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職場經驗分享 (3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要成為沒有宏觀只有微觀的「井底之蛙」
人常常會用眼前聽到、看到與感覺到的人、事、物,直覺的與主觀來做出決定,只是,等到有一天當自己的視野更寬廣時,才猛然發覺原來自己居然是沒有宏觀只有微觀的「井底之蛙」,不僅判斷錯誤,決策也產生了偏頗與失誤。
昨天請同事一起到東筦聚餐,除了犒賞他們這一年的辛苦之外,也算是年終尾牙,因為是要犒賞同仁,當然聚餐地點就由他們來選擇,因此,大夥兒還是選擇到東筦市區上次我們吃過飯的那家拉丁烤肉店,剛好昨天有幾位同事從外地來洽公,所以,也就一起跟著我們聚餐,當我們車子從廠區進入東筦市區時,這幾位外地來的員工,很驚訝東筦市區的繁榮與熱鬧,幾乎一點不輸給他們看過、待過的各大城市,突然有位同事冒出一句「早知道東筦是這麼熱鬧,當初我應該到這邊來這邊發展」,這位同事去年本來有個很好的發展機會,但是,因為自己一直認為東筦是個鄉下地區,可能會無法適應與習慣這裡的生活,不過,當他昨晚經過大半東筦市區之後,臉上浮現了後悔與錯愕的表情。
我自己年輕時也有過這樣難忘的經驗,曾經有個很棒的發展機會,可是因為自己當時年紀輕,沒有累積深厚的人脈與貴人,所以欠缺了宏觀的思維,只以微觀的直覺與想法,對這個機會做了很短窄的判斷,決策的結果當然是錯誤的,導致了後來整個職場發展差點全盤皆輸;人常常會因為沒有宏觀只有微觀,就像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一樣,而錯失了良機,或是面對危機、挑戰時卻渾然不知,還以為是機會,而做出很糟糕的決定,相信不管是組織、個人,都會有因為沒有宏觀思維而造成困境。
宏觀思維可以看成是對事情的全盤思考,這過程當然包含了用眼觀察、用耳朵傾聽、用心感受,還有就是用腦思考,除此之外,也必須對於資訊的收集能夠確實的掌握與了解,而不只是僅從一個點或僅獲得部份資訊,就誤當成是全部的實況,以致誤導了或忽略了事實的真相,就像大家耳熟能響的「井底之蛙」的故事一樣,那隻坐井觀天的青蛙,雖然很積極的想像天空的美麗,但很無奈的是,因為所看的視野有限,所以,再會想像也沒辦法拼湊出整個天空事實的真貌,而永遠只能在自己所獲得的資訊,去做出判斷與決策。
想想不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或是問題分析與解決,如果欠缺宏觀的角度來思維與判斷,只用很窄小的微觀,造成見樹不見林,相信都不容易解決自己所預期的目標與結果,我想這也是很值得大家作為參考的想法。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題的真相是什麼?
問題解決要對症下藥,如果看到的只是表面,而沒有深入探討,那有可能只是治標而不是治本,更有可能問題可能沒解決,反而會產生新的問題,尤其是處理人的問題,因為大部分人的問題,看到的都會只是發生在表面的行為,真實的狀況可能跟表現出來得行為差異很大。
昨天從香港轉車進入羅湖關的路途,看到兩位姐妹在談論問題,其中較年長的人感覺像是姐姐,可能想要幫忙自己的妹妹解決她面對的問題,所以,不斷的給妹妹很多的建議,只見每次她提出的建議,都被自己的妹妹給否決,而且不斷的說「這根本沒解決我的問題」,到了最後,姐妹倆因此動了氣,姐姐很生氣的認為妹妹很刁鑽,老是在一些問題點打轉,而妹妹則是認為姐姐根本都沒了解自己,兩人氣乎乎的彼此不講話。
相信這樣的情景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不斷的發生在我們週遭,有時候可能想去解決問題,結果到了最後問題不僅沒解決,反而還把問題越弄越糟糕,原因就在於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離清楚問題的真相與問題的事實,所以,會直接從自己的直覺與想法來給對方建議或是來解決問題,這也是遺漏與疏忽了在與人的溝通時最重要的關鍵-「傾聽與探索」,而由於我們常常疏忽了這個步驟,而造成無法真正釐清與了解問題。
我在前幾天的部落格文章裡已經有撰文針對「傾聽」這部份來說明,今天針對的是「探索」部分,來做一些心得分享與個人看法,一般在對問題的了解除了要先做好「傾聽」,緊接著的就是要深入去「探索」產生問題的背後的原因,「探索」要做的就像是在訓練手法中的Facilitation(引導)技巧,發問好的問題去引導對方去思考與說出真正的問題與需求,很多人其實可能自己對自己的問題或需求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必須要靠好的問題來引導、介入,以釐清出他個人目前真正臨到的困惑與難題。
我曾經有這樣的經驗,有位主管跑來告訴我,他們部門目前極需要某項訓練課程來提升績效,可是當我初步了解之後,就直覺的認為該部門面臨的問題應該不是訓練的問題,因此,經過我逐步引導該主管去思考一些週遭的問題之後,他也才驚覺原來問題是出在工作的流程設計不順利,才導致員工的整體績效不彰,也就是其實他要求的訓練並不能解決目前該部門發生的問題,假如如果一開始我也沒有深入探討問題所在,可能最終的結果可能是辦好了訓練,卻不能幫忙這位主管解決問題。
問題的發生通常都是從源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之後,才會整個爆發出來,因此要如何的把問題真正的解決,還是要從源頭找起,畢竟也唯有將問題用治本的方式來解決,才能將問題徹底的處理,也才不會自己成為救火隊一直在滅火。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年第一次出差
今年才開始沒幾天,我就背著行曩準備出差了,只不過這次出差回來沒多久就要過年,心裡頭的感覺比跟之前相比是好的很多,也希望這次出差能夠順順利利、平平安安的回來。
本來我計畫昨天就飛到去大陸的,但是因為今天公司有安排年度的健康檢查,也許以前我會覺得放棄一次可能無所謂,不過,這幾年周遭朋友因為身體康問題發生了很多事情,讓自己驚覺人的成就在怎麼好、錢賺的在多,都沒有比自己的身體健康來的重要,因此,我也特地順延了一天,一大早趕緊到公司作完健康檢查之後,就急忙返家準備出國出差的相關事宜。
昨天跟一位好朋友在談事情,最後他忽然問我去年出差的次數,我算了一下大概有8次吧,他聽完之後問我「那你今年出差的數目不就會超過去年的8次?」,我愣了一下之後,深思一下之後,認為他說的一點都沒錯,今年因為組織的轉變,我被賦予提升大陸組織HRD很重要的工作,從去年的第四季開始,我就很專注在規劃與安排這些工作的事前準備事項,根本都還沒去思考出差次數的問題,目前我的人員管理幅度的範圍已經很廣,有些事情幾乎都必須仰賴各地區的每位同仁獨立作業,我能提供的資源與協助好像也越來越有限,這樣對我所管轄的同仁們是有點不公平,像我現在出差離開台灣這段時間,這邊的組織與工作,幾乎都得靠台灣團隊成員的自行努力與相互支援,而這中間是沒有任何主管可以給他們支持的,而當我在台灣的這段時間,在大陸的團隊成員,也必須自己依賴自己去進行例行工作,也沒人可以給他們指導或是幫忙。
