件問題做好分析與建議,甚至做好了草稿,清楚的分享與告訴別人,然後再誠懇的請教他人的想法與建議,所以。幾乎每個人都對他印象很深刻,而中間他自己更常常投入到人資聚會中去擔任義工,除了學習分享也默默位大家服務,我知道後來他在HR的工作都是大家引薦他的的。

 

現代人太講求現實與功利,很多事情都是只想拿取而不願付出,更不願意先跟他人分享與貢獻自己,也不願意多花多點時間來建立自己在某個領與或專業的地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品牌為何?當別人都不清楚你到底強在哪裡、你是怎樣的人、甚至可能是否可以信任或是專業性與工作態度,卻要求別人雇用你,那不就跟你去賣場要你買一個你什麼都不知道的、沒聽過的品牌是一樣的冒險嗎?。

 

自己的品牌是自己創造的,品牌絕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很容易就可以被建立的,如果大家回想企業為了打響產品品牌所做的努力與廣告,就可以知道品牌的建立有多難,所以,在職場的你、我為有從畢業開始之後,運用各種方建立屬於自己品牌,贏得在職場上屬於自己的舞台;所以,從自己畢業走入職場開始的第一天,個人品牌響亮與否,就會影響個人的成就發展與所得。

 

自己的品牌就等於是自己在職場的機會,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都需要差異性的品牌,有可能現階段的品牌,因為不在向上提升,而遭其他人的品牌所替代,所以當自己準備進入下一階段的時候就要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品牌能夠符合下次轉職或晉升的需求?永遠讓自己是職場舞台上的常勝軍。

 

你有自己的品牌嗎?想想當別人在眾多候選人都沒考慮到你的時候,可能是你現有自己的品牌不足以吸引他人或讓別人願意花錢去購買你 。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態度是成功的關鍵 

人的成功因素有很多項,而最重要的莫過於「態度」,因為如果一個人空有能力或是聰明才智,或是擁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與關係,但是卻欠缺向上努力的「態度」,最終可能還是一事無成,有許許多多的例子都存在於我們的身旁與週遭。

 

  台灣在前幾天有個新聞報導,談到青春歌手蔡依林小姐的成功經驗,蔡依林現在是名紅兩岸的知名歌手,可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蔡依林小姐在剛出道的時候,其實並不被很多人給看好,甚至還曾經被某些影視媒體批評為,台灣唱歌最「爛」的高手,而後來到了前兩年,當蔡依林小姐因為唱歌榮獲台灣「金曲獎」得獎歌手時,他上台時很謙虛的說「非常謝謝當年不看好他的人」,就是因為這些挫折與惡毒的批評,激發了他內心努力向前的動機,當其他人練習歌曲與舞蹈1-2次時,蔡依林卻願意花更多時間來苦練5-6次,就因為這樣勤能補拙的精神與態度,終於造就了歌手蔡依林的成功。

 

  在職場工作這麼多年,我自己也深刻的體會出,常常有很多所謂的「黑馬」,都會在最後跌破別人的眼鏡,贏得最後的勝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有一位某集團的執行長,他雖然是一位專業經理人,可是卻很得到董事長的肯定,而這位執行長在當年還是以備取的身分,進入到這家公司來服務,做出的幾年表現也很平平,但是他卻比其他人更加努力,願意投入更多時間去學習,終於經過了幾年的努力之後,他的業績就成為全集團最佳者,而也慢慢就躍升為部門主管,事業單位(BU)的主管,最後就被提拔為集團的執行長,其實這位執行長貝沒有什麼過人的能力,他自己也常常跟集團的同仁們分享,他之所以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不服輸的「態度」。

 

  而在今年的農曆過年,我也剛好到台灣各地去旅遊,也發現很多商店門庭若市、熱鬧非凡,但是也有多的商家卻是門可羅雀、乏人問津,而有趣的是這些店之間的商品或是規模,其實差異不大,甚至反而規模小的商店,生意比規模大的商店還要好,當我細細的去探索其中的原因之後,發覺其中成敗的關鍵,也在於店家在待客時的「態度」,而這個態度就直接影響了客人,是否願意上門的意願,當然也就影響了生意的好壞,這也讓我想起了以前在學校,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時,曾經讀過一本書說「人沒有可不可以,只有願不願意,而這願不願意所指的就是人的態度」。

 

  如果我們去檢視成功的人成功的因素,應該可以發現有很多項,而最重要的莫過於「態度」這一項,因為如果一個人空有能力或是聰明才智,或是擁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與關係,但是卻欠缺向上努力的「態度」,最終可能還是一事無成,而偏偏「態度」卻也是最難被養成的一項職能「勝任力」(Competency),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選才時,要去找到合適這份工作的人,最重要的關鍵原因之所在,我想也是每個人要去思考,到底自己對於什麼樣的工作,會願意投入最高態度的欲望,那麼這一份工作,也就適合你自己了!