這幾年我覺得因為工作的關係,以及常常出差的緣故,我覺得自己的視野與格局都增加的很廣,對很多事情的見解也比較多元,當然也累積了很多的差異文化管理的經驗,以及對於人力資源有更多的見解,還有就是更廣泛與深度的教學經驗,這些都是我這些年來的收穫,不過,也因為常出差讓我對自己的未來職涯也有更進一步的思考,有時候會覺得幫別人做職涯發展,感覺是很容易,但是,輪到自己為自己規劃時,才覺得有時候自己也會陷入猶豫沉思的思考中,不過,還好的是我利用這段時間,很快的釐清自己的特質與需求,也為自己勾勒出自己未來的藍圖。
今天的行程是直接到廣州,這次最大的願望是希望能借部相機,到中山大學去拍個照片回來,尤其是中大碼頭,去了那麼多次,卻從沒有一次去把美麗的景色給拍照回來,希望我這次能如願以償,也預祝自己旅程一切平安順利。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突圍而出
這幾年台灣因為深受經濟不景氣,很多工作都慢慢的消失或移轉到其他國家,整個職場呈現出來的是供需極為不協調,而如何讓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突圍而出,是一項很重要的思維。
這陣子跟很多朋友在聊,都聽到不管是外商公司或是台商公司都在減少與降低台灣組織的規模,甚至有很多跨國公司的大中華地區的各級高階主管,都已經由大陸人來擔任,直接管轄在台灣的部門,我想這是種趨勢也是台灣這些年經濟衰退之下的結果,對於我們在職場生活的上班族,現在的挑戰都比台灣過去幾十年來都還嚴峻,影響的不僅是出入社會的年輕人,連已經在射打滾、上班10多年的人都受到很大的衝擊與壓迫。
如果用兵法的用詞,我們現在的處境有點像是被人所包圍,十分不利於我們整體未來的發展,我想台灣未來除了需要一位優秀的領導者來帶領大家走出困境之外,對於自己也必須要多加思考,如何讓個人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從逆境中殺出一條生路,確實是重要的,當然對個人而言,能力的提升大概是很多人將之列入的第一個步驟,但是,到底要提升自己什麼樣的能力,這可能是值得思考與討論的事情,就舉人資人員來說,這些年各種的證照林立,也讓很多人投入去追求與考試認證的風氣,只是,在一昧的追求證照的過程中,可能自己要先想想,這張證照拿到之後對自己的價值與幫助大不大;還有人也選擇到國外求學、深造,只是一樣的問題自己還是要去思考,花了這麼多錢去國外唸書,到底可以為自己的未來提升什麼?能有助於個人未來的發展與就業嗎?
要讓自己能夠突圍而出,從兵法上或是軍事謀略而言,首要的是清楚目前的局勢,也就是未來整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方向,然後才能再去思考,對自己而言要從什麼方向去突圍,也就是要讓自己在職場走出什麼樣的道路,就我個人觀察,在混亂中大部分的人都是盲從的,也就是聽到別人怎麼說或是大部分的人怎麼走,就會盲目、不加以思索的就跟從,沒有去想過、分析目前自己面臨的困境與自己的優缺點,所以,做出來的決定都是隨意決定,因此,未來除非大環境的改變之外,否則要靠這樣的抉擇,而讓自己能走出一條路,幾乎是緣木求魚。
我常常舉例子說,有人丟履歷表表到100家公司,而只得到應徵面試10家公司,但是,都沒有下文,可是,有人確是投5家履歷表卻都能被通知、安排去面試,最後有3家會通知他去上班,這之間的差異性並不是在於學歷或能力,而是後者比前者會懂得如何用有效的方法來行銷自己,這樣的例子相信在我們的週遭都是屢見不鮮的,所以,如何去了解環境變遷、了解自己、然後找對人、找對方法,都是在這個挑戰、壓力都大的社會下可以讓自己「突圍而出」的好方式,也是可以讓自己不斷在職場生活下去的重要方法。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人為何要提攜自己呢?
職場上最重要的是能有人在適當的時間提攜自己,但是,別人為何要提攜你呢?這是個有有趣也是很嚴肅的問題,有沒有得不得到別人的提攜,在職場的發展差異性、影響與結果是很大的,所以,如何讓人願意提攜自己,是職場一門必修的課程。
曾經我有兩位同事,兩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其實是不分上下,但是,某甲不管是客戶、主管或與他共事的同仁對他都誇獎有加,因此,幾乎每年都被晉升、加薪,帶過他的每位主管都願意提攜他;相反的,某乙境遇就一樣了,在職場多年帶過他的主管都肯定他的表現,可是卻沒人願意提攜他,在我們公司待過幾個部門,也更換兩位主管,可是,卻沒人願意主動提出要晉升或發展他,他身心難過的來跟人資部門討論自己的職涯,也疑惑自己問題到底是出在哪裡?
如果有人願意提攜你,相信一定是自己是在某個地方令別人欣賞,也許在能力方面,也許在為人處事方面,也許是做事的成效方面,如果越多人想提攜你,就代表你在越多部份為他人所肯定,像我剛才所舉的某甲,不管在能力、為人處世、做事的成效都為人所肯定,因此,每個人都願意提攜他;相反的,如果自己在職場上越少人願意提攜你,那就代表自己一定在能力、為人處世、做事的成效越少為人所肯定,所以,被提攜的機會就很少。
而在能力、為人處世、做事的成效這三大部分,以為人處世所佔的比重是最重,因為人與人相處會有團隊合作、默契,進而到彼此欣賞的發展,而這也是別人會特別想提攜自己的非常重要的部份,因此,這也是我們在職場裡常常會說的「做人比做事重要的道理」,以我自己的經驗與觀察,如果一個人只有在能力與做事的成效兩者之一表現的很好,或是兩者表現都很好,但是為人處世不是很好的人,能被提攜的機會可能要看是否可以碰到欣賞他的主管,有大部分的時候,這樣的人其實最終,只有被肯定但是卻不一定會被提攜,尤其當位階做的越高的時候,為人處世的重要會越顯的更重要,當然,如果為人處事能力好之外,要是再具備上能力或是做事成效任何一項強項,那相信被提攜的機會一定會更高的。
當自己在職涯發展時,如果覺得一直得不到別人的提攜,可能可以好好思考自己在過去的一些行為是否是可以讓很多人得到欣賞的,畢竟,機會是人給的,但是,相對的,機會也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話的藝術
有這麼一句話「話說的多或少,不如說的巧」,說話的藝術在職場上是一們很重要的藝術,尤其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更是很重要,有時後話的不得體,可能會讓自己職場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
最近有位朋友正在轉換工作,很令我佩服的是幾乎找他去面談的公司都要錄用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詢問了為何這麼有魅力?原來他在面談時跟別人對答,都非常用心傾聽對方的問題,很清楚的回答對方想要的答案,尤其在對話過程中「用心」的說話,我對這位朋友知之甚深,他是一位很懂得應對進退的人,週遭的朋友或是只要與他共事過的人,都很喜歡他,套句台灣的一句俗語「他比較得人疼」。
清代乾隆時的總管大師和珅,雖然歷史對他的評價是褒貶不一,不過,和珅說話的藝術確實是可以讓人學習的,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像這樣的人感覺很「狗腿」,不過,我這邊所談的「說話的藝術」,指的是「用心」說話與「尊重」對方,舉個例子來說,有很多跟我不熟的學生或是網路朋友常常會問我問題,一樣的問題有些人給我感覺好像是我欠他的,或是感覺他還像是我的老闆一樣,給人心裡的感覺很不舒服,當然,相信最終的結果可能得不到對方原來所想的;但是,相對的確有人會讓我覺得很受尊重,也會讓我願意跟他多分享更多。
學校教我們很多知識與技能,但是,學校唯一沒教的確是如何跟別人說話的技巧,尤其現今很多的年輕人,因為自小在自由、開放的環境長大,很多事情跟人溝通與對談都是直來直往,可能覺得很自然、沒什麼,也未用同理心去感覺一句話說出來之後,對他人內心的感覺,當然,別人是不會說什麼,只是,內心不舒服的感覺,會造成日後對方對你的感覺。
我自己曾經也有這樣的經驗,有一位剛從國外修習高學歷返國的同事,在開會時很喜歡直接批判別的同事,更糟糕的是連自己的主管他也一樣的直接批評,有一天輪到他上台簡報時,所有同事與主管都直接且輪番砲轟他的報告,讓他當下很難過的掉淚且難堪的下台,後來我私下跟他說「別人今天這樣對你,你一定覺得很難堪與難過,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平常很直接這樣批評別人時,別人內心的感覺呢?」,後來這位同事離開了組織,可是,因為他沒改變自己的行為與習慣,因此,也一直沒被別人所重用。
也有人講話很得理不擾人,本來是對的事情,但是,當話講出來之後,不僅得不到別人感謝,還讓人感覺很生氣,甚至還會覺得對方無理取鬧,這樣的人在職場就算很有能力,可是因為講話把人都得罪了,最後還是很難有可以發揮的舞台與空間,就像我自己常跟學生說「中國歷史上真正能容下直接諫言的人,也只有唐太宗一人,而且魏徵在死後還被唐太宗挖出來鞭屍」,這意思不是說我們不能表達真義,而是說話的藝術與技巧給別人的感覺,是會讓這件事情是否可以被接受,假設對方打從心裡不能接受,那這些話說了不就等於沒說嗎?反而可能因此產生了反效果。
我想很多人資朋友一定能體會說話的重要,其實HR有一項很重要的能力特質,就是說話的藝術,如果不能很有技巧的讓別人接受人資規劃的好制度,而且去做改變,那再好的制度也無法推展不出去,只能存在於檔案裡,不就沒有任何意義,再者HR是要處理人的事情,如果沒有很好的說話藝術,可能人的事情只會越處理越糟糕,那如何能做好人資工作呢?這也是人資最辛苦的地方,也可以作為想進入HR領域的朋友們思考之處。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懂別人的話
問好問題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聽懂別人的話更不容易,在溝通流程的過程裡,「聽懂別人的話」確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要如何讓自己聽懂別人的話,確實是一們高深的學問。
這幾天在上Facilitator(引導者)課程的訓練,整個課程中最精華也最難的,除了學會問好話之外,就是學習如何聽懂別人的話,就我個人對於溝通流程面的認知,如果沒有聽懂別人的話,就很難會產生好問題,因為,「聽懂別人的話,是讓自己瞭解別人的需求,才能去發展好的建議。
自己當講師這麼多年,常常聽到很多主管埋怨,在跟部屬互動過程中,兩人幾乎都沒有焦點,很多原因都來自於彼此之間,都沒有真正釐清雙方真正的意思,其實我自己也曾經也有多這樣的例子,有時候跟別人談論事情的時候或是想協助部屬處理事情時,因為沒有弄清楚對方內心的真正目的,而最後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不僅自己很沮喪,部屬也沒得到幫助或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談溝通這項議題時,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要素。
而如何讓自己「聽懂別人的話」,第一個步驟當然就是要聽的懂別人說話的重點,這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但是,確是有很多人真的聽不懂別人話中真正的話,其實,傾聽是要用「心」來聽的,要能夠了解與體會別人說話與表達內容的真正涵義與想法,因為那才是整個談話的重點所在;在這幾天的訓練中,我學習到了一般人說話時傳遞的是兩大部分,第一部份是Fact(事實)、第二部份是Felling(感覺),在傳遞的這兩部份,Felling(感覺)的程度會是表現最強烈的,有時候也會因此遮掩了Fact(事實)的真相,而接受的一方,也常常因為對方的Felling(感覺),而無法真正釐清事實的真相,因此,這時候要充分的運用「傾聽」的能力與「同理心」,來深入探討是必要的。
相信對於一位人資從業人員而言,具備「聽懂別人的話」的能力,是非常需要的,而我這兩天也在幾場演練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如果我們對於別人深埋藏於心中的想法無法很有技巧且願意傾聽,直接就用感覺判斷,我想後面提出的任何建議與發展出來的問題,都無法去解決對方的問題,而這些收穫也讓我感觸很多,讓自己在未來對於管理技能的提升,以及擔任講師的技巧,都會有所進步,而這些收穫也希望藉由在此的分享,提供給每位好朋友們。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迎向2008年,新年新希望
在舉國一片歡呼聲中,大家一起迎接了2008年的到來,在新的一年裡,相信每個人都有新的想法與新的計畫,希望每個人都能如願的在新的一年完成自己的願望。
很多人跟我一樣,對著新年既期待又怕被傷害,期待的是新年會有新的作為、新的夢想,但是,年齡也會隨之老了一歲,有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回想以前小時候那種期待趕快長大的思維,其實,等長大了才知道原來「長大」不是很美好的,更多的壓力與挑戰,都會隨著年齡成長而成正比,不過,這就是人生,想躲也躲不掉,不如勇敢的面對!