1983835195.jpg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抉擇與承擔

我們的人生常常要做抉擇,但是我們卻也可以看到,有很多都人卻不願意去做抉擇,因為每次做出了抉擇之後,都必須去面對抉擇後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承擔,抉擇與承擔這兩者之間,本來就存在著相關聯性,切不斷也割不掉

 

  有位朋友最近獲得一個很棒的工作機會,但是因為他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也很滿意,因此就覺得非常煩惱,跑來問我到底他要怎麼辦才好?我笑著問他「那你自己有分析那一個工作適合你?未來的發展性較好嗎?」,他點頭告訴我說「有啊!我分析結果,是這個別人提供給我的機會」,我聽完之後就直接回答他說「那這樣你還猶豫什麼?」,朋友苦笑著看著我說「可是我實在不敢做抉擇,因為我害怕去承擔結果是錯誤的」,我很嚴肅的看著朋友,然後語重心長的告訴他說「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得要做出抉擇,就算結果不如你意,你還是得要去承擔這一切,因為你怎麼想躲,終究該來的還是會來」!朋友點頭表示了解了我的意思。

 

  我們從小到大,從求學、戀愛、職場工作,都必須不斷的做出很多的抉擇,就像開車在馬路上行走是一樣的,總會碰到很多的十字路口,這時候必須選擇出自己的方向,有人會選擇向左,也有人會選擇向右,有人則選擇向前,有人索性則選擇靠邊停了下來,而不管選擇的方向對不對,反正選擇了就只能去承擔與面對所有的結果,沒法也沒能夠去後悔,只是可能因為有人就是很不願意,去接受不如己意的結果,或者常常被錯誤抉擇的結果所傷害,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不太願意去承擔與面對,當然也就不太敢去做抉擇。

 

  其實我們只要碰到做抉擇之前,首先要先仔細與冷靜的,把事情完整的給思考清楚,用最壞的打算來分析可能的結果,並讓自己做最好的準備,然後再做出抉擇,這樣子不管最後的結果是怎樣,都不至於讓自己覺得Surprise(驚訝),並且大部份的結果,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那所承擔的壓力與挫折,就會降低到最小,而除此之外,人的得失心也不需要過重,有一句話說的好,「凡事有得,則必有失」,更何況哪有人,終其一生之中所做的任何抉擇都沒有錯呢?而我們的人生,不也就是在這些不斷的錯誤抉擇中,所累積出來的成果嗎?

 

  當然也有人會在抉擇之後,會開始後悔,自己為何不去選擇另一種抉擇,也許結果會比這個抉擇會更好,或者是看到別人因為做出不同的選擇之後,而結果可能比自己的選擇還好,或者是很貪心,每個結果自己都想要,不想失去任何一個,而這些心態,當然都會讓人不能很果斷的去做出抉擇,只是往往因為這樣,使得自己猶豫不決,不很快的去做出決定,反而讓自己失去了更多,甚至造成全盤皆輸的局面,最後還得承擔更多的痛苦與所失去的,然後又讓自己陷入了,另個後悔的惡性循環之中。

 

  抉擇與承擔這兩者之間,本來就存在著相關聯性,本來就存在著相關聯性,切不斷也割不掉,而且就算不做任何的抉擇,也還是必須承擔這樣的結果,這是無可避免的,所以既然是如此,就乾脆讓自己放開心胸,去面對與承擔抉擇之後,所有的結果,而不要去害怕與逃避,也許這樣我們的人生會過的更開心。

1999534924[1].jpg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良好的溝通與拍馬屁

在職場相信很多人都很討厭很會拍老闆馬屁的「馬屁精」,可是從老闆的角度來看,這些「馬屁精」卻也因為懂得老闆的需要,而且也了解老闆的心,才能說出老闆喜歡聽的話,而這也與溝通技巧中所提到的,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並以同理心來與對方溝通,有相同的意義存在,所以「馬屁精」其實也可以算是具備良好溝通技巧的人。

 

  前幾天在上一堂課「商務禮儀與溝通技巧」的課程時,老師突然拋出了一個「PMP」的字眼來問在場的所有人,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嗎?當下每個人都摸不著邊且回答不出來,這時候老師笑著告訴大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拍馬屁」,瞬間大家聽完哄堂大笑,突然老師話鋒一轉反問同學們說「大家會認為拍馬屁的人是怎樣的人呢?」,這時候每個人的意見就像黃河決堤氾濫不可收拾般,把平日對「馬屁精」的厭惡感,滔滔不絕的都說了出來,老師比個手勢要大家安靜下來,然後徐徐的說「如果我跟大家說拍馬屁的人,也是溝通良好的人,大家可以接受嗎?」,當下每個人都死命的搖搖頭,老師看著大家笑著說「你們大家的反應在我的預期之中」!

 

  接著老師舉了清朝頭號「馬屁精」也就乾隆皇帝的愛將「和珅」的例子,來跟大家說明,雖然當時舉朝上大家都很厭惡「和珅」的馬屁,可是他卻因為懂得乾隆皇帝的需要,而且也了解乾隆皇帝的心,因此才能說出乾隆皇帝喜歡聽的話,這也是為什麼這位清朝最英明的皇帝,也是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卻鍾愛和珅這麼多年的原因,老師接著要在座的每位同學們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有人在與跟我們溝通的時候,都能理解我們的需求,也能夠站在我們的立場來替我們著想,會有人討厭跟這樣的人溝通嗎?在場的每個人都搖頭,老師接著問,那這樣的部屬你們會喜歡嗎?每個人都點頭認同,所以「馬屁精」其實也可以算是具備良好溝通技巧的人。

 

  在我自己擔任人力資源主管這麼多年的經歷,確實也碰到過很多,深得老闆喜愛的同事與部屬,這些人其實所具備的都跟和珅有相同的特質,那就是懂得老闆的需要,而且也了解老闆的心,甚至我自己也曾經碰過一些頂尖的業務員,才跟我談論沒多久的時間,馬上就可以說出讓我身心舒暢的話,當然也就可以賺到我錢包裏的錢,這些業務員之所能夠讓我,願意掏錢來購買他們的產品,也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很快的察顏觀色,掌握到我所心裡所在意的事情,有時候買到的東西回去雖然不是很適用,而且可能也會後悔,不過就是在當下被這些人的溝通技巧所折服。

 

  所以當我們在談如何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時,也許可以回過頭來像那些「馬屁精」學習,當然不是去學習他們奉承諂媚上司的態度,而是要學習以同理心,去了解對方的需要,或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為別人去著想,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做這樣的行為,相信我們的溝通一定可以順暢,並且得到別人的肯定與支持,那當然相互之間的「溝通」就無往不利了,因為很多溝通之所以無法順暢,都是彼此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要別人放棄自我的意念與欲望,然後來來順應自己的期望,那當然就很難去達成,我們在溝通前所設定的預期目標,而這部分卻也是這些「馬屁精」們最強的地方了。

 

  人家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凡事都是一刃兩面,沒有絕對的好或壞,端看我們怎麼用什麼角度去觀察,「馬屁精」的心態確實不可取,但我們卻可以學習這些人對待上司時,願意花時間去傾聽與觀察,以了解老闆所需,這部份卻是我們可以好好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真的可以這樣說,「馬屁精」確實也是良好溝通技巧的人,一點也都不為過。

http_imgload.jpg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向異業學習
相同的領域或產業或背景的人,相處久了就因為同質性太高,而會有產生近親繁殖的隱憂,造成組織創造力的降低與受限;所以要試圖打破這個框框就要靠「向異業學習」來突破。

最近有幾支很多不錯的廣告,都會讓身為消費者的我看了很心動,幾乎都快被牽引著去購買產品;其實這些公司賺到的不只是消費者口袋的荷包,也很正面提升了公司的企業形象。剛好,這幾天我們部門也為了提升公司在招募平台的曝光率來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願意來求職,讓我深深體會到,如果我們有像這些優秀產品的廣告,能吸引優秀年輕才子的目光,也許我們投入招募的費用,是否就可以事半功倍了呢?