對我而言,2008年將是自己工作上的更高挑戰,因為今年我被賦予了組織在HRD更重的任務,而這部份也是很多T/D的人夢寐以求的工作,不管如何我相信這樣的挑戰對自己是正面的,除此之外,我也希望台灣在2008年整體的經濟環境能夠好一點,這些年台灣的幾乎都在原地踏步,這幾年很多剛畢業或即將畢業的小孩,所必須面對的是幾乎很難求到的工作,相較於20年前的我們那時候的就業環境,現在幾乎是差很多,而處於這種經濟環境下的台灣人,當然也希望在2008年能有改變,相信這應該是大部分台灣人的願望。
除了工作之外,我自己也期許個人能在2008年能到更多地方去看看與走走,擴大除了人力資源以及管理之外的一些思維,本來我在去年就在思考想多學習一些非管理或HR的東西,譬如歷史或是地理之類的東西,不過,欠缺整體的學習架構,胡亂的學習,可能只會浪費自己太多時間在摸索,後來就此打住,我覺得如何能讓自己慢慢學習宏觀的思維,應該是很重要的,這當然也是我在2008年的重要任務。
當然我最近也在思考自己部落格文章撰寫的部份,經過這將近一年的每天撰寫文章,很多該寫的主題也幾乎都快寫完了,尤其如果單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看,我想學理上的內容或實務上的經驗,大概我在部落格已經都包羅了,未來再這一年是否要有所改變,或是轉壞什麼樣的風貌,我想這也許是2008年我可以思考的地方,畢竟唯有不斷的創新或是改變,這樣才能讓我的部落格更創高峰。
最後,在新的一年裡希望大家都能事事順利,健康平安,願望與夢想都能實現,在2008年大家一起加油吧!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年的回顧
2007年馬上就要結束了,這一年對我而言有很多歡樂、也有很多的感觸,尤其是我在部落格的文章發表,除了讓自己培養寫日誌的毅力之外,也因為部落格認識了好多的好朋友,讓自己從人力資源管理增廣到整個企業經的思維與格局。
今天是2007年的最後一天,過了今天之後2007年就算正式結束了,回想這過去的365天,其實給我還蠻多的收穫與成長、體會,相較於這些年而言,今年對我來說也是成長最多的一年,除了人資專業上或是工作上,甚至連自己養成長期游泳的興趣,都在2007這一年裡所學習到的。
如果要講這一年對我收穫最大的首先就是我在部落格養成的每天撰寫日誌,我大概從大學畢業之後就很少像這樣常常寫文章,大學時因為唸的文史系,常常被老師要求在課堂上寫文章,不過,就算寫文章,也很少像今年在自己的部落格,每天只能利用上班前的很短的時間來寫一篇文章,老實說,剛開始的時候確實很辛苦、也有壓力,但是,後來隨著部落格人氣的不斷上升,也鼓勵了自己,而且我也因為部落格而認識了很多朋友,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朋友們,讓我的人際關係與人脈拓展也從HR增加到非人資的領域裡。
除了部落格之外,今年在工作上我的獲益也是很多,尤其是對於大陸的管理經驗,而這部份在明年會因為組織改變,我會比今年得到更多的機會與經驗,對我而言,今年幾乎每個月一次到大陸出差,固定與自己部門成員溝通、共事與一些人資專案的參予與進行,讓我學到很多以前所沒經歷過的兩岸經驗,畢竟很多工作都是跨兩岸、跨好幾個團隊在進行,這樣的經驗我相信應該很少人有這樣的體驗,尤其是在HR的領,更不容易有跨兩岸團隊合作的經驗,也因為這樣的管理經驗中,讓我體會了兩岸優秀人才的比較,更學會了如何能夠利用彼此的優劣,來予以截長補短。
今年還有讓我最高興的是,養成了長期游泳的興趣,其實,當初只是很簡單的認為要讓自己多運動的想法,在以前我習慣每天爬樓梯或是跑步,但是,很多醫生與朋友都建議我說,長期做運動對我的膝蓋會不好,因此,在偶然的機會裡,我剛始嘗試長泳,雖然我從年輕時期就會游泳,但是,游泳的距離並沒有很長,大約都只有1-200公尺,沒想到偶然一次的換氣技巧突破之後,我就向500-1000公尺突破,目前至少應該有每次游1500-2000公尺的實力,不過,為了不讓個人身體負荷過重,現在每次我只讓自己游泳1000公尺,除了可以達到運動效果,也可以多些體力來緩和身心,因此,這也算是今年很開心的一件事情。
2007年很快的就要過去了,希望在新的一年裡頭,大家都能夠心想事成、如願以償,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擁有新的一年。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角度不同看法也不同
不同人對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解讀,端看自己從什麼角度來看事情,當兩人從不同角度去看事情,可能因為沒有交集,而產生激辯或是爭執,最後不僅無法解決事情反而把事情弄得更僵化,所以,如何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情,是HR在職場上很重要的能力。
相信大家都記得有篇寓言故事,是在談一群瞎子一起摸大象,每個人因為摸的角度不同,所以對大象的長相就有不同的答案,有人因為摸到大象的尾巴,因此就說大象像一條繩子,另有人則是摸到大象得身體,就認為大象長的像一面牆,其實在現實社會裡,我們也常常會面臨到類似的事情,尤其是身為組織制度的維護者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因為角色的關係,常常為了維護制度與辦法而與員工產生不同意見與沒有任何的交集。
很多年前當我剛開始在工廠擔任人資主管時,我對工廠裡頭的生產線主管帶人的方式,非常的不苟同,救我自己的認知裡,主管應該是要能夠尊重與體諒部屬,不應該有階級之分,讓人有覺得高高在上的感受,可是幾乎工廠的直線主管都很講求階級之分,有一天我跟一位課長聊天,才驚訝的發覺原來在整個生產線,因為紀律是非常的重要,所以,唯有以強而有利的階級之分,才能讓生產的線員工遵守紀律,就猶如在軍隊一樣,如果沒有明顯的階級觀念,如何讓士兵服從命令,願意執行艱難的任務是一樣的,因為他們看待事情的角度,是從生產紀律與安全方面來看待事情,當然跟人資從「人性」角度來看待事情,當然是有所不同的。
這些年我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常常因為跟主管對事情的看法不同,而發生很多爭執或是衝突,有時候很好笑的是,其實大家目的都相同,只是因為看法與立場不一樣,而對事情產生不同的見解,使整個溝通過程產生了很大的誤解,最後都是我自己冷靜下來思考之後,換了另種角度來思考對方的立場之後,重新再溝通與討論,才把事情與問題給解決,這也才發覺原來我們對事情最終的結論其實是相同的,彼此卻花了這麼長的時間在整個溝通過程,主要就是因為我們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所以堅持己見,當然無法順利的談論下去。
人很習慣當事情發生時,第一時間會用自己過去的經驗與想法來思考問題,因此,也會很直接的反射自己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與看法,這時候,若是對方與自己的看法不同,就會產生很大的衝突,如果這時候兩個人可以從對方的角度來想、來看待事情,相信事情很快的就可以得到交集與結論,HR人員因為工作的關係,平日都必須要與各級主管溝通,往往因為彼此之間的立場不同而對事情的看法差異也很大,因此,必須花很多時間來溝通或爭論,當然,最後要不是人資人員以妥協來收場,不然就是挾經營者的「令牌」,以折服所有主管,對於任何一方的內心,其實都沒有辦法真正的被說服,如果一開始就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可能彼此之間的衝突,就會降低了很多。
人是很不容易接受別人的看法,也很期望自己的想法為他人所接受,所以,如果真的要讓別人可以接受自己想之前,也許先換種角度去思考或認同別人的想法,當然事情的發展就會比較順利,這是溝通技巧的竅門,也是大家未來工作在溝通時可以嘗試看看的方法。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適合自己的工作比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更重要
興趣跟特質差異很大,很多人找工作都會從自己的興趣去著手,但是,能不能在一個工作做的長久或是有發展,往往卻是自己的人格特質,其實興趣是可以被培養的,而人格特質卻是天生的很難去改變的,這也說明人要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去尋找自己覺得有興趣的工作。
還記得小時候老師一定都會問我們「長大之後想做什麼?」,我記的大部分同學不是想當醫生,就是想當老師或是飛行員,隨著年紀漸長很多人的志趣慢慢都改變,到了現在我比較在意的是「自己未來適合做什麼?」,因為,人的興趣是會隨著自己的年齡漸長不斷的改變,喜歡的東西會不斷的改變,但是,人格特質確是隨著年紀越長,越不容易改變的。
我有一位遠房親戚的小孩,從小志願當醫生,而且成績也一直很好,有一天他跟我來談他未來大學聯考的志願,當然他希望能以醫學院作為他未來的首選,但是,這位小朋友從小就怕血,也害怕看到失去生命的動物,而且他喜歡有創意不喜歡被約束,我跟他建議要思考清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成為醫生這個職業,因為家人堅持他還是去唸了醫學院,只是讀了沒幾年之後,他就很後悔的想轉系,因為,他越唸越覺得自己的個性根本不適合醫生這份工作。
很多年輕朋友常常會跟我說「Peter老師,我想做人資」,當我問他為什麼會認為自己適合作人資時,很多人給我的回答都是「因為我喜歡跟人相處」,我很好奇的反問「你是如何跟別人相處的呢?」,通’常大部分的人都回回答我「我大學跟社團的好朋友一起工作,或者是我很喜歡跟我大學同學一起逛街,大家相處的都很愉快」,我聽完點點頭之後,都會再問一句「那你喜歡解決別人的問題嗎?你喜歡去管別人不高興的事情嗎?」,這時候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我一點都不喜歡,我最討厭管別人的事情了」,這時候我會緩緩的告訴他「如果你討厭去解決與處理別人的問題,那你知道HR的工作每天都是去處理人的事情,也是你最討厭的事情,你覺得你合適這份工作嗎?」。
這讓想到去年我同學曾經跟我說過一個笑話,有一位高中畢業生,從小夢想當將軍,可是當他到軍校唸書,第一天教育班長要他臥倒爬行的時候,他很生氣的拒絕,班長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我是來當將軍的,而不是來當小兵的」,班長回問他「你沒當過兵怎麼可以當將軍?」,這位學生回答的很妙「將軍不是只要在部隊後面搖旗吶喊,叫大家往前衝就可以了嗎?」,很多人對於工作都是「心理以為」,這應該算是夢想,其實也不是壞事,只是夢想往往跟實際落差還挺大的,這時候要拉近這彼此之間的差距就是自己的人格特質,如果當自己特質無法克服原來有興趣的工作,興趣很快就會被磨平,夢想也就會隨之破滅,就像我所舉的想做HR朋友的例子是一樣,最後現實裡人資都要處理人的事情,偏偏他討厭處理人的事情,只想跟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玩,相信沒多久這個人就會黯然的離開人資領域。
你到底要從事哪一行?最好的答案就是先了解自己的個性到底適合做什麼?當工作適合度越強,你就會從工作中培養出自己的興趣,成為你的最愛。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捨棄機會的人
很多人在職場都期望自己能夠有「機會」,但是,很多人卻在無意中會把自己的「機會」給捨棄掉,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待人與做事情的「態度」所造成的,可能因為這樣消極的「態度」,而喪失了可能自己一生中最重要「機會」。
有一位同事這些年的表現非常優秀,能力與績效都很得主管的欣賞,但是,只要碰到能力比他差的人,他的態度就會很差,而對於能力比他強的人,也會有很強的忌妒心與不滿的態度,他的主管有好幾次都想晉升他,但是,每每看到他這樣的態度,都失望的在重要時刻打消了自己的想法,雖然跟他談過很多次,可是他內心這樣的態度,讓他一直無法得到更多的「機會」;我有一位朋友,在因緣際會之下,我跟他一起參與了課程的進行,在當下我覺得這個小孩還不錯,因此,決定幫他規劃整個職涯發展,因此,也找了時間跟他談談他的想法,只是,他一直無法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最後我也不得不選擇放棄對他的協助與幫忙。
職場上很多人都期望自己能夠有「機會」,不過,我卻看到了更多人在捨棄掉已經到自己跟前的「機會」,曾經有不少表現不錯的學生,希望我能夠幫助他在人資工作上的發展,當我給他一些建議,希望他能不斷的跟催我給他的建議,以及持續保持彼此的聯繫,沒想到絕大部分的人,就都沒有下文了,其實「機會」跟「貴人」都一樣需要經營的,如何讓自己將「機會」擴大成為自己命運的轉機,是非常的重要,很多人只會在原地等待「機會」的到來,甚至真的當貴人或機會到來時,他都還不認為這是對他有幫助的,讓旁邊的人都非常的錯愕與惋惜。
在職場越久我越相信成功的人,並不會比其他人聰明或是有才智,很多成功的人只是比其他人更懂得抓住機會與時機,以及大量的累積人脈培養自己的貴人而已,反而有很多聰明的人,到最終卻沒有任何的收穫,主要原因就是這些人並沒有好好的把握機會,因此,當時光飛逝之後,才黯然覺得老天對他不公平,沒有給他任何的機會,其實不然,我相信老天有可能不斷的給他機會,只是他自己並沒有適時的將這些機會好好發揮而已。
「機會」是無所不在的,重要的是你怎麼去看待自己週遭的人、事、物,如果你打從心理根本就不認為這些都是「機會」,相信再多的「機會」,最終還是會選擇悄悄的離你而去,反之只要你願意掌握,好好去發揮,相信每個「機會」都會讓你飛黃騰達的。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弔念我的人資所好同學、好朋友,也是本班永遠的榮譽班長Larry
我跟Larry同學、認識了7年半,7年半看似不長,但是,換種角度來想想,人生有多少個7年半呢?而且從這位亦師亦友的好同學身上,讓我在人資職涯的發展中得到了很多的幫助與成長。
昨天一大早,同學轉達了我們班上好同學Larry不幸病逝的惡耗,霎時,心理面的難過實在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雖然Larry臥病已經一段時間了,不過,每位同學都一直認為以他長年運動與健壯的身體,應該可以慢慢的恢復健康,只是,最終老天爺還是很慘忍的將他從我們身上給奪走了,留下了他家人以及我們這群好同學們與人資所老師們的遺憾與痛苦。