說真的,雖然我在人資界工作了10多年,我的老師除了HR業界許多的前輩與人資所的教授還有帶過我的長官之外,有很多的想法與觀念其實都是來是於異業朋友之間的交流,或是自己在生活中遭遇到的經驗,這也是我在找團隊成員,總是喜歡找不同背景或是飛人資科系畢業夥伴的原因,因為這樣可以讓我們團隊在思考與創造一個工作的時候,會有不同方向的思維,尤其我們做的是人力資源的工作,不管在訓練發展或是在招募遴選上,很多工具是死的,但是人卻是活的,尤其在現在談效率與品質的時代,往往太陷入於自我侷限裡面反而無法突破組織現在面臨的窘境。

舉些例子來說吧,以最近流行的ACO(Account Service Office),是源自於服務業餐廳的流程概念;最近訓練發展談的體驗式學習,是源自於學小學老師的教授方式,人才評鑑中心來自於軍隊,甚至著名的豐田JIT(Just In Time)的管理概念與手法,也是來自於便利商店的作法,這些都是從異業取經而來,而非全部源於原來的領域,所以這也等於提醒了我們,有時候當我們對很多事情已經無法思考出來的時候,別個領域的作業方式或解決方法,也是就是可以幫助你突破思維的最佳創意,這也是一種撘便車思考的方式。

古人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常可看到在一個團隊裡,眾人的思考之所以會陷入盲點,很多是因為「近親繁殖」的原因造成,也就是存在了太多相同性與類似的思維,所以人士那種常會把已經僵化的思維習慣當成自然,當然人在這樣的思維與邏輯之下,當然就很難跳脫出既有的框框,可能很多很棒的ideal閃過腦袋,可是馬上另種的聲音就會出現,阻止自己朝這個ideal的方向去繼續發展新的思維,結果就等於不了了之,所以如果允許自己或是在團隊願意接納其他聲音與意見,可能最終會有不同的及果發生。

下次當你在面對困境時候,不一定要急著想破頭,出去走走、逛逛,也許靈機一動你就可以很快找到你要的答案囉!~
1365811679.jpg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者的兩項要素

在職場除了要具備專業之外,還需要累積自己的人脈,而且隨著年紀的成長這兩項要素的重要性與影響性卻有極大的差異,可能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也是人要在職場能夠成功,很重要的兩項要素。

 

  最近跟幾位朋友聚餐也參加同學會,大家都不約同對每個人的事業與經驗做了很多的分享,無獨有偶的最近也有位好友跟我聊起他的主管跟他談起一位成功者的條件,其實將在職場上表現不錯或是佔有一席之地的人來做個分析,你會發現成功者所具備的兩項重要的要素-1.是專業,2.是人際關係,但是有趣的是隨著年紀的成長這兩項要素的重要性與影響性卻有極大的差異,可能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一般來說30歲之前,一個人要是能在某個領域或專業獨當一面,專業是項重要因素,我記得我在剛畢業工作時,我對工作的專業非常投入,當時因為年輕講話與個性之衝,常常讓長官恨的牙養養的,當時像是硬石頭或是臭豆腐之類的封號都曾經與我名子在長官的談論中出現,可是他們又沒輒,因為我帶的團隊常常是長官與部門績效的最佳貢獻者,失去我或是沒有我,他們應該會很不捨,所以當時我就明瞭什麼是給人又愛又恨的。

 

過了30歲之後,一個人的成就是建立在廣大的人脈與人際關係,因為這時候位階是屬於中高階,成功與失敗或是能幫你將危機變換成轉機的人就是你身邊的貴人,也就是說貴人越多,你在職場的資源就越多,對於資訊的獲得就越廣泛與正確,當然決策精準度就越高風險就越低,就會像最近一個廣告一樣,在沙漠中能比別人早洞察先機,我記得自己在30歲之後開始進入另個領域,為了學習我常常去上課,但是主要目的還是認識重要的前輩,所以,只要是我上過課的老師或前輩,我一定會讓他對我印象深刻,而且經年的戮力經營這些關係,使他們成為我的重要的人脈,也因此有時候也常常跟好朋友分享,進入這個領域之後,我從來沒在104上找過工作,不是因為我有什麼了不起,是因為這些前輩、好友、人脈都會將更好的機會與工作優先告訴我,當然也拉拔了我。

 