認識Larry要回朔到2000年(民89年)我剛考進中央人資所在職專班(EMBA)的時候,記得當時我和Larry以及Tina三個人是編在同一組也是同一家族,而那一學期的報告也就由我們三個人分別輪流來撰寫與報告,常常下課後都可以見到我們三個人劇集在中央大學的咖啡廳或是教室一偶,彼此討論對課程的意見與看法,老實說,我一開始是很怕Larry同學的,因為他外表長的很兇惡的樣子,不過,相處久了之後,我才真正了解他是那種面惡心善的人,他不只在課業上提供自己的想法之外,他也常常分享很多在人資工作與專業的經驗分享。
研一下學期的暑假,因為所上有安排一堂「大陸人力資源管理」的課程,而中間大約有一段10天的時間,老師也規劃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到大陸參訪,在這10天的時間,讓我真正更深入認識了Larry同學的真情與在人資界的人脈,由其他很無私的將我視成為自己的弟弟一樣,處處提醒與教導,讓我在整個大陸之旅的過程中,看到、聽到、感覺到也學到了很多,如果說Larry同學是我在人資界的貴人之一,相信這句話一點都不為過。
2002年(民91年)我們畢業之後,Larry又非常熱心於本班同學彼此之間的感情聯繫,常常安排同學一起聚餐與聚會,因為,本班總共也只有14位同學,所以,聚餐的人數往往都只有個位數,但是,他從不因此而氣餒,反而還不斷的在下次聚會前,以電話聯繫的方式,廣邀每位同學來參加我們班上的聚餐,因此,這一兩年的聚餐人數,也直線上升到10人以上,這也是他對本班同學最大的功勞與成績。
今年農曆年後的本班同學春節聚會,突然看到Larry同學身體狂瘦一圈,尤其是整個臉幾乎縮扁了一倍,每位與會的同學都很替他擔心,也不斷的提醒他要去做一次全身詳細的身體健康檢查,只見他很輕鬆的回覆我們說「他是因為吃減肥藥造成的結果」,聚會之後,我也還常常提醒他要注意、追蹤自己的身體,就在過了暑假之後沒多久的時間,同學就告知他因病住院了,而我也兼程前往探病,在病床上雖然他意識還很清楚,但是,整個人幾乎已經瘦到皮包骨,讓我看了心理非常的痛苦,除了鼓勵他好好養病之外,也幫大嫂打氣支持,這次到大陸出差回來當天,有同學就告知我要再去醫院探病,因為自己剛好身體感冒未好,所以,心裡就想說等我感冒好點時再去醫院看望他,沒想到才過一天,他就因病往生了,讓我內心難過懊惱自己無法再去見他的最後一面。
7年半同學的情誼與交情,早已讓我將您視成為自己的親人一樣,這些年只要在人資工作或專業上,有面臨任何大小問題,您總是我腦海裡想到的第一位諮詢的人選,在未來漫長的人資工作路途上,少了您這位亦師亦友的好同學,我真的有點不知道要如何適應與接受,心中有好多百般的難過與無奈,也有好多這些年同學生活的情誼,只能默默的祝福您在另個世界能夠開心的度過,而對您的懷念與感激,我跟全班-「中央人資所第二屆全體同學」,都會將您永遠存之於我們的內心裡。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8 Tue 2007 09:54
  • 鏡子

鏡子
中國曾經有位英明皇帝-唐太宗,曾說過一句名言「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他一生也以常保這三面鏡子為傲,這句名言就算過了千年之後的今日,還是可以作為我們職場為人處世的依據。
這次出差跟幾位同事聚餐聊天,席間有人提到他自己過去曾經犯過的錯誤,至今卻還是常常一樣犯錯,因為,他身旁沒有幾位好朋友可以提醒他、讓他小心與注意,而其他幾位同事也附和他的想法,深深覺得如果人的週遭能夠有一些好朋友提醒,或是自己都能夠常常記取教訓,個人的職涯發展一定能夠更為順暢的,這時候我把中國古代名主唐太宗的三面鏡子的故事跟他們分享,大家都一致認為人的身旁真的要隨時保有像唐太宗一樣的這三面鏡子。
記得我剛到職場工作沒幾年,因為年輕氣盛,所以,處理事情往往都是有凌有角,事情做好了,但是,後面卻必須花更多的事情去解決處理過程中,扯出的許多問題,尤其是人的問題,有一天某位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同事,在處理某件事情時,也因為考量不周而產生很多後遺症,這時候,我的主管把我找去問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也許當年因為年輕,因此,就不假思索毫不客氣的批判對方,我的主管一直點頭都不吭聲,最後等我講完之後,他將之前我處理的工作拿出來,讓我來跟同事處理方式來做比較,當下,我自己覺得面紅耳赤,原來我批判別人的一切,幾乎,等於是在批判自己原來的行為,我的主管就用唐太宗的這段名言來告訴我,這位同事的一切表現猶如一面鏡子,很清楚的告訴我自己,而過去自己處理事情所犯的行為錯誤,也像一面鏡子一樣照亮自己,但是,我卻從沒有去照過這些鏡子。
中國人有句名言「不見棺材不流淚,不到黃河心不死」,這也就是說人其實很難記取教訓或是視別人的教訓為自己的教訓,甚至聽不下進去好友的勸告,一定等到有一天等到自己碰到了,才會後悔莫急,所以,我門週遭常常聽到有人這樣說「如果再來一次,我一定怎樣怎樣….」,可是在整個過程中,其實我們週遭的鏡子已經提醒、告訴他,如果這樣下去會如何、如何,但是,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是不會隨時提醒自己去注意週遭的例證的,這也許就像是古人常說「忠言逆耳」的意思吧!因此,如何讓自己隨時在意週遭的鏡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時候要讓自己可以找到一面好鏡子也很不容易的,而願意虛心以教、傾聽或思考,都是這面鏡子可否發揮效果的最重要關鍵。
你自己有幾面好鏡子?這些鏡子對你可以發揮什麼效用呢?我想這個問題都可以讓我們隨時來自問自答,也提醒自己,職場要少出差錯,鏡子是很重要的。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
人生不怕挫折,最怕的是比別人多走了很多的冤枉路,如果越早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就算路途遙遠,還是可以達到目的,最怕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不斷的換來換去,最終可能一事無成。
這次出差有個同事因為平日工作表現不錯,甚得上級主管欣賞,剛好有個很不錯的歷練與發展機會,讓他可以去磨練與學習,本來大家都認為,這樣的發展對他未來是個很棒的機會,可能不出兩年,就可以在該領域獨當一面,沒想到當問到他個人意願之後,他卻猶豫不決,原因倒不是他不喜歡這個工作安排,而是他非常猶豫是否要暫時離開城市到工廠,我花了一些時間跟他討論,也諮詢他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很有趣的是他告訴我他自己未來對自己的規劃,但是,他想走的確是與這個規劃背道而馳的方向,而公司的安排卻可以讓他達到他想要的目的,後來經過幾次的討論之後,我老實的跟他說「你可能要弄清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如果你要的真是如你想的,年輕時付出1-2年去學習、歷練是必要的。
我在網路上常常碰到很多不認識的朋友,寫了一堆他對自己的描述,然後問我「Peter,你覺得我這樣適合做人資嗎?」,我常在課堂跟學員說,如果你隨便找個人幫你做職涯規劃或諮詢,我會建議你直接去廟裡求神問卜,說真的,當別人對你自己到底要的到底是什麼,或是人格特質與個性都不熟之下,給你提出的建議那是非常的恐怖,我看過很多人因為沒有主見,從小到大凡事都去問別人,可是一般這樣的答案就會很極端,一半的人說很好,另一半的人則是說不好,結果是,問了半天等於沒問,反而讓自己更煩惱。