人當然最好都擁有專業能力與人際關係,但是如果一個人僅具備人際關係而不具有專業,那他可能30歲前一事無成,處處碰壁,可能要等到30歲之後他才會有機會爬升起來,不過,前提是他要有資源或是機會或是能力遇到這些貴人;相對的一個人僅具備專業而人際關係不是很佳,那他可能年輕時會很意氣風發,但是如果隨著年齡改變,對人的人際關係沒有改善,過了30歲之後有可能會讓自己覺得懷才不遇,鬱鬱寡歡,也可能無法進入決策圈或是成為職場或工作領域中重要的角色。

 

我週遭的朋友有屬於兩者兼具,也有只具某項部分,當然也有人跟我一樣隨著年齡成長或是藉由學習去彌補另一項不足,但是這裡面會決定最後成敗的要素是年齡,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在30歲前不具備專業但是人際關係能力又不足,等到了30歲才去提升了自己的專業,但是並未去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或是30歲之前自己的人際關係很好,但是專業能力不足,等到了30歲之後,去努力追求專業知識,但是卻忽略經營自己工作領域的人際關係,這樣的結果將會不容易得到自己的預期果,這也是說,人要在對的時間與年齡上做對的事情,其實不管職場上的那位成功者,他們成功的要素也就是這麼簡單而已;所以當我們聽到或看到一個很努力的人,卻沒有比別人得到他應得的結果,也許應該去看看是不是在不對的時間或年齡做不對的事情。

1365811691.jpg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9553817[1].jpg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要學會適時的「戒急用忍」 

 古人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也是告訴我們為人處世,有時候必須要能夠忍耐,並且學習運用智慧來化險為夷,而這樣的行為我們可以用「戒急用忍」這句話來表達,畢竟有時候人生很多的考驗,是必需要等待時機成熟,不能用「急迫」來改變與達到目標的。 

 

  依據歷史的記載清朝雍正皇帝從小就非常的暴戾,所以他的父親也就是「康熙大帝」,曾經要他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戒急用忍」,而雍正皇帝自己,確實也為了能夠做大事、繼承皇位,而讓自己忍性了40多年,最終贏得康熙的認同,成為了康熙大帝的接班人,也開創了雍正王朝的盛極時代,而「戒急用忍」這幾個字,也成為雍正皇帝正成功方式的代名詞,其實我們在職場工作,常常會面對一些無法理解的環境,只能果敢的去面對之外,也要不斷的運用智慧,讓自己做到「戒急用忍」,等到風平浪靜、海闊天空的時候到來的時候,可以發揮自己的長才。

 

  在我進入職場沒多久的時候,曾經碰到了一位很難相處的主管,他不僅會刁難部屬,對我們要求也趨近於嚴苛,有好幾次我都氣到想跟他大吵一架,有一天有位資深同事跟我聊天,告訴了我人在職場碰到像這要的人與事是很平常的,如果只是生氣動肝火,對事情的解決是沒意義的,而是要想辦法讓自己能夠快速的冷靜下來,最後他送給了我一句話要懂得「戒急用忍」,老實說我後來一直工作到了最近幾年,才慢慢的體會什麼叫做「戒急用忍」,也才會慢慢的學會,當碰到不可理喻的事情時,可以讓自己遠離「憤怒與生氣」的漩渦,而因為這樣所付出的代價,確實也是很大的。

 

  確實人有時候不能夠太「意氣用事」,因為這樣可能會讓自己誤了大事,而讓成功與自己失之交臂,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在二次大戰時美國名將巴頓將軍與布萊德雷將軍的故事,這兩位將軍均畢業於西點軍校,巴頓將軍是1909年班畢業的而布萊德雷將軍則是1915班畢業,也就是巴頓將軍整整大布萊德雷將軍6個期別(年班),甚至巴頓將軍一開始是布萊德雷將軍的上司,而巴頓治軍亦是出了名的兇悍、嚴謹,又是常勝將軍,但是終其一生他僅做到四星上將,而布萊德雷將軍不僅晉升到五星上將,還曾經一度擔任過巴頓將軍的上司,主要的差異就是因為巴頓將軍做事非常的衝動,最有名的就是他在媒體面前,在軍醫院裡用鞭子抽打,因為害怕而躲在醫院療傷的士兵,這讓他在後來軍中生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而布萊德雷將軍就完全展現出不同的風格,他是一個儒將,懂得該進則進,該退則退的道理,充分的把所謂的「戒急用忍」的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所以才能夠不斷的被委與重任,尤其能夠與他的西點同學,也是二戰時歐洲盟軍統帥「艾森豪」將軍,相輔相成一起完成很多重大的軍事任務,所以後來也被晉升為五星上將,這兩個例子也告訴了我們,當我們在職場或人生面對不順暢的時候,要能夠學會冷靜思考,緩和與平穩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激動」,轉而來培養自己的實力,等待有利的機會來蓄意待發。