企業每年都會做策略規劃,也就是釐訂明年的企業目標,然後接著各BU以及部門甚至到員工個人都會依循這個目標在前進,因為整體目標清楚,所以,大家的方向就會一致,因此,成功最重要的除了努力之外,整體的「目標確定」更是重要,這也是說明了如果一個人自己的目標都不清楚,那接下來的所作所為有可能都會背道而馳,就像有人曾跟我說,他覺得自己應該想做人資,可是他又怕人資做不來,所以,他除了學人資之外,也想去學專案或是行銷管理,如果我們所學的都為了未來目標而去做,這是應該而且必要的,反之,若是不清楚目標,而隨意的學習,不僅最終結果不如預期,可能這些投入的成本與時間都是浪費的。
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這個答案只有你自己能回答,別人永遠不能幫你做決定,因為做出的決定如果錯誤了,還是要由你自己來承擔,尤其對你根本不熟悉的人,絕對無法幫你做出好的建議與意見,當然「抉擇」是困難的,但卻是重要的,路最終還是自己要走,與其不斷向他人詢問自己的未來合適性,倒不如區蒐集資訊、實際體驗去找出真正屬於適合自己的答案。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心的重要性
做每件事情,如果缺乏信心,可能就會未戰先敗,無法在後續面臨的挑戰得到勝利的果實,相對的如果具備了信心,就算面臨了強大的挑戰,也能夠迎韌而解、化險為夷的,所以,信心是成功者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
這次出差有位同事第一次上台擔任講師,剛開始很多人都替他擔心,連他自己在練習上台時,表現的也都很緊張,昨天在上台之前,我輕鬆的跟他一起共進用早餐,他表現出非常有自信的態度,我好奇的問他原因,他回答了我「自己多講幾次之後,就熟練了、也會有自信了」,他的回答讓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當自己還是大學生時,我跟幾位同學共組樂團(Band),第一次到台上表演,因為緊張過度,居然把爵士鼓的大鼓給踢倒到舞台下,當時台下的觀眾都傻眼了,我也被嚇呆了,只見我們樂團的其他同學們,很冷靜的幫我把大鼓扶了起來,然後輕鬆的跟台下觀眾說「我們鼓手太熱情了」,大家給他掌聲鼓勵一下吧!就在台下一陣熱烈歡呼之後,我也恢復了自信與發揮平日訓練的實力,完成了我生平第一次在數百人前面的表演。
昨天我跟幾位廣州同事中午吃飯,席間有人談到他非常感謝公司給他很多練習的機會,因為他從學校畢業之後,在完全沒有經驗之下,能夠藉由台北主管的帶領下,完成了很多困難的專案,我好奇的問他「那這過程中你憑藉的是什麼呢?」,他完全不暇思索的回覆我「因為自信」,也就是自信心讓他克服了所有的困境,突破了以前所沒有的經驗與挑戰;這些年我自己在人資領域認識了很多朋友,有些人的能力或態度其實很不錯,但是,因為缺乏「自信」,而失去了很多成長機會與克服瓶頸的動力,讓人覺得非常的婉惜,也因為缺乏「自信」而讓人覺得魅力不夠、能力不足以擔當重責大任。
每次出差所面臨的問題都是無法事先想像與假設的,這些年來我也習慣於臨機應變,而是否能順利解決每項突發事件,重要的還是在於「信心」,如果自己內心一開始就沒有強烈「解決問題」的信念與自信心,很多問題可能是無法在很短時間內去處理的,下午我將轉到本次出差的最後一站-「北京」,雖然已經被告知那邊目前是零下的溫度,但是,還是要抱著強大的信心,相信這次我應該不會在被「寒冬」給擊敗了吧!加油!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主動積極的重要
心理對事情的態度,往往會影響事情最後的成敗,假使一個人的態度如果是積極主動,就算遇到了挫折、困難,都能迎刃而解,相對的,如果一個人的態度是消極被動,就算機會到來了,最終還是會從自己的手中溜走。
昨天到了趟深圳去走走,也去找位朋友聚聚,雖然每次去東筦的工廠都會從深圳的羅湖轉到東筦,不過,我從來沒有真正的進到過深圳市中心去看看,昨天我搭了廣深線的快捷火車到達深圳,在一陣搜索之後我終於看到傳聞中的深圳地鐵(捷運),深圳地鐵跟我在大陸其他幾個城市搭過的地鐵相較,是比較新穎的,不過,比較相近廣州去年剛開發新的地鐵線,搭了地鐵幾站之後,我到了深圳市區最熱鬧的商圈-「深圳書店」的地鐵站,也跟我這次約好的朋友見了面。
說到我這位朋友,其實我跟他認識還真是有趣,當初我是在北京出差時,在銀行兌換人民幣時,因為不了解一些作業程序,剛好當天他是在那銀行負責銀行業務的服務,所以,我就直接跟他洽詢,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了解我是在民間企業服務之後,就很主動的詢問有關企業管理的一些實際工作狀況,原來他當時才是一位大四準備畢業的學生,利用學校沒課程的時間,遠從西安到北京來工讀,他跟我在台灣碰到一些非常主動積極的年輕小孩一樣,企圖心強、學習意願高,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只要有機會就會盡全力去爭取。
他跟我說「這次他是在某家外資(商)公司對全國遴選儲備幹部,從各地來應徵的300多人中,經過5關的篩選、面試,最後通過了這層層嚴格的考驗,只有他一個人獲得了這個工作機會」,聽到了他的這樣訊息,我也很替他高興,說真的,從他口中了解的層層遴選過程,真是過關斬將,300多人是已經從履歷表中先篩選出來的,每一關都有不同的測試方式,有我們人資常用的評鑑中心的「情境測驗」,也有「團體面試法」,也有「集體討論法」,還有「個案實際作業與簡報」,讓我這個服務於人資界多年的資深人資從業人員,聽了也不得不佩服這家外商公司如此大手筆的在做人員招聘工作,相信以這樣大規模的遴選工具所挑選出來的人,一定是非常優秀,而我朋友最後很驕傲的告訴我,他們公司人資主管告訴他,他除了是他們那梯次最合適公司文化的人選,也是乾梯次與最近幾梯次他們遴選出來最優秀的人,聽了之後我也很替他高興,畢竟能從300多人中脫穎而出,而且以我之前跟他的接觸與對他的了解,我相信以他的積極主動,絕對在這場層層篩選的應徵開始之前,已經預先做好了最佳準備,因此,有了這樣的結果,相信這也是必然的,而他未來在這樣的工作態度裡也勢必有所發展。
無獨有偶的,晚上回到了居住的酒店(飯店),打開電腦上網收信時,有一位台灣的朋友,剛好在線上利用MSN問我一些他面試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因為他下周就要去參加幾場面試,他很努力的利用這個周末、日先預做一些功課,這位年輕朋友跟我深圳那位朋友一樣,都是屬於那種積極主動的類型,認識他一段時間,都會覺得他對會去創造與掌握機會,讓每位跟他接觸的人,都會對他印象深刻,產生非常好的印象。
常常很多人會抱怨「時不予我」,不過,當我們去檢視這些人在面對機會時的態度,都會覺得問題可能不在沒有機會,主要是沒有以更主動與積極的態度去掌握到來的機會,而讓機會悄悄的離他而去,所以,成功與失敗之間最大的差異我覺得就在態度的積極性與消極性之差別而已。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歷重要還是經歷重要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很多人都會針對自己未來開始在做計劃,除了轉換工作之外,也有人計畫去進修,只是,在這個詭變的職場裡,學歷與經歷之間要如何能適當的去獲得與累積,是一門很深奧的大學問。