 

  古人說的好-「小不忍而亂大謀」,其實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要學會如何以「戒急用忍」來面對一切不如意的環境與挑戰,且運用智慧來化險為夷,也算是人生必修的一門「哲學」課業吧!

1999553817[1].jpg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大自己的抗壓能力
每個人的抗壓能力都是有極限的,不過抗壓的極限是可以隨著能力的提昇,或是慢慢承受更大壓力而拉大,我相信沒人天生就可以承受很大壓力的,只是當人面對壓力時如何轉化自己心中的態度,以正面的心態去面對與克服,讓自己的抗壓能力越來越強,也才越能承擔更多的工作與挑戰。

這次我拜訪哈爾濱,體會最深刻的莫過於「溫度」適應的挑戰,從南方10幾度的溫度,一下子進入了零下27度的環境,不管是身體與心理都面對了極大的挑戰與壓力,但是很有趣的是當我待了兩三天之後,哈爾濱的溫度開始回升至零下20度的時候,我竟然覺得溫暖起來,出門還把脫掉了兩件厚衣服,因為我的身體與心理都已經適應並接受超低溫環境,且建立了寒冷的底限,因此當再面對雖然也是很低的溫度,但卻比我可以承受寒冷的極限,又較高的溫度時,我已經不覺得寒冷了,這樣的情境與在我們平日職場所面對的壓力,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剛從學校畢業沒多久,有一次我的主管要我在極短的時間內,去完成以前我從沒做過的任務,緊接著後面幾天我不僅失眠,還吃不下飯,甚至脾氣也變的暴跳如雷,後來有一位學長告訴我說「Peter,你應該先試著放開心情,讓自己竟下來思考怎麼樣去完成工作,我相信只要完成這一次任務,下次主管只派任何的工作,應該都難不倒你了!」,後來當我靜心下來把工作完成,真的就發現以後的任務,只要比這件工作困難低的,我就沒有什麼壓力,而這些年來也因為我一直抱著只要突破了困難,自己能力就會更提升的想法,而去面對更多有挑戰性的工作,我慢慢發現了自己的抗壓程度,也隨之而提升許多。

我相信沒人天生就可以承受很大壓力的,重點在於當自己開始面對壓力時,自己的態度是什麼?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願意去承受較多的工作壓力,慢慢來累積自己的抗壓性,當然久而久之自己抗壓的能力就會增強,相對的,如果一開始就不意去承受較多的工作壓力,那能夠累積的抗壓性,就相對的不夠多,當到了一個年齡之後,就僵化也就習慣了不能承受更多的壓力,所以抗壓能力是否可以被提升,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態度」,當然家庭的環境與父母親的教育方式,跟自己週遭的朋友與職場的環境,都是會去影響到,當自己面對壓力時的「態度」,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說「環境決定一切」的原因所在。

其實人對於抗壓是有潛力的,就像我從溫暖的南方,卻能很快的適應,寒冷的哈爾濱的天氣是一樣的,只是我們願不願意去塑造這樣的挑戰環境,而這個意願就是自己的「態度」,如果週遭環的人事物,都是舒適穩定的,也不會有競爭的壓力,以及挑戰的工作,而當有人想去承擔多一點的壓力時,不僅得不到正面鼓勵,反而卻是負面的刺激,久而久之心裡面就不會產生,任何願意去承擔更多壓力的「激情」與「態度」,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同樣在職場工作,結果卻不一樣的原因,孫子兵法的第九篇「九地篇」也提到了,「投之亡地而後存,置之死地然後生」,也就是提醒人在面對「困難與挑戰」,唯有全力去面對,就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產出與結果。

如果當我們下次再次面對壓力時,先不要太驚慌,也不用太恐懼,只要記住放開心情去面對,慢慢的你將會發現自己的抗壓能力越來越強,也越能夠去承擔更多的工作與挑戰。1999563216[1].jpg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職場不僅要進步還要進化
現代的職場變化,非常的快速,如果我們只是進步,可能會遠遠跟不上職場的「改變」,所以若要想能夠長期在職場存活,就要讓自己因應環境的改變,而不斷的去進化,有如大自然的生存定律-「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是一樣的,因此如何讓自己不斷的進化成為職場環境的「適應者」,就成為我們每個人的重要職責。

前幾天與幾位負責員工發展的同事們,一起討論有關人的職能(勝任力)與性格,其中有位同事就問我說「為什麼人會去改變自己的天生本我呢?」,我笑著告訴他說「就像大自然的定律是一樣,人唯有不斷的去進化以符合環境的需求,而在這個進化過程中,也有可能會去嚴重改變甚至扭曲」,我接著告訴他們說「就像我們負責作業員招聘的同事,原來說話輕聲細語,但是因為所屬的工作,必須每天面對大量的作業員,跟這些人講話就必須要非常的強悍,所以久而久之,他講話的方式也就改變了」,所以這些人不只是能力的進步,而是根本上已經產生進化了。

現代的職場變化,非常的快速,如果我們只是進步,可能還會跟不上職場的「改變」,所以若要想能夠長期在職場存活,就要讓自己因應環境的改變,而不斷的去進化,就有如像「變形蟲」一樣,可以去適應任何的環境,記得很多年前有一位人資前輩曾經跟我說「真正厲害的人資人員是可以在不同的產業生存下去,也就是不論到製造業或是服務業,都可以把HR的專業給發揮出來」,說起來感覺好像很簡單,但是當我自己經歷過這麼多的年的人資工作之後,才真的發現要做到這樣真的非常的不容易,如果沒有很強的應變能力,其實很少有人,可以在不同產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都可以讓自己如魚得水,我想能做到這樣的人,大概已經可以算是HR大師級的高手了。

而在職場有更多機會必須去面對的是組織改變,或是臨時被交付不同的任務工作,甚至被派到完全陌生的地區,那需要的也是要讓自己快速的進化,以我自己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來說,常常因為老闆的一句話,就接下了救火隊的任務,或是必須去完成自己意想不到的工作,像這兩年我被派到大陸來工作,就只是在一個會議結束之後,我就收拾行李來這裡報到,馬上必須面臨的是,完全陌生的環境與不熟悉的工作,而組織與老闆根本也會去考量,給我更多的時間去適應與熟悉這一切,對組織與老闆而言,在乎的就是你是否能在預期的時間內,完成他們所交付的目標與工作,所以對我們而言,只有讓自己快速的進化到,去符合新職務與新工作所需要的職能(勝任力),否則根本很難去完成這些挑戰與面對壓力。

知名的科學家達爾文,曾經提出了「進化論」,也就是自然生物面對地球環境的轉變,唯有不斷進化的物種,才得以生存了下來,如果從職場生存的角度而言,這樣的理論也很適合於職場的競爭生態,其實人本來就要學習「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而去轉變自己既有的思維與做法,畢竟天下唯一不變的就是「變」,而所謂進化就是更積極的去因應需求,把自己「轉變」成適合未來環境的新的「物種」,因為唯有這樣,我們才能長期的立足於職場的舞台上。
1645176339.jpg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不要重蹈覆轍
人不怕做錯事情,最怕的是一錯在錯,沒有從錯誤、失敗或挫折中學習到教訓,這就叫做「重蹈覆轍」,不僅是人生也是職場上最忌諱的事情,因為重複又重複的錯誤,除了浪費自己的光陰與生命之外,也等於是人生的過程中一事無成,如果人不去改變這樣的「壞習慣」,久而久之成為自己的性格,那在職場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前陣子有位同事被我辭退,離開了我的部門,臨走前我找他談話,他很抱歉的告訴我自己無法做到我的要求,而且屢犯很多錯誤,我聽完之後很嚴肅的告訴他「人非聖賢孰能無錯,重點並不是在於因為你犯了多少錯,而是你鮮少從錯誤中去學習到教訓,並且去改變以避免錯誤,甚至你會重複又重複的,犯了同樣的錯誤」,這位同事聽完之後,點頭表示可以理解,其實我的這位部屬不管學歷與經歷都還算是不錯,只可惜因為過往他的職場經驗,都是屬於變化較為緩慢的工作環境,而碰到的老闆也都是追求穩定發展型的主管,因此不斷重複的錯誤,並不會立即造成自己工作的影響,但是卻也限制了他爾後在事業上的發展。