昨天風塵僕僕的從惠東廠轉到了東筦,這是我這次出差的第二站,下午在一個員工面談會議裡,有位同仁問我「學歷對他的未來是否是很重要的?」,這位員工一直表現的非常優秀,學歷是大學(本科),看到自己大學同學們這些年都跟台灣一樣興起考研(研究所),因此,內心裡也在思考自己是否要跟大家一樣去唸個研究所,我沒有馬上回答他,只是很好奇的問他「你去唸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他回說「覺得去唸了研究所之後,薪水與發展會更好」,因為他大學畢業才不到1年多,所以,直覺上會認為如果唸了研究所應該會比大學的出路會更好;我接著告訴他「公司對你現在有個很棒的發展計畫,未來兩年內將可以去歷練整個全球性的專案,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學習機會,如果你願意將自己考研究所的時間點,稍微放晚一點,未來將是不可限量」,他沒有正面回覆我,可以感覺他的內心非常的猶豫。
職場工作了很多年,深深覺得學歷固然重要,不過,要在對的時間點獲得隊的學歷可能更重要,舉例來說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他第一份工作的好與壞,可能他的學歷就會是最大的影響,但學歷的影響力會隨著工作年資的增加而逐漸的降低,取而代之的會是他的工作經歷與能力,因此,如果一位已經畢業2-3年的大學畢業生放棄了工作的歷練,而去追求學歷,這樣的選擇對他而言,可能的投資報酬率就比較低;相對的,如果一個人已經工作一段很長的時間,譬如5-10年,這時候他要向上一層樓,可是知識與視野以及人脈都不足,選擇去進修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因為學校與同學之間可以提供與彌補自己所不足的部份。
不過,進修時對學校、系所的考量也是很重要,尤其是在職進修,因為學費高於一般學生,而同班同學的背景、資源也都會影響自己未來的發展,從經濟學的投資報酬率來看,要讓所投入的成本高於所獲得結果的倍數要越高,這樣的投資才值得,價值也才會高,因此,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能跟業界最優秀的菁英們一起唸書與進修,那這學歷才會產生最高的槓桿效應。
兩岸很多優秀年輕人,不管是大學畢業後,或是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都會面臨到學習與進修的選擇,只能建議可以用「投資」的角度來思考最後終的目的,是否可以如自己所願,畢竟,在不對的時間做不對的事情,可能不僅不能達到目的,反而有可能因此讓自己遠遠落於別人一段距離,喪失機會與競爭力。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斷的追求進步
記得以前在唸研究所時,都會提到日本的「持續改善」的能力,是讓日本氣車製造業可以在80年代橫行全球的主要原因,所謂好還要追求更好,也是每個人與企業成功與進步的動力。
這幾天在跟同事做教育訓練教學工作的示範與彩排,雖然每次都是短短的1小時,可是他每次在彩排後,都會去把整個教材重新的自我檢視,然後思考更適合課程需要的例子,無獨有偶的,昨天有一位朋友在很晚的時間利用MSN跟我討論一些問題,當我回覆他答案之後,就好奇的問他問這問題是要做什麼?他回答我「因為這些天他回答一些問題,雖然得到很多肯定,可是,他認為自己應該可以回答的更棒」,其實他們所作所為就像日本當年的「持續改善」作法是一樣的,因為,不斷的改善與追求進步,才會讓事情可以越做越成功。
在很多年前,當我還是很小主管時,有次主管交付一個工作給我,希望我在三天內完成,當然我在他要求的時間內完成了這項工作,後來沒多久他又交付了一項類似的工作,我也如期在三天內完成,結果主管很不高興的告訴我,如果你連續做了兩件相同的工作,如果在品質、交期或分析的結果都是相同,這代表你是退步的,你並未從中學習到成長,這就是退步,一個不能不斷自我要求、不斷追求的人,未來是不可能成功的,經過這麼多年的工作歷練,我也發覺這是一個多麼真實與重要的成功關鍵要素啊。
想想看,企業對我們的績效目標,一定是明年要求的絕對比今年高,不管是業績成長、顧客滿意度、人力資本的提升….等等,都是呈現向上成長的曲線,萬一最終的結果是只能維持現狀,那自己當年的考績肯定就會比別人差,原因何在呢?因為別人都在不斷的進步,你卻在原地踏步,雖然沒有退步,但是,整個團隊的平均水準、標準與要求,都往前邁向一大步,所以,留在原地的人就變成落隊者了,這時候如果下一年度,別人在持續進步、在往前邁向一大步,而自卻又沒進步,那可能就成為組織思考要被淘汰的人。
人常常會活在過往,認為自己當年對組織的貢獻與付出是多大、多重要,但卻沒思考與認知到,隨著組織的快速進步,自己是否已經從組織進步的貢獻者,轉而變成組織阻礙進步的障礙,這種差異性的變化因素就在於,因為自己並沒有不斷的在追求進步與改善,而「不進則退」的原理,這時候就會發生在沒有跟隨進步的人身上,就像製造業的品質良率是一樣的道理,當要求平均標準線不斷的向右邊移動的時,過去是合格的品質,現在卻成為了瑕疵品,被迫淘汰離開市場,在職場面對強大競爭的我們,能不去自我提醒,或是只滿足與安逸於現狀嗎?也唯有不斷鞭策自己,不斷的持續追求進步與改善,才會讓自己永遠不會成為職場的被淘汰者!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同事相聚會
這次來惠東除了公事上的處理之外,最大的收穫就是跟以前的好同事碰面吃飯,一起敘舊聊聊天,談談過往一起工作、共事的點點滴滴。
昨天下午正在與惠東人資同仁忙於開會時,突然有一通電話打進來辦公室,原來是以前我們公司負責整個東筦的人資經理,後來因為表現優異而大陸民營企業以高薪挖走,而且現在也位居該企業最高的人資主管,因為他目前服務的公司剛好在惠州附近,所以就打電話來相約,大家晚上一起吃個飯順便聚聚。
我的這位人資老同事也算是我在大陸的好朋友之一,從進來公司之後跟他多次合作、工作,從他身上也學習到、獲得很多寶貴的經驗,因為他是穆斯林(回教徒),因此,是不能吃豬肉的,而我卻是兩條腿的動物不吃,因此,兩人每次吃飯要不吃素食,要不就是吃海鮮或是牛肉跟羊肉了;而從他身上除了學到很多事情之外,最讓我佩服的是他進入職場的整個過程,也是驅使他讓自己不斷追求成功的原動力。
10幾年大陸整體經濟剛起步,他也從自己老家來到東筦打工(工作),當時因為家裡不是很富裕,所以,他非常艱辛的住在公司工廠附近民宅加蓋的頂樓,也常為了工作需要而常常睡在辦公室,從我們人資部門的小小總務行政開始做起,也為了讓自己能夠有所競爭力,所以,也不斷利用假日時間自我進修與學習,取得大學得學歷,經過幾年之後也因為表現非凡,而被晉升到人資經理的位階,這樣的成長過程其實跟我以前也有點雷同,我個人非常喜歡也很欣賞像他這樣的年輕人,因為起步時較他人更為艱辛,卻讓自己比別多了一份強烈的企圖心與堅定的意志力,這也是造就一位成功者所必須具備的能力與特質。
在晚上的聚會中,除了替他開心目前的成就之外,也很高興他能珍惜我這位來自台灣的老同事、好朋友,而這也是他風塵僕僕的從惠州辛苦的開了1個多小時的車程,專程來這邊找我的原因,內心除了感動也很開心,「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人生能有像這樣的幾位好友,又有什麼讓人遺憾與不開心的事情呢?也許除了工作,這種收穫才是更多、更滿足的了!

peterpri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