其實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在錯誤中學習與成長的,尤其是年輕人更是很容易犯錯,我擔任主管這麼多年經驗,常常這樣告訴我的部屬「只要你不是故意犯錯,或者不是品格與道德的錯誤,只要是第一次犯錯,我都會原諒,但是相對的我卻無法認同與原諒,同樣的錯誤或問題卻是一而再的犯錯,那就是你自己不用心,也沒有積極的想去改善的態度,那我就沒有辦法原諒你了」,這也是我自己這麼多年來,在我帶過的眾多部屬中,後來能夠擁有自己一片天與舞台的,都是鮮少「重蹈覆轍」在相同的錯誤,並且會隨時警惕自己,曾經因為這些錯誤所付出的代價。

其實換種角度來看,人在職場的激烈競爭,最重要關鍵成功要素就是「誰所犯的錯誤比較少」,而人唯有碰到錯誤時,能夠馬上的修正,並且舉一反三的思考,以採取更多的預防措施,避免「重蹈覆轍」在類似的錯誤中,這樣自己才能在眾多的競爭者之中,可以出類拔萃,因為重複又重複的錯誤,除了浪費自己的光陰與生命之外,也等於是人生的過程中一事無成,如果人不去改變這樣的「壞習慣」,久而久之成為自己的性格,那在職場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1645244644.jpg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著部屬能夠成長是種喜悅
每個人對於自己所謂的成功,心中都有不同的一把尺,有人會在意自己賺了多少錢,有人在意自己是否小有名氣,而我最在意的,卻是我帶過的部屬,能否猶如當年我所承諾他們的,跟著我一段時間之後,能夠所有成長,甚至自立門戶之後,可否獨當一面,因為我會覺得,看著自己部屬能夠成長,是種難以取代的喜悅與收穫。

我在職場工作這麼多年,最大的收穫並不是在於我賺了多少錢,而是我帶過的許多部屬,從懵懵懂懂一路成長為某個組織的「大將」,對我而言這些能夠成材的「徒弟」們,就是我畢生最引以為傲的財富,我與很多人不同的經歷是,我從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開始,一直到現在為止,我都是擔任主管的工作,帶過的部屬算算應該有好幾百人了,其中有男生,也有女生,而且現在所帶的部屬,也從台灣跨到了大陸,我常常在想,不知到未來有沒有機會,去帶到外國人的部屬,尤其在這些年我還帶了很多,不是我部門的部屬,有的是人資聯誼會的「義工」部屬,還有的是矩陣組織下的非人資單位的「部屬」,但是我喜歡把這些我帶過的人,統稱為是我自己的「徒弟」,因為我是他們的「師傅」,所以也就有責任帶著他們一起成長,協助他們達成人生或職場的目標與願望。

只要跟過我的「徒弟」們,都會知道我很會挑人的,我跟其他主管不同的是,我選人在意的不是亮麗的學歷,或是具備深厚的專業或經驗,我喜歡發掘有潛力的人,因此個人的態度與意願是我非常在意的,而被我選進了我的團隊,不代表就可以順利的成為我的部屬,也許我是個要求高標準的人,所以我對於部屬的訓練,是非常的嚴格要求,常常會把不適合的部屬,很快就給「淘汰」掉,算算在這些年,在我手上被我「淘汰」掉的人還真的不少,大約至少有1/4的人會被迫離開我的團隊,因為我非常相信,人唯有在強烈的競爭與淘汰的壓力下,才會將自己的潛力發揮至極致,只要能夠熬過這樣的磨練,而留下來的,絕對會是最棒的人。

也因為我對部屬的嚴格要求與付出,在職場工作這麼多年,有非常多當年帶過的優秀部屬,現在的成就可以遠遠的高於我,也許很多人會在意自己賺了多少錢,有人在意自己是否小有名氣,而我最在意的,卻是我帶過的部屬,能否猶如當年我所承諾他們的,跟著我一段時間之後,能夠所有成長,甚至自立門戶之後,可否能獨當一面,擁有某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亮麗舞台,而且也能把當年他們的學習精神給傳續下去,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我想這樣的成就與喜悅,是我在職場這麼多年來的,最大的財富與收穫,我想這應該也是一位主管不可推卻的職責。
1645244652.jpg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